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俯管道升 赵孟頫与管道升 !天下第一夫妻才人!

2017-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 侬 词 (元)管道升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 热似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 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

我 侬 词 (元)管道升 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 情多处, 热似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 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

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他在字画方面都颇有造诣,赵孟頫官居江浙儒学提举,是一位文化高官。

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

《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秋深帖》的故事: 一日,赵孟頫忙中偷闲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凉亭内欣赏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来一封书信,夫人接过信札一看,原来是娘家来的,她看完后对夫君笑道:“久未回乡,家人甚为惦念,婶婶盼我们能回乡一见呢!

”赵孟頫不禁无奈地摇摇头:“我何尝不想回乡共享天伦之乐,只是如今身在官场,俗务缠身,身不由已啊!

”他的夫人当然深知夫君的志向与心思,而赵孟頫也甚为体谅夫人思亲之苦。于是二人商量着给家人送去果脯蜜饯点心等当地特产,而赵孟頫知道夫人全家笃信佛教,于是他还为夫人的婶婶专门准备了一百条香烛作为礼物,东西准备妥当后,夫妻二人兴致很高,命人展纸研墨,回复一封家书。

虽然只是一封给婶婶问安、馈赠的家信,但我们可以看到,这封家书一气呵成,气韵流动。这就是流传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著名国宝书帖《秋深帖》。

《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对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

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这封家书究竟是谁写的呢?是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还是赵孟頫信笔写来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涂改了呢?当年的赵孟頫夫妇不曾想到,这一团涂改的痕迹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疑惑…… 竹石图 元 管道升 纸本 墨笔 纵87.

1厘米 横28.

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升28岁嫁与赵孟頫\。传世的管道升的作品中,有些明显有赵孟頫\的痕迹,而《竹石图》则以其独特的娟秀娴淑洋溢出女画家才有的灵气。图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纸本,墨笔。

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

学过书法的人有体会:书法中的“撇”,用笔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画中“撇叶”则须自下而上、向左右两向撇出,笔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难度。管道升的撇叶,虽抵不上赵孟頫\的厚重,但是笔力尚强,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浓皴出结构,然后用淡墨渲染,浓墨点苔,显得清新湿润。画上的诗塘,有董其昌识云:“管魏国写竹,自文湖州一派,劲挺有骨,与宋广平作赋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