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英医生 乡村医生张淑英从医50载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2017-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乡村医生张淑英从医50载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盛夏的清晨,微风吹散了闷热的湿气,生活在北运河畔白浮村的村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村里的卫生室打扫,做着迎接病人的准备工作.     老人叫张淑英,今年71岁,是一名乡村医生.早就到了退休年龄的她,仍然每天早晨7点准时出现在卫生室里.从医51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忙碌在诊室里.村中小路上,常能看到她为村民看诊.打针.拿药的匆匆身影.    1965年,20岁的张淑英因为聪

                     乡村医生张淑英从医50载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盛夏的清晨,微风吹散了闷热的湿气,生活在北运河畔白浮村的村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村里的卫生室打扫,做着迎接病人的准备工作。     老人叫张淑英,今年71岁,是一名乡村医生。

早就到了退休年龄的她,仍然每天早晨7点准时出现在卫生室里。从医51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忙碌在诊室里。村中小路上,常能看到她为村民看诊、打针、拿药的匆匆身影。

    1965年,20岁的张淑英因为聪明能干,被推荐到乡里医护培训点学习。学成后根据组织安排回到白浮村大队卫生室上班。当时的她没想到,乡村医生的身份会伴随自己一生。

    上世纪70、80年代,农村卫生条件差,突发疾病时有发生。村民晚上遇到头疼脑热,都会去找张淑英出诊。无论多晚、天气条件多差,她都从无怨言。     说起从医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她觉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有人急切地拍打着张淑英家的大门,熟睡中的她听到门响后立即起身去开门。门外是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满脸焦急,“张大夫,孩子半夜发起高烧,怎么都不退,已经开始说胡话了,怎么办啊!

”张淑英摸了摸孩子的头,马上给他号脉、查看舌苔颜色并询问其他症状。经过分析,张淑英初步诊断孩子患上了中毒性痢疾,耽误了病情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并让家长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治疗。

一会儿,孩子被车接走,张淑英的心却迟迟放不下来,她骑上自行车,向10多里地以外的县医院赶去。到了急诊室,她赶忙向主治医生补充说明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帮助分析病情。

经过检查,确实是中毒性痢疾,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看到孩子输上了液,病情稳定了,张淑英才放下心来,默默地骑车回家了。     51年来,张淑英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诊治的病人不少于15万人次。

如今,张淑英虽然已年过七旬,但每年看诊数量仍有3000多人次。     采访过程中,一对年轻情侣推开了卫生室大门,男子手撑着腰表情痛苦。

张淑英赶紧起身扶他坐下。询问得知,由于最近天气炎热,男子整夜吹空调,受了风寒,腰疼难忍。张淑英安排他小心地趴在床上,说话间,十几个火罐在就拔到了背上。随后,她轻轻地把男子的衣服盖在拔罐儿的地方,并叮嘱他别再贪凉。

十几分钟后,拿掉火罐儿,男子站起身来,笑着说:“张大夫手艺好,而且收费低,拔一次火罐儿才3块钱,我们在附近打工的人生病都来找她看。”     一直以来,张淑英都会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能用3块钱治好的病,我绝不会让他们花5块。

”     如今,已过从心之年的张淑英幸福而知足,儿女工作勤奋,孙子高考也考出了好成绩,老伴儿支持自己的事业,日子过得简单有序。

在坚持并热爱了一辈子的基层医务工作中,村民的信任一直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不求回报的付出以及高尚的医德,也使张淑英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口碑医生”。

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在白浮村暂住的务工者,生病了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张淑英。她24小时候诊,家中的电话成了村民问诊的咨询热线。她说:“病人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医生等病人,绝不能让病人等医生。”作为乡村医生,她珍惜和村民长期培养起来的感情。谈到对未来的希望时,张淑英说:“只要身体允许,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