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是指 宋辽“澶渊之盟” 是不是城下之盟?

2018-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历史上的辽代,人们脑海里往往出现粗犷豪迈的契丹人,不断侵略北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且,北宋还耻辱地与辽签订过一纸"澶渊之盟"--那么,我们翻开相关的史书,来追踪一下"澶渊之盟"的背景以及辽对宋而言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澶渊之盟是指 宋辽"澶渊之盟" 是不是城下之盟?契丹人并非电视剧里那般"嚣张"辽国建于公元916年,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共有五京,其中东京辽阳府就是现在的我省辽阳市一带.北宋建国于公元960元,比辽

提起历史上的辽代,人们脑海里往往出现粗犷豪迈的契丹人,不断侵略北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且,北宋还耻辱地与辽签订过一纸“澶渊之盟”……

那么,我们翻开相关的史书,来追踪一下“澶渊之盟”的背景以及辽对宋而言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澶渊之盟是指 宋辽“澶渊之盟” 是不是城下之盟?

契丹人并非电视剧里那般“嚣张”

辽国建于公元916年,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辽共有五京,其中东京辽阳府就是现在的我省辽阳市一带。北宋建国于公元960元,比辽国晚44年。但是,人们为什么将对辽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有辽开始就在一直侵略大宋呢?这恐怕跟很多涉及宋辽两国的传说和影视剧有关。

澶渊之盟是指 宋辽“澶渊之盟” 是不是城下之盟?

其实,史书上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北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曾先后两次北伐辽国均告失败,自己也因为与辽作战受到箭伤复发而亡。宋辽战争从宋太宗时期延续到宋真宗赵恒,持续了20余载。可以说,在建国初始,北宋对辽的军事策略是主动的。另外,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超越辽国,客观上辽也没有条件去侵略北宋。

澶渊之盟是指 宋辽“澶渊之盟” 是不是城下之盟?

双方交战20多年,给两国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北宋,那种刚刚建国时的锐气因为两次北伐的失败而消失殆尽。宋太宗驾崩后,辽国才渐渐成为主动一方,但也并不是以侵占土地为目的。

“澶渊之盟”后两国120年无战事

北宋德元年润九月,辽萧太后与其子辽圣宗倾全国之兵南图宋国。由于在围攻瀛洲遇挫,便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战略,放弃围攻坚固的城池,一路南下,兵锋直逼宋都以北的重镇澶州城。

《续资治通鉴》一书记载,宋廷内部经过是战是逃的争执后,真宗决定亲征以鼓舞前线士气。此时的辽军由于长时间行军作战的疲惫和损失先锋大将,士气也很低落。宋辽双方由此陷入僵局,辽军意识到难以攻下澶州以及后路被切断不得返国家的危险,有意议和。

后世的史学家有这样一种观点,辽国发动这次战争目的是以战止战:一是消耗宋国实力以防遭宋国侵略,二是希望通过战争来为和谈争取利益。无论契丹人怎样打算,宋真宗也希望通过和谈来换取和平。最终,宋辽两国皇帝成为兄弟,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收场。

这对于每年上亿两财政收入的北宋而言,可谓九牛一毛。而双方战时,北宋每年的军费开支都要以千万两计。“澶渊之盟”后,两国120年无战事,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城下之盟”不能抹杀和谈功绩

签订完“澶渊之盟”,宋真宗还作《回銮诗》一首。最后两句这样写道,“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重助顺,回旗跃龙骧。”可见,宋真宗对于“澶渊之盟”的态度是乐观的,完全看不出“不平等条约”带给这位皇帝的阴霾。

回朝后,宋廷重臣王钦若为了打压因主战而立功的寇准,向宋真宗提出“澶渊之盟”系“城下之盟,《春秋》耻之”的言论,利用真宗在意声誉的心态,又导演了伪造天书和策划泰山封禅等事件,取得真宗的好感,成功排挤掉寇准。

尽管“城下之盟”多少令人诟病,但“澶渊之盟”在事实上是对宋辽两国均有利的盟约。宋辽两国之后好到什么程度?《续资治通鉴》记载,宋真宗驾崩后,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南宋王应麟所撰《玉海》记载,宋仁宗(宋真宗继位者)“诏澶渊御制亲书回銮诗存于州廨。其令刻石藏之。”宋仁宗将真宗那首《回銮诗》命人刻成石碑立在现在的濮阳老城内,此时距离签订“澶渊之盟”已过去半个世纪。

从这个侧面说,北宋后世的臣民对于“澶渊之盟”的功绩仍旧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