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平院士的妻子 一个川大大二学生对中国教育的反思——致川大校长谢和平院士的公开信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你好,作为一名川大2010级的学生,在川大求学已有一年半载的我,心中有些话的确不吐不快.在我还没有正式来到川大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就听说了川大

你好,作为一名川大2010级的学生,在川大求学已有一年半载的我,心中有些话的确不吐不快。

在我还没有正式来到川大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就听说了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铮铮响亮的校训。最初的时候,对于这句校训,我觉得川大的确不负西南第一高校的美誉,校训也来得朴实中不乏霸气,深刻反映出了蜀山、蜀水、蜀生、蜀民的地域个性。但是,在川大一年多了,总是觉得这句校训和我离得越来越远了,我觉得这句校训来得比较虚。相比那个我毕业的高中母校的校训,“勤、诚、俭、静”四字则来得踏实平淡,务实不虚。一所大学的确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师资,但如果一所大学在更为基础的层面上都难以做到让师生主动的活跃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单纯的以体制内部因工作责任而调动一小部分的人来搞所谓的建设,那么我觉得这所大学的确失去了很多希望。

无论一所大学拥有怎样的学术声誉,拥有怎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或是其他类似的种种说法,首先一所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传播人类精华文明和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公民,而在实现这两个基本责任的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对当代大学生在修养上的培养。很可惜的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似乎从来不关心这一点。

从小学开始,发达地区的小朋友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培训,不发达地区的小朋友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两者共同的教育经历是缺乏对人类道德和事务处理方面的专门培养。然后是中学时代,在这整个的6年过程中,中学生有数不尽的作业,做不完的练习题,和每年中难得的几个偶尔喘气的假期,同样在这6年中,教育漏掉了从小学就被忽视的对学生修养的培养,而就高中分科制度来说,在修养方面文科生比理科生的确强了很多。于是最后的希望留到了大学,我们到了大学,曾经梦寐以求,寄以无限希望的地方,可是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我总觉得我的大学,在川大的大学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还是少了在基础层面上对学生在对人类精华文明的和对人类事务的了解以及理解的培养,更为缺乏就是在道德和修养上对学生的引导的培养。

经济和政治是人类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而历史、文学、音乐、艺术等各种文化则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在我们的大学中,许多专业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等课程来对学生就人类文明的理解进行引导和培养。而所谓的思修、近代史、马哲、毛概、邓理都成了什么,学生们儿戏视之,老师们态度不一。除开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这些课程中的思修和马哲正是能够在基础层面上实现提升学生对人类事务理解的好课程啊。我是个十分不愿意上课的学生,但是这些可我几乎从来不缺课,也正为此。但是在我了解的情况中,现实是这样的:学生们有近半缺课,到的学生人到心未到的也不在少数,上课玩手机,做其他事情,老师“大度能容”,不闻不问,考试改革后平时成绩达到60%,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划重点,在复印店也会有已近打印好的复习资料,考前一通狂背,OK,这门课程过了,必修,高学分,轻松而过……

那么,我请问校长,这样的课程设置有何用处?如果有,有多大用处?

不仅是这些所谓的必修课中的选修课是如此,在这个大学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社会强调优秀毕业生的时代,众多专业课程同样是这样一修而过,学无不过,而我们那可怜兮兮的考试成绩就像吸过水的海绵,只要用力挤,水还是有的。

学生的普遍反映是在大学真的学到的东西很少很少,我曾经一度迷茫,也问过许多学长学姐和老师关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在课程整体如此松散的教学环境下,我真的不觉得在大学能学到多少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既没有在基础层面上对大学责任的成功实现,也没有新时代大学培养专业知识精英的意义。在社会责任方面,一个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要求它培养的学生能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呢?我们这样的大学对社会赋予大学培养青年的责任而言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甚至就连其存在的社会意义都应该从新质问!!

