沈铁梅演唱艺术研究 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川剧——“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会”纪要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 的"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20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继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这项工程,意在通过对有成就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艺术成就作学理性研究探讨,总结新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从而振奋.促进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探讨艺术特征,推动戏曲发展中国艺术

编者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 的“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20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继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

这项工程,意在通过对有成就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艺术成就作学理性研究探讨,总结新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从而振奋、促进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探讨艺术特征,推动戏曲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沈铁梅是川剧有名的演员,是很有影响的青年表演艺术家之一,她为戏曲发展、改革做出的贡献是有意义的。沈铁梅演的《金子》可以说在戏曲界没有人不知道,一直以来戏曲推广总的来说不理想,但是《金子》能被邀请到法国20多个城市演出,国外观众反映强烈,这是很不容易的,《金子》在国内也演了200多场,同时也证明了川剧《金子》在市场运作上的成功,可谓成绩辉煌。

《金子》在舞美、音乐等各方面都是成功的,特别是沈铁梅的表演,她既吸收了传统戏曲的技巧,又根据自己对人物内心情感感受的把握同时吸收了电影、话剧等很多现代艺术, 融合之后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表演艺术整体,促进了现代戏的发展,作为青年艺术家在戏曲表演创造上可以说是代表人物。

同时沈铁梅的为人,其德艺双馨的品格和对院团的管理都是演员中的楷模,在中青年表演艺术家里是不多的,这个很值得肯定和学习。这个研讨会针对沈铁梅的表演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对推动戏曲发展有很深的意义。

总结规律,提供借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贾志刚:关于沈铁梅表演艺术乃至《金子》的研讨已经先后很多次,但我们这次还要进行这样的交流和讨论,我想除了沈铁梅在表演艺术上取得较大成就之外,至少还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这个学风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第二个理由就是总结从新时期到新世纪戏曲发展中到底坚持了什么、保持了什么、继承和发展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通过这次对沈铁梅表演艺术的个案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带有一些规律性的经验,为戏曲未来提供借鉴,为沈铁梅表演艺术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文化

重庆市文化局局长王洪华:今天在这里我们很感动,这个感动绝不仅仅是因为对沈铁梅个人的研讨,对重庆市川剧院发展的研讨,也不仅仅是对中国有特色的川剧的研讨,我们的感动是因为我们觉得当历史走到二十一世纪,人类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我们的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尤其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宝贝——我们的戏曲受到这种背景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不能让位于历史,更重要的要面对现实,创造我们的未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文化部的领导下、在新世纪提出了这样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它对博大精深的渊源于5000年的中国文化、对植根于现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将是一个推进。

我深深地感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多么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中国艺术研究院出了一个好题目,做了一件好事情。

我是川剧的女儿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沈铁梅:走进今天的会场,面对济济一堂的专家、学者、师长和朋友,我真的是非常感谢,非常感动。大家对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川剧如此高度关注,大家对我沈铁梅这样一个普通川剧演员如此厚爱和支持。

在从事川剧的这条路上,我也的确走得很艰苦、很坎坷,甚至有过走不下去的时候,但是我心里清楚,川剧可以有我也可以无我,但是我却不能没有她。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今天可以坐在这里——“中国当代中青年表演艺术家研讨会”实在是一种很高的规格。

也就是说,我,沈铁梅,一个普通的川剧演员,俨然走进了国家级的学术圣殿、进入了当代艺术研究的视野。这个幸运,带给我温暖,带给我信心,带给我动力,同时,也都带给我激励、鞭策和警醒。

今后的路,我还将执著地走下去,但是怎么走?我不敢说成竹在胸。对于我个人,对于重庆川剧院,对于当代民族戏曲未来的发展与走向,我依然心有盲区。在这里,我希望获得一份提示、一份清醒,以便我和我们的剧院、剧种目标明确,减少闪失。至于我,则愿永远做一个川剧的马前卒,“虽九死而不悔”。因为我是川剧的女儿。

川剧高腔的艺术魅力

剧作家曲润海:《金子》是重庆川剧院和沈铁梅对于川剧、对于全国戏曲的重大贡献。首先,凝聚了三个班子。其次 ,走出了一条路子。第三,唱美了一副嗓子。这几年我的耳朵坏了,听音不准,但是听 《金子》的唱腔,特别是沈铁梅的唱腔,却听得相当准确,悦耳。

我一直捉摸这个奇怪的现象。这次看《金子》,我仿佛觉悟到:这是川剧高腔独有的效果。高腔在唱的时候伴奏很少,很轻,几乎是演员干唱,绝没有某些剧种那种“吵”的现象,绝不喧宾夺主。我所以能听准沈铁梅的唱,又在于沈铁梅唱的是情,唱的节奏感特别鲜明、舒畅。听她的唱,真是一种醉人的享受!就我所看到过的川剧演唱来说,她的唱腔无疑具有创新性。

