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杜维明 WCP | 杜维明开讲王阳明:克服利己主义、民族主义

2019-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捐赠讲座"王阳明讲座"于8月18晚上6点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是陈来教授,主讲人是杜维明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杜维明杜维明先生解释了儒家视野下的"学以成人",杜维明先生认为在儒家传统中,"学以成人"首先是成为一个"个人".这意味着此"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固化的而是活生生的,是一个在此时此地的活着的人,他需要在动态过程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捐赠讲座“王阳明讲座”于8月18晚上6点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是陈来教授,主讲人是杜维明教授,他的演讲题目是《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

杜维明

杜维明先生解释了儒家视野下的“学以成人”,杜维明先生认为在儒家传统中,“学以成人”首先是成为一个“个人”。这意味着此“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固化的而是活生生的,是一个在此时此地的活着的人,他需要在动态过程中发展。

柳如杜维明 WCP | 杜维明开讲王阳明:克服利己主义、民族主义

而能认识到这种具体性的就是我自己,其起点就是此时此地我对自己的觉知。所以杜维明先生特别强调自我意识是进行学习与成就自我的关键,虽然儒家重视关系,但非常强调以树立自我,以自我意识作为出发点,才能获得方向感与定位感,这是“为己之学”,是“匹夫不可夺志。

柳如杜维明 WCP | 杜维明开讲王阳明:克服利己主义、民族主义

”同时“个人”又是关系性、情境性的,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人的诸多被赋予甚至注定的关系在儒家看来不是束缚,而是提升充实自己的契机。而成为一个合格关系中的个人,本身就意味着增进社会福祉。

柳如杜维明 WCP | 杜维明开讲王阳明:克服利己主义、民族主义

“为己之学”是一种体知性学习,诉诸身心整体,关乎生命的转化,同时它是一种有整体性意义的学习,它不是仅仅关乎具体知识、技能、职业等,而是每一次学习都指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需要“自我意识”为关键的“自我认识、反思、批评”过程,并最终需要发现内在于自我的本源意识,陆象山发扬孟子的“先立乎其大”的学说,即是强调认取这固有的“大体”、“本心”,它不能靠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而获得。

同时,此心又是关联性、连通性、生成性的。在这种学习中,每个人都是动态的关系中心,并不断与其他中心互动、对话。自我永远不丢失中心地位,又永远向外界开放的,与人与天地互动,“万物皆备于我”不是想象而是可以实现的状态。

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家理解的人是有所有存在构成的连续体中的一环,也是存在的连续体不断发展协调的产物。提倡存有的连续性的中国哲学认为人与物,物质与精神等都不是隔绝的,正如“气”的概念启示的那样。但人类的确有独特性,而且人类的心灵可以与存在连续体中的一切进行感通。孟子、程颢、王阳明都非常强调人心感知到“与万物为一体”的能力。这种全面的的感通指导我们克服利己主义,地方主义,民族主义,同时也克服人类中心主义。

陈来

儒家理解的人与天地密切相关,正是根植于人心的与天地万物感通的能力让人类伟大。儒家的人文主义不同于世俗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不排斥精神领域与自然,是一种综合自我、群体,神性与自然的精神人文主义。

在杜维明先生看来,《大学》所叙述的修齐治平即是学以成人的地图,它提倡不断修身,超越封闭的自我中心,向所有人沟通、对话,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共同善,并实现更广大的自我。杜维明先生坦言他自己珍视的价值观一定也是语境化和历史化的,同时他知道,世界上还有无数的有独特性的心灵,各是一中心,保持自己的中心并与其他中心不断感通是一个“学以成人”的过程,这将服务于人类的共同问题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