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昌:中国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专职画家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8月初,我因为赴京采访胡抗美.曾翔.王厚祥.张弓者等书法篆刻家,在我的好友书法家吕金光先生的介绍下,书法家宋华先生热情接待了初到北京的我.此后,又经过宋华的介绍,于是就引出了和湘籍书画家陈吉昌先生在京相处两月有余的特殊经历.最近,一些宣传媒体要给陈吉昌先生作专题介绍,我欣然应允了给陈吉昌先生写评论.平心而论,我是一般不随便给书画家撰写评论文章的,因为缺乏典型意义的书画家,即使耐着我性子写来,也没什么东西可写可评,那又有什么用实际意义和价值呢?我是个不迷信权威的人,而且尤其喜欢跟高手过招

2009年8月初,我因为赴京采访胡抗美、曾翔、王厚祥、张弓者等书法篆刻家,在我的好友书法家吕金光先生的介绍下,书法家宋华先生热情接待了初到北京的我。此后,又经过宋华的介绍,于是就引出了和湘籍书画家陈吉昌先生在京相处两月有余的特殊经历。

最近,一些宣传媒体要给陈吉昌先生作专题介绍,我欣然应允了给陈吉昌先生写评论。平心而论,我是一般不随便给书画家撰写评论文章的,因为缺乏典型意义的书画家,即使耐着我性子写来,也没什么东西可写可评,那又有什么用实际意义和价值呢?我是个不迷信权威的人,而且尤其喜欢跟高手过招,这也就是我去年一口气写下《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当代中青年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这三个系列里面所评论的六十位书法篆刻家都是当代书坛印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物,文章在《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分别连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非真正的实力派书画篆刻家,我决不轻易为其写评论文章。

这次答应给陈吉昌先生写文章,我只是有一些顾虑。顾虑的原因乃是我和他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已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了,而撰写评论的大忌就是关系太近,越熟越难以下笔。我怕夹带过多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我的评论文章失之偏颇,也有悖于吉昌兄的初衷。

但顾虑归顾虑,文章却是不可不写的。
陈吉昌又名陈重延,湖南人,曾在家乡湖南和贵州担任过多年的美术老师,教过中学和美术专业高考培训学生,还被骋任为大学客座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

他的学生好多已经是圈内颇有影响的书画家了,还有几个当上了大学艺系系任。他的一句名言:培养出一个美术人才,比自已创作一幅作品对国家贡献大。他真是一个忠于教育事业的好老师呵!他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艺术非常执着的人。

为了圆他的艺术梦,年逾五旬之后,毅然背负行囊,离乡背井,只身闯荡京华,2004年报读了北京画院山水画高研班。跟著名画家杨延文先生研习写意山水画。经过五六年的艰苦打拼,他已经在京城书画圈里有了一定的名气和社会影响,这无疑也是对他辛劳付出的一种回报。他是一个在书法和绘画两方面都很有艺术感觉的人,且在书画创作两方面都具有了很深的功力。


他的国画应该是他的看家本领。他以画为主,书法为辅,书画结合,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国画当中,他以山水作为主攻方向,创作的题材大多选用南方的山水景观,布局采用满构图形式,笔墨层层叠叠,一派云烟之气弥漫其间。

整个画面显得很厚重,不浮不飘,山泉瀑布倾泄其间,平添几分灵动之气。有人看了他的山水画作,说他的构图显得有些满,给人有一些视觉上的压抑,这种看法尽管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看来,似乎并不尽然。我们仔细观看他这一路的山水画作,其实是很具有一番匠心的。这些画看上去布局很满,但实则也注意到了留空留白,只不过他的这种画的虚实对比与那种大疏大密的写意画相比起来,感觉不那么明显罢了。

我觉得他这一路的山水画画得很富有文气,这种特点主要反映在用笔用墨和用色上。平庸之作,往往用笔缺乏虚实变化,墨色不灵活,大红大绿,大红大紫,从而有失清雅,不过是一些商品应酬之作而已,难入高人法眼。但陈吉昌好像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因为他能够从别人认为是忌讳的地方寻觅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因此他的山水画便具有了一种另辟蹊径的特殊意义。


他的花鸟画可以说是他的又一个亮点。梅兰竹菊他已是娴熟在手,那红红白白而又清香四溢的点点梅花,在风雪之中含苞怒放,从中反映出他为了艺术不屈不挠艰苦拼搏的一面,也是他对现实人生满怀希望的一种不乏理性的思考。

