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下乡随父亲去五七干校 常挨饿缺油腥

2018-04-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未都曾是文学圈的名人,其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轰动一时;他也是我国收藏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标签式人物,谈陶瓷.说玉器信手拈来,他还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博古通今,出书讲座,成为主流媒体和普通大众热烈追捧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马未都.未,代表阴历乙未年(1955年);都,代表首都;因为生在北京,这就是马未都名字的来历.再进一步说,马未都的名字还寄托着父母的美好祝愿,他们希望他成为未来首都的建设者.作为一名50后,马未都1969年和19

马未都曾是文学圈的名人,其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轰动一时;他也是我国收藏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标签式人物,谈陶瓷、说玉器信手拈来,他还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博古通今,出书讲座,成为主流媒体和普通大众热烈追捧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马未都。

未,代表阴历乙未年(1955年);都,代表首都;因为生在北京,这就是马未都名字的来历。再进一步说,马未都的名字还寄托着父母的美好祝愿,他们希望他成为未来首都的建设者。

作为一名50后,马未都1969年和1973年曾先后两次下乡插队,几年的知青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马未都自小在军队大院长大,父母都是山东人。父亲出生于荣成市镆铘岛,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当兵参加了革命。因为父亲还有些文化,所以在部队里一直是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一直到政委。经历了战争洗礼的父亲给马未都留下的是坚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使他一辈子受用。

1966年5月7日***发出最高指示,让干部们去农村这所大学校接受锻炼,也就是劳动改造,当时各军种、兵种以及政府各个部门都成立了五七干校。1969年1月23日,马未都兄妹三人跟着父亲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启程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县的空军五七干校。

马未都下乡到东北的时候常常会挨饿,因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饭,油盐总是足的,但吃干校食堂,首先就是缺油腥,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上,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那种饿的感觉也是今天人们所无法体会的。

一天傍晚,父亲神神秘秘地带上马未都兄妹三人,来到一个废弃的四处漏风的大房子。房子里有一口大炉子,父亲变戏法似地拿来一个铁锅,麻利地插上木柄,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几大把黄豆,在锅中翻炒起来。

兴奋的马未都则去捡柴、添火,父亲说:火不能急,否则豆子糊了不能吃。马未都在微微的红火中兴奋地看着父亲,父亲也得意地看着他们。终于,黄豆发出豆香,香飘四溢。父亲说:炒好了,放凉了就能吃了。话音未落,在他拿起铁锅准备离开炉子时,一个意外发生了,铁锅的木柄突然转动,铁锅瞬间翻转一百八十度,黄豆一粒不剩全部掉进了火里,火苗立刻就蹿起一米多高。

那个时候马未都的难受,他自己能描述,但父亲的难过,恐怕是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