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演员张淑敏 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张惠云栏目专访节选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就是第三届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张惠云解说:张惠云成长于梨园世家,她的母亲就是当时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但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张惠云这个名字还是在她走上演艺之路后才改叫的.同期声:张惠云我成长一个是我,我母亲就是一个演员,就是干咱们河北梆子的,我就是跟着他们,就是到处演出,去的地方很多,我出生的地方是,叫运城吧.运城,我出生,我原来的名字叫张运华,后来以后就改了,到定州以后我就改成叫张慧云了.这个名字完了以后呢也是一个呢省长,省长说叫张运华不好听,给改吧,这么着就改了改叫张慧云了解说

她就是第三届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张惠云

解说:

张惠云成长于梨园世家,她的母亲就是当时有名的河北梆子演员,但大多数观众并不知道,张惠云这个名字还是在她走上演艺之路后才改叫的。

同期声:张惠云

我成长一个是我,我母亲就是一个演员,就是干咱们河北梆子的,我就是跟着他们,就是到处演出,去的地方很多,我出生的地方是,叫运城吧。运城,我出生,我原来的名字叫张运华,后来以后就改了,到定州以后我就改成叫张慧云了。这个名字完了以后呢也是一个呢省长,省长说叫张运华不好听,给改吧,这么着就改了改叫张慧云了

解说:

一个良好的环境,往往是催生演艺名家的温床。张惠云的母亲与大姨,都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戏曲演员,在她们的熏陶下,年幼的张惠云对戏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期声:张惠云

我母亲唱青衣,我大姨他是振头,唱老生。那时候不是穷么,特穷他们那个,我听我妈妈给我念叨,后来以后就是,她,我妈妈人家是不要的,他体质太弱,人家不要她,要我大姨,我大姨唱老生,他唱青衣,她也是在旁边听。

解说: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凭借唱戏是没有太多收入的,依靠母亲那点微薄的收入,张惠云就这样和几位兄弟姐妹度过了清贫的童年。

同期声:张惠云

苦,他一天才挣二斤棒子面么,养活我们,唱这一天戏,才挣二斤棒子面养着我们,我那个时候是,我是老大,我一共是五个,哎,五个兄弟姐妹,因为我弟弟也是演员,唱武生的,其他别的那个,大妹妹小妹妹小弟弟他们都不是。

解说:

由于生活上的贫苦,母亲一度反对年幼的张惠云学戏,但最后张惠云还是凭借着对戏曲的执着,对戏曲的热爱,对戏曲的痴迷打动了自己的母亲。

同期声:张惠云

我妈妈因为那个年代,它,挺乱,也挣不上什么钱,养活这全家,当时不愿意教我学,可是不愿意教我学我老看,我喜欢这个,老看看的就这么着我就陪着我母亲什么三年教子,我来个雪衣哥啊,我来个小孩什么的,对对对,那时候有嗓,嗓子也好,也有天赋条件吧,这爹妈给的,是吧,有这个天赋条件,就喜欢唱,也喜欢那化妆,一化妆就,那时候我在九岁上那时候我记得我不是会演一出苏三起解么,这一个地,这一个地不是六七天么,得必须叫我上一场,不叫我上一场我就闹情绪,一化妆、这一场底下挺受欢迎,小孩们那什么,就觉着,特别高兴,哎,喜欢了。喜欢这么着以后我就不学京剧了去学梆子了,梆子京剧不是那时候,连梆子京剧评剧三下锅么,哎,都有,这一出,这一场戏里面什么戏都有,也有梆子也有京剧也有评剧,我就跟着我妈妈,跟着我妈妈学的河北梆子,在定州.

解说:

尽管生活比较贫困,但是年幼的张惠云十分乐观,在帮助母亲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同时,跟着母亲学习戏曲就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也是以此为契机,张惠云的戏曲天赋慢慢的显露出来了。

同期声:张惠云

我那会时候,我没经过音乐学院,就是这么实践演出,连听老师的带听我妈妈他们唱,这么着,自己这个嗓子也,也在,也有点天赋,光靠着没嗓,光靠着喊你也不行。但是也得练,练发声怎么唱,是吧,得,得有老师教你,那时候我没经过音乐学院,我也不,我也不识谱,哆来咪发唆我也不知道,不会,在县剧团里,就上了二年级,二年级还没上完,上了二年级还没上完,就跟着出来了,跟着出来就学戏,因为特喜欢,从小就喜欢这个,母亲老师们唱,老师他们也唱,教我的老师

解说:

自幼就与戏曲结缘的张惠云,最初学习的原本是京剧。一直跟随着母亲在定州学习演出的她,受到母亲的影响,从14岁她就开始改为学习河北梆子,这一改变,一下子就影响了她之后的演艺生涯。