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应该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人,没有想法,笔下绝无令人满意的表现,无论画什么,都存在一个怎么画的实际问题。

其实当代并不缺乏书画家,而是缺乏具有思想深度的书画家。很多人描描画画一辈子,始终都跳不出那个莫名其妙的怪圈,最终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刻的思想,自己始终是在扮演一个普通画工的角色。我看陈吉昌笔下的那些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具有自己的思想过滤,活灵活现,而又在似与不似之间,反映出了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独立思考。

他的花鸟画在风格上既与其山水画保持了某种一致性,又有所差异,这就说明他正在进行一种多方位的艺术探索。
有的人认为陈吉昌不擅人物画,其实不然,陈吉昌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只不过他很少画那种很纯粹的人物画,而一般都是山水、花鸟和人物的三者结合,又略有侧重而已。

我看他画中的人物,好像是不经意寥寥数笔,但已然栩栩如生,即使是那些很多人物的组合处理也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地画来,使整个画面富有生活情趣,从中反映出他驾驭笔墨的精深功力。
总之,陈吉昌的国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清雅,素净,从构图到用笔、用墨、设色等等,都极为注意整个基调的定位。

尤其是他的国画作品的题款很精彩,一是书法写得好,二是文字功底深。书与画的结合十分巧妙,不脱节,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应有功效。事实上,作为从事国画研究工作的人,书法不佳者,估计在绘画方面也决不会有大的造就,而文学修养欠缺者,也必不能使自己的画作具备相应的文气。

两者都缺乏,恐怕就俗不可耐了。陈吉昌在书法和文学两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修养,这便是他令我刮目相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就自然而然提到了他的书法。陈吉昌于书法,甚为喜好,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亚于他对国画的热爱。

他擅长行草书,亦善写大字、狂草。这说明他也是个性格比较开朗豁达的人。他对小字、大字都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再加上他本身是画家,对笔墨的理解自然比专门从事书法的人更有多方面的体会。他作书敢于用笔,并不斤斤于一点一画的得失,一笔饱墨,一气写来,气势酣畅淋漓,浓淡枯湿自然呈现,字势造型变化多端,摇曳多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我逗留在他所创办的中国君自画院的这一段日子里,由于我是从事大草和榜书创作的,今年以来,又有创立醉墨书派的想法,所以经常和他在工作室里泼墨挥毫,我的醉墨表演可能对他也有所触动,最近他写起字来,更加奔放了。

而且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画院又命名为玩墨斋。在我每次大醉后乘兴挥毫时,他总是配合得那么默契,而且从不吝纸墨,这些都是很令人为之感动的。我曾经对他说,你这个玩墨斋千万要一直坚持下去,我可以给你亲任学术主持,以壮声威,不久的将来,就会玩出很大的名堂来!

说完这些话,我们相对会心一笑,然后碰酒一杯,仰天大笑
三场大雪之后,北京的天已经很冷。而我也因为种种原因,要返回家乡了。在即将离别时,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话要说,因为平时我们已经谈得很多很多了。


道路是坎坷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只能彼此祝愿对方在未来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上一帆风顺,共同进步!
(作者系著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家、多家权威书画媒体专栏作家)

陈吉昌艺术简历陈吉昌,又名陈重延,玩墨斋主人。195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长湖村,197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2005年毕业于北京画院高研班,师从著名画家杨延文研习中国写意山水画。现为驻京专职画家。

任中国君自画院院长,北京画院杨延文工作室画家,中国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民间文化研究所首席画家,中国书画创作基地一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委会理事,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


陈吉昌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和教学已有30多年,他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继承、运用、发展、创新传统技法,描绘人们喜爱的山水、花鸟题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陈吉昌的作品遵循着既师古人、继承传统,又师造化、体现自我的原则,所以能在粗犷中显清秀,在厚重中见潇洒,尤其得到恩师杨延文先生的悉心指导。其用笔赋彩又具西画的新意,使作品有苍润、华滋、豪放、秀丽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陈吉昌创作的书画作品除经常参加国内外一些大小展览外,也深受广大收藏家和各地画廊的喜爱,经常应邀出办展览和笔会。曾参加中日友好交流展和香港百位名家展及多次名家拍卖,有多幅作品被中国文物学会艺委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妇联基金会、王学仲纪念馆、***纪念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2008年被评为奥运书画展金奖和爱心画家、和平使者等荣誉称号。作品及报道经常刊登在《艺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及网络媒体,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实力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