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地理之灵璧大年汪——灵璧陈晓卿作品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年汪      我一个邻家小妹叫张文静,比我小十三岁,是我看着长大的.      四年前文静硕士毕业,先变成了美女,后又变成了我的同事.现在她是央视驻台湾的记者.      今天她在台北,看了我昨天写的<隍庙街>便给我留言,意思是说为什么她不知道这条街的所在.      我看后笑笑,心里说,小屁孩儿,你知道什么?比如今天这个地方又是他不知道的,今天说的是"大年汪".     我小的时候,现在灵璧县城凤山市场那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大水塘,用老家的话,叫大年汪.     按<

大年汪      我一个邻家小妹叫张文静,比我小十三岁,是我看着长大的。      四年前文静硕士毕业,先变成了美女,后又变成了我的同事。

现在她是央视驻台湾的记者。      今天她在台北,看了我昨天写的《隍庙街》便给我留言,意思是说为什么她不知道这条街的所在。      我看后笑笑,心里说,小屁孩儿,你知道什么?比如今天这个地方又是他不知道的,今天说的是“大年汪”。

     我小的时候,现在灵璧县城凤山市场那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大水塘,用老家的话,叫大年汪。

     按《说文解字》的注释,“汪,池也”,我的故乡保存了汪字的古意。大年汪的水很清,水边能看到很多洗衣服妇女的倒影,水中央也能看到一些孩子在凫水……但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大年汪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一来,它的旁边就是县监狱的高墙,上面有铁丝网和很多玻璃碴,总让人感觉阴森森的。其次,水塘的北岸曾经是灵璧第一家天主教堂的所在地,教堂隔壁是那个时代被完全妖魔化的育婴堂。

其实,在我记事的时候,教堂和育婴堂早已了无痕迹,但我曾经在县文化馆看过一个展览,展览的现场解说员声情并茂地模仿着当年被传教士抢走孩子的灵璧母亲,声音嘶哑着说:“孩儿嘞,回来吧!

”      在我翻看过的县志上,并没有关于灵璧出现过“教案”的记载,也没听说过杀洋人,烧教堂的行为。然而在我的成长期,有如样板戏应该移植成泗洲戏一样,我们那里的育婴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控诉对象、      我小时候,淮北是非常寒冷的,具体的例证是冬天所有的冰面上可以走人,孩子们可以在冰面上游戏。

我们院子有一个叫李农的叔叔,北京人,因此他家的孩子--小蛋和小傻居然拥有了一辆父亲做的冰车,当时让我们眼红得有如今天的你开着一辆路虎。我和小蛋小傻也去过大年汪上滑冰,有次天气已经回暖,冰有些吱吱呀呀地响,我感觉害怕便上了岸,上岸的地点正好是当年的教堂遗址。

天渐渐地黑了,北风呼啸,那一刻,我耳畔突然出现了“孩儿嘞,回来吧!”的哭声,我当时全身痉挛。      如果有人研究宣传心理学,我的这次经历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例证,本来子虚乌有的事,居然在我听了数次之后便成了“现实”。

可笑的是,我至今仍然想不起来那个已然坍塌的教堂的模样。         大年汪的南岸原来有一家食品厂,生产糕点和月饼。

或许你没有吃过我们老家的那种月饼,很多层,很硬,馅儿里面有整粒的冰糖,还有花生瓜子芝麻什么的,月饼的背后粘一张纸,据说是元末杀鞑丶子遗留下的风俗。

小时候,这种月饼代表了我对糕点的美好向往。      我的小学同学小三子的父母就在食品厂工作,每次去他大年汪旁边的家里,我都会产生食物幻觉,嗯,好香啊!

但很奇怪,三子自己却从不吃月饼,这让我们大惑不解。数次逼问之后,小三子支支吾吾地向我们描述了月饼加工工艺。据他说,食品厂专门有一道工序,是剥瓜子米,几位技工技艺超强,每抓一把瓜子放进嘴里,咀嚼须臾,嘙嘙嘙嘙,吐掉瓜子皮,然后再噗噗噗噗,吐出的,便是瓜子米了。

小三子的描述让我每次吃月饼的时候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阴影,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他父母为了不让他贪吃月饼而杜撰的。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小三子来上学,一进教室,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我从未见到过的东西,那是无数颗晶莹剔透的小颗粒。小三子神秘兮兮地给每人发了几粒,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把这些东西放在嘴里嚼,没有什么味,很劲道的感觉。

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很严肃地批评了小三子,老师说,这些颗粒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小三子偷这个,就是破坏工业学大庆。

     原来,县里建了一个塑料厂,厂址就在大年汪的南岸,食品厂的隔壁,那些颗粒就是生产塑料薄膜的原料。很快,县塑料厂的效益就出来了,原先清澈的大年汪变成了一个臭气冲天的黑水塘,而且到了冬天,所有的水面结冰的时候,大年汪,再也冻结不上了。

     再后来,我知道了当年我们咀嚼的那些颗粒的成分就是聚氯乙烯……天哪!这玩意儿是TM致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