精湛的表演源自成功的改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若琳:我谈两个问题,一是剧作改编,二是表演。《金子》的改编第一尊重了原著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第二尊重了原著重要人物的基本命运;第三尊重了原著重大情节和故事内容的基本框架;第四尊重了人物的基本风格和审美个性,这就是我心目中改编名著的四个原则。

同时,我觉得铁梅在戏里的表演非常精彩,我最欣赏铁梅演出了东北娘们的野性,我看金子的表演我首先看她的野性,东北大山里的娘们的特点是,性格外向泼辣、语言犀利,她在这方面表演得非常精彩,也可以说她又结合了四川川剧的风格和特点,因此表演了一个有麻、有烫、有辣的金子,同时又有情有义有爱的金子,可以说把麻辣烫和有情义完美的结合起来,我看了非常钦佩。

让川剧跨入现代戏剧之门

作家苏叔阳:近几年我看了很多戏,一直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看了戏曲各个样式的剧种中的领军人物,我感觉缺少大师。原因一是缺少大家之气;第二,缺少书卷气;第三 ,缺少全局感。但是我看了沈铁梅的演出,我觉得她有大师的潜在力量,我上面说的三点她都有体现,我认为沈铁梅的川剧已经步入现代化之门。

沈铁梅的表演初步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她知道戏曲在干什么,戏曲在塑造人物。第二,她利用了川剧一切可以利用的传统来塑造人物。

金子是个演得不好就很不可爱的人物,但是川剧里的金子是个有情有义非常可爱的人物,她调动了一切手段,调动了一切姐妹艺术的手段,包括声乐、舞蹈、文学来塑造人物,化别人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再一点,她整出戏的全局感很好,不是为了角去写戏,是为了这个人物、围绕整个剧情去演,沈铁梅绝不突出自己,不该张扬的绝不张扬。

川剧舞台上的耀眼丰碑

戏剧理论家刘厚生:《金子》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体现在一个“浓”字上。《金子》是多么浓的一台戏。《金子》的改编和演出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大悬念连着小悬念的情节刺激的水平上,而是透过浓重的强烈的戏剧行动把原著《原野》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显现出来。

《金子》艺术美的成就是整体性的成就,决定全剧成败的,则是沈铁梅饰演的金子。铁梅演金子,最突出的一点是从生活出发,紧紧抓住对人物性格与形象的塑造刻划。铁梅塑造的这个金子形象,是她自己表演历程中的一个制高点,也称得上是当代川剧舞台上一座闪耀光彩的壮美丰碑。

戏曲是有生命力的艺术

戏剧理论家郭汉城:我自己把《金子》这个戏叫做“提人戏” 、“壮胆戏”。“提”就是提戏曲推陈出新之人,“壮”是壮戏曲现代化之胆。戏曲要推陈出新做起来并不容易。第一,《金子》这个戏的出新,证明了戏曲艺术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并没有凝固、僵化,同时证明了传统戏曲的程式不是一种累赘、不是包袱,而是我们民族戏曲宝贵的创作财富。

第二点,戏曲不但能够反映现代生活,还可以把现代生活表现得更美更深刻。第三点,《金子》提出了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结合,使戏曲的内涵和表现的范围变得更广泛。

第四点,沈铁梅是个好演员,好在她不但掌握了川剧形式方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她的文化素养很高。我们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演员,没剧本不行,没演员也是不行的,演员是综合艺术的一个部分,我们要给这批优秀的演员提供特殊的环境,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

一出内涵丰富的剧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葵:各个剧种都在改编《原野》这个戏,可见许多艺术家都对这个人物形象很看重,觉得这个形象内涵很丰富,一开始大家对文学作品中金子这个人物并不觉得可爱,觉得她很刁蛮;但铁梅塑造的金子这个人物形象,既让人同情还觉得可爱,川剧本在这一点上在发扬曹禺老师原著的精神上,是做得很出色的。

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能深刻地理解人物,这个理解不是个概念的东西,而是真正融化在表演中间;另一方面就是找到适合人物的表演手段。

传统戏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塑造,有很丰富的表演手段,但是现代戏由于时间比较短,要表现这些不容易,有时候看不出演员在现代戏中的创造方式。沈铁梅的戏,既有川剧传统的东西,又有现代的东西,没有自身艰苦的努力,演现代戏是达不到这个高度的。

