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评黄元御 张锡纯与黄元御之学术渊源

2018-1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锡纯乃善读活用黄元御者也,深得其意,用黄氏理论去解读张锡纯的理论和处方,更有赏心悦目之感.今随手采撷<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文字,以为证据.邻村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黄各六钱,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即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此方中不用肉桂者,恐其动血分也.张锡纯评黄元御 张锡纯与黄元御之学术渊源<内经>

张锡纯乃善读活用黄元御者也,深得其意,用黄氏理论去解读张锡纯的理论和处方,更有赏心悦目之感。今随手采撷《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文字,以为证据。

邻村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黄各六钱,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即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此方中不用肉桂者,恐其动血分也。

张锡纯评黄元御 张锡纯与黄元御之学术渊源

《内经》谓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黄坤载衍《内经》之旨,谓“血之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是语,深明《内经》者也。盖阳明胃气,以息息下降为顺,时或不降,则必壅滞转而上逆,上逆之极,血即随之上升而吐衄作矣。

张锡纯评黄元御 张锡纯与黄元御之学术渊源

《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知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圣后圣,其揆如一,此诚为治肝者之不二法门也。惜自汉、唐以还,未有发明其理者。独至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

张锡纯评黄元御 张锡纯与黄元御之学术渊源

”旨哉此言,诚窥《内经》、《金匮》之精奥矣。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木之自理。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脾胃剂中辅佐之品。

盖人身之气化由中焦而升降,脾土受湿,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黄坤载谓肝胆之升降由于脾胃确有至理),胆囊所藏之汁亦因之湮瘀而蓄极妄行,不注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中而周身发黄。是以仲景治内伤黄胆之方,均是胆脾兼顾。

此因脾中蕴有湿热,不能助胃消食,转输其湿热于胃,以致胃气上逆(是以呕吐),胆火亦因之上逆(黄坤载谓,非胃气下降,则胆火不降),致胆管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遂溢于血中而成黄胆矣。治此证者,宜降胃气,除脾湿,兼清肝胆之热则黄胆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