同期声:张惠云

就是一直跟着我母亲吧,就是,到处到处演出去那从小就特别喜欢这个,因为我一开始我学的是京剧,那时候才九岁,唱苏三起解,敢后来以后呢,就是,那个,我妈妈就是说他唱河北梆子的,就是,好像是舍不得我,跟着别人去学去,好像是舍不得我,后来就跟他了,跟他在定州呆了七年吧,那时候叫九分社呢,有大秧歌,有老调,有梆子。那时候不是叫三下锅么,有评剧,怎么着完了以后我们就分到梆子,梆子团了,我就跟着,一直跟着他们。

咱们河北省叫青年跃进剧团。我那时候在定州,演员、学习,那时候就当了主演了,调来的时候我从九岁上我就开始学戏了。学,正式学河北梆子我是十四岁。十四岁我学了河北梆子,赶十九岁,周岁十九岁吧虚岁二十,周岁十九,就把我调到青年跃进剧团了。十四岁学的河北梆子,九岁学的京剧。那时候就会一出苏三起解。别的不会。头一出戏就是砸基础的就是苏三起解,后来以后就是跟着他们吧,我妈妈不放心,把我叫到,叫到他跟前了。学河北梆子,因为我母亲是唱河北梆子的,我母亲就是咱们新乐县,新乐县木村的,他是,他那个是也唱青衣的,那时候那叫科班吧,那叫什么,他那科班叫什么,一道肉啊叫什么,科班。他从小,她他也是唱青衣的。我是闺门旦、青衣,他行当是闺门旦,闺门旦就是没有结婚的,就是,啊,十八九吧,青衣就是三十多岁,花旦呢就是十五六岁,他分的行当。

解说:

凭借着多年的演出积累,年仅十九岁,已经小有名气的张惠云参加了河北青年跃进剧团的选拔。嗓音条件天赋异人的她,很顺利通过了选拔。没多久,调令就下到了正在沈阳演出的张惠云那里。

同期声:张惠云

选拔啊,全省选拔啊。他不是成立了一个青年跃进剧团么,当时全省选拔,不管哪个剧种,还有山西梆子呢,人五六百号呢,过两天呢,就看不见这个人了,就又调走了,就选拔吗,全省选拔,各个剧团选拔,我我当时在沈阳演出呢,演出当时给我下调令,那时候不懂,不懂什么调令,调完以后呢,我演的那些戏,别人得接了啊,别人不会,我走不了,这么着,我就调来了,从沈阳来的,我们上那去巡回演出去,对,正在演出的时候我去了三个人,去选拔,人才去了吧,选拔就是演员,我们那个团是来了三个。一个武戏演员一个唱老生的,钟春山,我们是一块的,他们来得早,我来得晚,钟春山是比我早来了三月,都是这个团的顶梁柱,他呢,全省都选拔完以后啊。成立一个青年跃进剧团,那是刘子厚。对,我演的是,我演的是那个是捡柴啊还是青山英烈啊,说这个演员不错,就下调令了。

解说:

正在沈阳演出的张惠云,忽然接到剧团的调令,这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演出团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此时的张惠云,已经是团里的顶梁柱,这一说要调走,可急坏了当时的团长。

同期声:张惠云

当时那个团长没敢和我说,因为我有好多戏,别人得接收了啊,别人得会了啊,我不能说一调我就马上走,走了以后我给人家撂摊子啊,是吧,别人得会了,我得练教,他们再学,比方说我在沈阳演的牛郎织女,演好多了,大登殿什么,好多戏,我演的这个我这个角,演的这个角色,别人得接收了啊,他得会啊,他不会了,我走不了,这么着,我是从那,从沈阳,从沈阳调到天津,原来咱们这个棒子剧院,原名,原先他叫青年跃进剧团,这后来改的,改的叫河北省梆子剧院。

解说:

将所有工作都安排好的张惠云,正式的来到了河北青年跃进剧团。与以前各地演出的生活不同,当时年仅19岁的张惠云刚一来到这里就被告知:三年的学习生活不对外演出。

同期声:张惠云

我这个从59年吧,59年不是调来了吗,我专门派我跟着谁学啊,就是跟着刘香玉老师学,三年不对外,那时候我调来的时候我在定州我已经当了主演了,这三年当中就不对外,三年不让演出,光是学,唉对,我是跟着刘香玉老师学,张淑敏是贾桂兰老师学,这都排了,行当什么都那什么,因为闺门旦,青衣,额,什么花旦、老旦都安排老师,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这么着,我一学就是学的这个,哎,一学就是闺门旦,闺门旦,青衣