从形体韵律中体现生命光彩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铁梅精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基调。她把野、辣有机地融为一体,美中透出辣,美中透出野,透出泼,塑造了一个美金子。构成沈铁梅青春活力的因素我认为是三种:匀称、轻盈、洒脱。现代戏的中式衣裤是对戏曲演员的考验,因为这种装束对演员本人身体的修饰功能远不及传统长衫长裙。

演员的自然形体的呈现程度大,相反动作的支点减少了,但沈铁梅在唱大腔时,常常把手放在侧腰,其胳膊肘形成一个三角形,形成匀称多变的形体造型。

再说轻盈的步法:铁梅常用轻快的圆场、交错的小攒步,显现出年轻女性麻利、轻快的情态,可见铁梅在脚下花费了不少苦心,做了丰富、生动的构思和处理。最后说洒脱的举止:铁梅在处理金子的身段中多数动作幅度大,速度快。

在力度分配上,着力点鲜明、意到、力到,意力融合。铁梅在两个多小时的表演中,有数不清的动作,但是不感觉重复,不觉得单调,因为她设计的动作都具备两种因素,一是心理信息,二是性格色彩,她表现出的动作有语汇有个性。

戏曲表演中的文学精神

中国文联研究室副主任李春熹:《金子》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如果戏曲演员不满足于作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那就要把性格、情感和创造力,灌注进你的创作,让文学精神充盈你的创作,从而给戏曲表演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沈铁梅的金子形象受到了包括青年知识阶层的喜欢,就是因为她的表演创作在追求和体现着一种丰富的文学内蕴、鲜明的文学精神。铁梅无论是唱腔演唱,还是身段表演,都不满足于简单套用传统手段,都着力于新的创造。

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必然是一次独特的创造,也必然会对传统的既定的表演方法和表演手段提出挑战。正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必须把文学内蕴、文学精神灌注进自己的表演创作中,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沈铁梅的表演创作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道法度的完美结合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华生:这出戏一是改编有道。“道”之一:花样翻新,转换主角,开掘人物性格。“道”之二:雅俗兼容,疏密得当。二是导演有“法”。“法 ”之一:造型优美,流畅自然。 “法”之二:巧妙设计,外化心理,创造活动的浮雕。三是表演有“度”。“度”之一:诗化情感,美化形象,把握“适度”。 “度” 之二:唱出心声,展示个性,有舞台“亮度”。

精彩的戏曲化表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胡芝风:重庆川剧院的现代戏《金子》赢得观众的口碑,其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戏曲艺术自身的美学优势——凭借演员的精彩的戏曲化表演,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达到“立象以尽意”。

扮演金子的沈铁梅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她的表演唱有味、念有情、身段美、激情深。她的唱基于传统川剧,又渗入新的润腔艺术,同时她有机地结合西方科学发声方法,充分张扬了声腔美。《金子》体现了重庆川剧院演员的群体艺术水平和创造力,这出戏经过不断的打磨,包括唱词的精炼,唱腔的提高、服装的改进,以及演员们激发新鲜的体验,表演常演常新,使观众常看常新。

中国戏曲当代步伐的折射

上海艺术创作中心剧作家罗怀臻:标志性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往往能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戏曲的当代步伐。沈铁梅就是这样一个值得进行局部解读的个案。我从三个方面去解读铁梅:第一,技巧的魅力;第二,角色的魅力;第三,演员个人的人格魅力。作为剧院院长的沈铁梅,她个人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剧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她不愧是川剧当家人,她带动了剧院在当代戏曲院团中的领军地位。

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的结合

戏曲导演谢平安:我最喜欢有头脑的演员,我觉得有头脑的演员应该拥有以下三点:一是理解力,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对导演的理解。二是表现力。三是创造力,要做到这三点需要有文学功底。昨天晚上看折子戏,发现戏是传统的,但又不是完全传统的,铁梅对人物的理解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就是一个有头脑有体会的好演员。

炉火纯青的全能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 也:看了铁梅的戏,我的感触很深,想法概括说就是:看大师?不是大师;不是大师?是大师。我之所以提出大师这个概念,是我看《阖宫欢庆》时有了这种感觉,既是典型传统川剧,又是完全现代的,它是一种世俗的表达,包括这个戏的处理方法,它所体现的世俗情感、大众情感,铁梅表演和唱腔处理,我觉得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铁梅的改革已被时间和大众所肯定,我觉得可以对她有个定位。沈铁梅应该说在中国的戏曲演员里是个全能演员,她汇集了四川清音、 民族、通俗、京剧、川剧、歌剧等各种唱法,各种唱法她都不露声色地融入《金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中国戏剧》原副主编、评论家安志强:戏剧缺失的问题,我们感到缺失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缺失了自我。在文化上我们失去了自己,在戏曲创作上我们失去了自己。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建立起来的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民族性。