我不否认在大学自身勤勉,踏实努力的学生真的可以在大学学到很多很多,也会让他们觉得大学念的很值。但是大学毕竟不是专为几个真心向学,可以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学生开设的,大学的意义在于传播人类精华文明和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公民,其责任面向的是整个社会,其意义是面向的宏大的人类历史的。马哲上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社会不能仅仅指望大学培养的几个优秀的毕业生就能广泛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且让他们拥有创造历史的群众基础。一所大学,不仅仅要培养本身渴望得到培养的人才,更要肩负起培养广大青年的责任,而像现在这样的大学专业和非专业知识教育模式,借用中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的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有点'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件事情常常使得我晚上睡不着觉,这是我忧虑的非常深的问题。”

谢校长为一校之长,也是在大学中培养出来人才,面对如此情景不知心里作何感想?一位校长,需要的不仅仅崇高的学术声誉,更重要的是一位校长对实现大学的责任真正做出过什么,校长们活跃的舞台第一是大学教育本身,其次才是学术。

从资料上看到谢校长曾在2011年说过:力争2020年将川大建成国内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这样的梦想,你说是整个川大的梦想,还说“作为校长,我不担心学生学的课程不够,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个川大有保障。我担心的是学生修养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视野宽不宽。这是除知识之外的另外三个质量关”。能这样说,的确让人很欣慰,但是身为川大学子,我感受到的和我刚进入川大的时候并无多少改变,万般寥籁,一切照常运行。更不明白的是,这样一个所有川大人的梦想,的确有很多川大人毫不知情,而我也是从一位教授上课时随意一句不屑的评论中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真的很想问一句:校长,这个所有川大人的梦想,你让多少川大人了解到了,你又让多少川大人参与其中了?

大学,不能指望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也不能指望学生都有勤勉不懈、努力奋斗的雄心和壮志,而实际上许多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都是很迷茫的,都不知道大学生活要怎样去度过,大学真的能给大学生的一生以何种的意义存在。

我亦十分困惑迷茫。在已有的历史的任何时候,教育从来都不是个体学生单方面的主动诉求,更多的是团体组织、国家、民族、社会整体对于维持社会传承和发展的主动组织的社会活动,他们培养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而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真的是像资中筠学着所说:招天下英才而毁灭之。这的确很伤人心痛。大学的责任,不仅系于校长一身,也不是个别特殊群体单独的责任,但是这责任的最重大者确是校长莫属。

大学本身的梦想不能只有少数领导只谈只做,更需要在大学范围内广泛发动师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想我江安校区煌煌2万多师生,整个川大4万多师生,这其中有多少沉睡着的力量啊!身为川大人,我们本身就有责任来一起承担,这比在一般的社团中的承担来得有意义的多。

但是这一点上,我真的觉得四川大学没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没踪没影。曾听得,老师说:你们才是希望,未来是你们的。我想,川大不是一个由大学生到老教授等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构成的吗?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责任的,老师有老师的责任,何况老师正值春秋鼎盛的壮年,何以如此草率就将社会的大任想要交给我们这些还不成熟的学生呢?责任是无时无刻的,谁也无法逃掉的啊!

大学责任的承担首先始于校长,校长的第一舞台是大学教育本身。一个合格的校长应该参与到学生和教师中来,让自己履行责任,也能带动他人。学术对于大多数学生现阶段还是十分遥远的,单纯的凭借学术声名来实现大学传播人类精华文明和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难有成效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的确是个好校训,但是毕竟现实需要我们首先有踏实务实的求学氛围和求学精神,“勤以治学,诚以待人,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当为其先。我们现在的大学有太多的浮躁,有太多的功利,早已远离大学立学最初的初衷,不改当下之学风、考风,校风、校训的壳子真的很空。万望校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为实际的从基本的层面抓好学风、考风,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号召广大川大师生一起和您并肩作战,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窗外寒温零下,一早七点而起,下午还有大学物理考试,写信至此,甚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