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相:请大家鉴定到底哪个版本是真正的林文月版源氏物语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文月版跟其他版最大的区别就是诗词的翻译,林译本的诗词多有'兮'字,给人以阅读楚辞的感觉. 远方出版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由殷志俊翻译的全译本.此本所受非议颇多,有学者指出该本并未说明所依据的底本,同时袭用了丰本中的绝大多数注释,且并没有资料可以说明其翻译是独立可信的.也有人称殷本为"丰译版的改写本".其网络版最容易让人看出来的就是全书的第一个字,<桐壶>卷的'桐'字被打印成了'铜'. 丰译本<桐壶> 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①,出身并

林文月版跟其他版最大的区别就是诗词的翻译,林译本的诗词多有‘兮’字,给人以阅读楚辞的感觉。 远方出版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由殷志俊翻译的全译本。此本所受非议颇多,有学者指出该本并未说明所依据的底本,同时袭用了丰本中的绝大多数注释,且并没有资料可以说明其翻译是独立可信的。

也有人称殷本为“丰译版的改写本”。其网络版最容易让人看出来的就是全书的第一个字,《桐壶》卷的‘桐’字被打印成了‘铜’。 丰译本《桐壶》 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①,出身并不十分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

有几个出身高贵的妃子,一进宫就自命不凡,以为恩宠一定在我;如今看见这更衣走了红运,便诽谤她,妒忌她。 下面是我曾经跟我也网友聊过的有关丰译本和林译本的文字,有兴趣就看看吧: 一方面《源》离我们的年代实在太久,连现代日本人都无法完全理解当时的风俗人情,何况作为外国人的我们;二来,把古日文翻译成现代中文必定会失去其大部分味道,就如同将酽茶用过滤纸过滤一遍(甚至数次)后再喝一样;其三,丰子恺在翻译《源》时使用的六个日文译本中没有一本是紫式部的原本,都是后人的转录或译本,这样肯定不能很好的传达紫式部的原意,其他的译者也都不是使用紫式部的原本进行的翻译,林文月译本中甚至使用了英文译本:Arthur Waley的删节译本(1925——1933年)和Edward G.

Seidenstiicker的全译本(1976年)。

其实就算是日文版,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后人的转录,《源氏物语》最早的注释书——伊行的《源氏释》中提到过玉鬘十帖《樱人》卷的存在,可现在不管是众多的日文释本还是各国的译本都没有这一回的影子。 大陆首选丰译本,虽然这个版本一边被人抬上了天,一边被人说不好,但后来的众多译本很多都基于这个版本之上,不过是略略改了一些用词罢了。

如果能找到林译本最好也找来看看,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她的诗词翻译,但毕竟是女性译者翻译的女性作品,想来语言气质上应该最为接近原著。

《源氏》译本的问题很复杂,就拿最早的大陆中译全本和最早的台湾中译全本为例吧,丰子恺先生和林文月先生生活的环境、背景、性别、阅历、语言习惯等外在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译本读起来给人的感觉不同,仅前十二回,丰译本中的语气词就比林译本少了52.

3% 。 再往后的那些译者,因为受到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八十年代之后的译本多多少少都比之前的这两个译本中现代用语要多得多,不要说中译本了,就算是日文版本,不同的文本也有很多不同,再好的译者用这些已经变形扭曲的文本来翻译,也不会翻译出多好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