解说:

在学校的生活,张惠云暂时失去了表演的舞台,却因此有机会得到当时的河北梆子名家刘香玉老师的指点,这对于她的演艺生涯是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同期声:张惠云

唉,在定州,59年我就调到这了么,调到省了么,省内叫跃进剧团,对,就是也没说正式拜,就是说来了以后这学生得有人管啊,这老师,就把你学生都分给老师,哪个老师教哪个,教谁谁,这么着。你说刘香玉老师啊,我跟刘香玉老师学了一个是"夜宿花亭""陈三两""苏三起解""玉堂春"吧,学的不少,他就是学完以后啊给领导一汇报,那时候我"夜宿花亭"唱得比较多,什么刘子厚啊林铁啊最爱听,一有个什么会议有什么就点这个戏,那时候梆子剧院不是"党杜陈"这三,这个,各个演员都拜老师去,又在外边拜的、有在团里头的。

解说:

跟着刘香玉老师的学习,让张惠云的眼界大大开阔,老师严格的教导,也让她感受到了与当初走团演出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刘香玉老师那种革新的精神在此时默默的影响着张惠云。

同期声:张惠云

就是学会了以后,连演出带干嘛,反正是学了,我学唱腔比较快,别看我不识谱吧我学唱腔学的比较快,这个,他要求的严了,不想在下面,在下面的剧团要求就不严,愿意怎么唱怎么唱,他没谱,没约束,这都有约束,因为她教了这么多学生,我算是,给他算是搂了脸了吧,我算是出点色吧,挺喜欢我,哎,咱这就,就跟个老妈妈似的,她也没儿没女,就挺那什么的,我们也照顾她。我这个,本来是这个夜宿花亭吧,夜宿花亭唱这一句,叫哭江丝,这个版式叫哭江丝,我就学了一个礼拜,其实我早会了,哎,我早会了,口传吗。他怎么教我怎么学。我早会了,但是严格的要求,他唱,他倒不保守,他不像过去的老艺人,就唱的那个调子太老化啊,他倒不,他挺革新的,他有点文化

解说:

对待刘香玉老师,张惠云并没有依照传统举行什么拜师的仪式,但是在心里,她把老师当作母亲一般的尊敬。而刘香玉老师也非常器重天赋出色的张惠云。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同期声:张惠云

我喜欢这个,我学的比较快。他也挺喜欢我,结果后来我学了以后,她教了这么多学生,没拿过奖,完了教了我之后,我拿了个梅花奖。把老太太,挺高兴。哎,这么着。回忆起来这老太太吧,老太太挺厚道挺善良,就我就把她当做自己的老妈妈我就没给他磕这个头,因为那个时候不太兴这个,领导就给派了,你跟谁谁学,你跟谁谁学,这么着,就,我们就是说拿着就跟当成自己的父母似的这样对待,但是完了之后她的要求比较严,像每天吧,他自己一个老太太,额,教我们的时候就跟我这么个岁数了。七十多了,他也没儿没女,怎么着,我们就,学生们就照顾她。就是每天排戏学戏,别的事没有

解说:

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与学习,张惠云的水平比以往有了大大了提高,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瞬而过,很快的,她就迎来了自学习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演出。

同期声:张惠云

那时候演出少,因为你不够质量,那个质量不够,他就不让你演出。对外演出,你就得高质量的吧。那就是,六几年了那就是,六几年他给排的什么打金枝啊、夜宿花亭啊、捡柴啊、三娘教子啊这都唱,这个唱完以后,就是我们排完以后也得经过学习,排完了以后合成,合成完了以后就是,彩排,彩排,完了领导审查一看这个节目可以了,可以就对外演出了。就在天津,他不跟着省会走么,省会搬到哪这个团就跟到哪,有啊,后来以后三年以后就下乡了,那全国各地哪都去,哎,两个团,我那时候是二团,二团有我,有李淑慧,齐花坦和张淑敏他们是那个团,我是这个团,这个团有就是我演的那些戏们吧,有什么,额,打金枝啊,夜宿花亭啊我就演这些戏了,陈三两啊我就演这些戏了。

解说:

进行下乡演出的张惠云,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观众都对她赞不绝口,在观众们的赞誉面前,张惠云显得十分谦逊。

同期声:张惠云

演完了以后就说,有观众,我不是演完了么,演的南北和,观众就说,你就是那张慧云啊,我说啊,说你是那河北梆子祖宗啊,我说你在夸奖我呢,你夸得我太高了。就是说我唱得好,那就比喻,我说你比喻太,把我比喻太高了人家还有老前辈们呢。老前辈们唱得更好,就是人家那个就说人家特喜欢吧。在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