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澶渊之盟背后宋朝间谍的巨大作用

2018-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萧绰萧燕燕)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当时宋真宗和许多宋朝大臣都有南逃的想法,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亲征至澶州督战.此时,一方面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池,辽军孤悬宋境,另一方面,宋军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宋辽澶渊之盟背后宋朝间谍的巨大作用辽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萧挞凛阵亡,深感打不下去,有意议和,而宋朝方面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萧绰萧燕燕)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当时宋真宗和许多宋朝大臣都有南逃的想法,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才亲征至澶州督战。此时,一方面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池,辽军孤悬宋境,另一方面,宋军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

宋辽澶渊之盟背后宋朝间谍的巨大作用

辽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萧挞凛阵亡,深感打不下去,有意议和,而宋朝方面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宋辽澶渊之盟背后宋朝间谍的巨大作用

后世对澶渊之盟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在宋代,政见不同者对此就有争议;在学界,早年较多的观点认为澶渊之盟使得宋朝丧失乘胜追击的机会,花钱买和平,丧权辱国,后来对其维持宋辽百多年和平局面,促进两国发展的正面作用评价较多。

黄仁宇先生说:

这或许是一种持平之论。

形成澶渊之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辽将萧挞凛阵亡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萧挞凛,?—1004年,又做挞览、闼览,字驼宁,承天太后即萧太后族兄弟,可能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萧天佐的原型)

萧挞凛出身辽国贵族子弟,早年参与过俘虏北宋名将杨继业的战役,后积功进封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澶渊之盟前两年,他擒获宋将王先知,攻克遂城、祁州。此时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担任辽军主将,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宋军威虎军头张瑰以床子弩射出大箭击中额头身亡,萧太后为此辍朝五日。

后世大多肯定射杀萧挞凛的巨大作用,但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这多少有一些撞大运的因素,有人更绘声绘色写道是某个宋军低级军官偶然看到一个看上去像是“领导”的辽将带了七八个人到前线视察,一发弩箭射去,正好让他丧命。

但是根据沈括撰写的张牧墓志、《补梦溪笔谈》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澶渊之盟前有一名隶属于宋真宗的近卫军中级军官名叫张皓(即张牧的父亲),不巧被辽军游骑活捉了,不过萧太后并没有虐待俘虏,反而好吃好喝,然后不久就将其释放,目的是想通过其传达辽方要求和谈的信息。

就在张皓回到宋营的时候,他遇到了内侍周文质,当时周文质负责宋营西北方向的军事,张皓向周文质透露辽军明天就会来袭击,周文质听说这一消息后,连夜紧急晋见宋军的指挥官李继隆(北宋名将,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太宗明德皇后长兄)和秦翰(秦翰是北宋著名宦官将领,有勇有谋,四十九次受伤,在捍卫边境中屡立大功,此战中率兵日夜防守,盔甲不卸达七十余日,直到双方订立盟约为止)。

(李继隆)

次日辽军抵达后果然“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辽军进攻的方位正是周文质主管的西北方向,萧达凛在一线亲自督战,终于被当场射杀。

在萧达凛被射杀之前,“李继隆等整军成列以御之分伏劲弩控扼要害”,显然宋军是胸有成竹,早有准备,由此可见,最终形成澶渊之盟的一个重要因素辽军主将萧挞凛阵亡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绝非宋军纯粹中彩票式的好运气。

说到底这是和宋军神奇而有效的间谍系统有关。

张皓只是一个中级军官,沈括在张牧墓志把他说成是在宋朝大臣曹利用不亲自担任使节的情况下宋辽之间沟通的桥梁,未免有点收钱写软文的意思,张皓是澶渊之盟的主导者,这几乎是不可能。

从常理分析,在辽军第二天就准备发起进攻的情况下好吃好喝招待一个俘虏然后放回来传递议和的信息,多少有一点玩弄军事计谋的路子,但是萧太后没想到的是,这个俘虏带回了真正有价值的情报,给自己一方来了个致命一击。

以张皓的级别和刚刚被俘的情况,他是不可能掌握这个重要军事情报的,其中发挥作用的非常可能是已经混迹辽国高层的鼹鼠。

这个鼹鼠非常可能就是之前被辽国俘虏的宋朝将领王继忠。

王继忠是曾任武骑指挥使,戍守瓦桥关的王珫之子,他自幼丧父,六岁时补任东西班殿侍,宋真宗在王府时,得以事奉左右,因恭谨厚道而受到亲信。宋真宗继位后,累迁至殿前都虞候,掌领云州观察使,出任深州副都部署,改任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兼河北都转运使,升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不久移任定州。

在与辽军作战过程中,遇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苦战之余终于力竭被俘。萧太后很赏识他,授户部使官位,以康默记族女妻之。宋真宗以为他死了,优诏赠大同军节度使,增加等级送给财物以帮助办丧事,以他的四个儿子王怀节、王怀敏、王怀德、王怀政为官。

澶渊之盟前夕,也就是在萧挞凛被射杀后,辽圣宗命令王继忠上奏奏章,宋朝方面才(在官方层面)知道他还活着。《宋史》称“朝廷从之,自是南北戢兵,继忠有力焉(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当然也是要面子的说法——从此南北息兵,王继忠做对此有功)”。

此后,朝廷每年派使者到辽国,必定以袭衣、金带、器币、茶叶和药物赐给他,王继忠对使者也必定伤感流泪,他也曾附奏表请求召回他,宋真宗因为澶渊之盟约定“各无所求”(彼此不接受对方的人员),不想背叛盟约,赐诏书晓谕旨意,没有同意他回来。另一方面,辽国皇帝待王继忠很优厚,将他的姓名改为耶律显忠,后又改名耶律宗信,封楚王,以耶律家族辽国宗室的身份看待他。

王继忠在和议中的重大作用是基于他的双重身份,这是明面上的,从蛛丝马迹看,他很可能是张皓消息的来源,这个巨大作用恐怕是湮灭的历史的尘封之中了。

王继忠在《辽史》(列传第十一)和《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中都有传记,但很少有人从背叛或者贰臣的角度批评他。最后他的结局没有明确记载,也着实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