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外来民族文化以不断壮大和丰富自己,这就是它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化。铁梅的艺术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有人说新颖的想法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有艺术创新能力的人只留给那些有积极准备的人,铁梅就是这样一个人。

走向成熟的戏曲现代戏

评论家姚 欣:这20多年来,我比较看重现代戏,我认为戏曲应该推陈出新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戏曲现代戏更容易促进戏曲的现代化。民族戏曲到了新的时期才能有他生存的可能性。我认为《金子》以及《山杠爷》《变脸》《死水微澜》这些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现代川剧以及京剧《骆驼祥子》等一些戏使戏曲进入了现代化,我认为戏曲现代戏已经倾向于成熟了。

从戏曲艺术家本身来说,《山杠爷》《变脸》的主要演员已经是老一辈川剧演员了,他们是先进人物,但也有些演员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沈铁梅正处在发展中,川剧《金子》成就了沈铁梅,沈铁梅也带出了《金子》,沈铁梅无疑是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

借鉴融会自成一体

《中国戏剧》副主编姜志涛:我总结铁梅的《金子》是集中西方表演体系为一体的,而且这种结合是有意识的,所以才有这样的成就。话剧特别强调体验、对人物的把握要准确,铁梅把这个人物演绝了。瞎老太为什么死盯着金子,是因为男人围着她,觉得她不安分,所以铁梅演金子必须要演出那种风骚,但是这个度也很重要,不能太过了,铁梅在这方面把握就很准确,演不好就不是金子了。

她不仅在现代戏中是这样,在传统戏上把握也是很到位的,这方面她已经融会贯通了。

表演艺术的新境界

《中国戏剧》副主编黎继德:我记得余叔岩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唱”的最高境界是 “说”。沈铁梅的表演在声腔方面已经达到“说”的境界。有两点想法,第一,高腔是讲唱,半说半唱,但是在铁梅的唱中我已经感觉不到是在“唱”而是在“说”。

如仇虎死之后的一段唱,她确实在唱,但是我已经感觉不到是在唱了,全是发自内心的撕心裂腑的诉说,铁梅把唱这种技巧性的东西变成更艺术化的东西。第二,铁梅浑身上下都是戏。她的“肩”就是个会说话的“肩膀”,不管撞、碰、闪也好,其表现出来的语汇比我们说的内涵还要丰富,她的野性、麻、辣、烫都通过“肩”的一系列动作非常有力量、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薛老师说金子是东北的,我倒觉得金子就是一个纯粹四川版的金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玉人:第一点,沈铁梅的表演和《金子》的创作,对戏剧改编提出了新的创作理念,如对原著新的解读。第二,总结新时期以来涌现的一批作品,现代戏的发展为中国戏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依据,它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当前戏曲现代戏进入了自觉的发展阶段,为中国戏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第三,对于青年表演艺术家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在艺术上要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一个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我们对沈铁梅的期望会更高一些,希望她不断进取,创造新的辉煌。

剧本与表演是戏曲的两翼

剧作家魏明伦:铁梅的戏我看得不多,但是对沈铁梅的表演深有感受,我觉得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沈铁梅作为一个川剧演员,她的歌唱艺术早就超越了川剧以前所有的旦角演员。同时她也是个综合艺术性比较强的演员,她不仅唱得好还很会表演,舞台魅力很强。

第二个特点,她这个“角”的成功跟有些“角”成功不一样。有些表演艺术家是演优秀的传统戏成名的,但沈铁梅主要的升华不是靠传统戏,是靠《金子》这个剧本中的文学精神,是文学形象对她表演的提升。她的表演是跟戏剧文学结合的一个典型。《金子》造就了沈铁梅,沈铁梅造就了《金子》。

人才工程造就人才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申列荣:今天我们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心情非常振奋,就像刚才明伦先生说的那样,在戏曲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重庆还出了这么好的人才、这么好的一个戏。铁梅同志能够出现在这个高峰时期,这是时代造就的,也是我们重庆市各级领导、市政府、市委关心的结果。

这几年市委一直提出人才工程,在人才工程的指导下我们文化局和川剧院下了一番功夫,此外也是铁梅同志奋斗的成就。就像大家所期望的一样,我们不但要造就沈铁梅成为艺术大师,还要出更多更好的戏来回报大家。

对中国戏曲充满信心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华山:这次重庆川剧院不仅在学院演出、剧场演出,同时还到奥运建筑工地演出,把重庆人喜爱的川剧献给在北京为奥运添砖添瓦的农民工兄弟,我觉得这些举措是非常成功、非常有意义的。沈铁梅作为一个年轻演员,今天能取得如此成就,有家庭的熏陶,有个人的努力,也有政府的关怀和关心。她能站住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断为创造出优秀作品而努力。

                    (申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