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真实案例 《十二公民》一场关于社会、人性与法律的审判

2019-0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部流淌着话剧血液的电影.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宏大的场景,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一条长桌,十二把椅子,导演徐昂便将他的"话剧"搬上了大荧幕.不得不说,这种拼台词功底.拼剧本逻辑的话剧式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先河,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徐昂用自己的方式向西方法律电影头把交椅<十二怒汉>致敬,导出了这样一部中国特色社会写实的法律电影<十二公民>,并借此一举夺得罗马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马可·奥雷利奥"奖,可以说,这是国际电影界对这样一部新锐

这是一部流淌着话剧血液的电影。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宏大的场景,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一条长桌,十二把椅子,导演徐昂便将他的“话剧”搬上了大荧幕。不得不说,这种拼台词功底、拼剧本逻辑的话剧式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先河,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徐昂用自己的方式向西方法律电影头把交椅《十二怒汉》致敬,导出了这样一部中国特色社会写实的法律电影《十二公民》,并借此一举夺得罗马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马可·奥雷利奥”奖,可以说,这是国际电影界对这样一部新锐作品的肯定。

十二公民真实案例 《十二公民》一场关于社会、人性与法律的审判

刚接触这部电影时,曾满脑子困惑——单一的场景,海量的台词,如若一部枯燥的说书戏,可有道是,当你走进一件事才能体会此中的精妙。电影开门见山的介绍了一起杀人事件,两名证人证实了富二代杀死其生父,西法专业的学生对此举证并要求他们的家长前来模拟陪审团。

十二公民真实案例 《十二公民》一场关于社会、人性与法律的审判

电影到这,基本上把《十二怒汉》的剧情给转到本土化上来了,有人批判这样的设定不合逻辑有瑕疵,但我感觉再没有一个设定能让本身在中国不存在的陪审制融入电影中,导演在这里处理的很干净利落,简短的开头,便进入正片,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公民,十二个极具代表的人性典型,有血有肉的被刻画于屏幕之中,教授、出租车司机、房地产商人、医生、浪子、小贩、保安.

十二公民真实案例 《十二公民》一场关于社会、人性与法律的审判

......或贫穷或富有,或高才或平凡,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最真实的写照。

正如罗马电影节主席的评论词所说:这是第一部中国现实的群像作品,代表的是一群人的意识形态。而这份真实的表现力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各种阶层偏见的集结,意识的扭曲,像二号、十号等陪审员以及大多数人对富二代的偏见,他们眼里,娇蛮跋扈的富二代理所当然的拥有着杀人犯罪的理由,却没能明白法律的本质不是惩富助贫,而是一视同仁。

像十号陪审员对地域的歧视,他认为河南的二道贩子“注定是要做违法乱纪的事的”,在法律面前,人们似乎要被打上地域的标签:这便是他作为一个老北京房东在经历一批批外地房客后的扭曲意识,但真正的法律,容不得半点有色的目光。

这种种偏见,都是时光流过在他们发肤间留下的印记。而电影为了更深层次的刻画这些有故事的现代公民们,在一开始便竖起两大主要对立面,并着重对正反面代表人物进行了精致的特写,塑造了像八号三号这样的精髓人物。

三号,老北京出租车师傅,电影中,一个水壶一张嘴,将一个融合着油嘴滑舌、市侩、善良而又虐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个贯穿整部电影的“有罪”主力,如何一步步走出因自己教育失败父子矛盾而造成的心理阴影成了电影剧情的主线之一,从一开始的强烈偏见,认为不孝之子必为恶,到最后一刻将头埋下举起令人震撼的“无罪”票,三号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曾经有故事有偏见的出租车司机如何放下偏见放下情绪走向真理走向法律本真。

而八号,另一个全剧的灵魂主线,真真正正地展现了一个人民检察官该有的精神,人命大于天,不论是其表演者何冰老师出演的《大宋提刑官》还是本电影,都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国家公民对法律,对个体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有这种尊重生命,不懈探寻真相的人,才有聂树斌案、呼格案的大白天下,才能在多年之后还死者一个清白。

不能否认,《十二公民》这部电影确确实实的拥有着海量的台词与单一的场景,但是,它也确确实实打动了每一个观影的人。在我看来,这样一部新形式的电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电影的社会价值,电影的演员选用,电影的场景运用技巧。

就其价值来说,腾讯娱乐的一段评价十分中肯:该片借经典法律题材探讨通识,以群像的方式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现状,展现偏见的同时又表达对于公义的追求,以经典的法律戏剧文本去试练当下的中国社会,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和它产生共鸣。是的,这是一部法律电影,是一部将社会人性放映到法律这个背景下的群像写实,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意义其价值,在于每一个观影结束的公民来自心灵深处的深思。

而谈及演员选用,可以看出导演着实在此上下足了工夫。像这样一部话剧剧本改编的电影,大量的台词单一的场景注定了需要一帮能将人物形象刻画入骨的演员,十二个公民十二个形象,人人都是主角,而现在的中国影视界,能凑齐这样一群演技精湛的人绝非易事,恐怕也只有人艺那帮老戏骨能担此重任,他们没有当红小鲜肉的年轻帅气,但扎实的台词功底,灵动的眼神,一颦一笑之间足以秒杀一切。

说到这部电影的场景,那可能是本剧最大的争议点了之一了,有人听闻全剧几乎只有一个主场景便觉得不可理喻,但成也场景败也场景,虽然话剧的风格限制了它场景的多样性,但这部电影看似单一的场景却对剧情的推动起到了最大限度的作用,硬是将一个场景拍出了千般感觉。导演对场景细节运用得十分出色,比如使用各不相同的十二把椅子来代表社会上十二种不同群体,用空旷的校园仓库作大环境来营造一种严肃而又能激发思维碰撞的氛围等。

而最为影片点睛的则是光线和窗外天气的运用,随着有罪与无罪的讨论,导演只用一场大雨便前后衔接了情节的跌宕起伏,随着演员们的愤怒与激烈辩论,雨声、雷声,声声入耳,而伴随着天气变化产生的光线的明暗关系,色温的冷暖交替,更是与剧情紧密交织,将演员的心里变化十分微妙的展现,尤其是电影最后暖色背景下的长镜头,完美刻画出释怀了的十二公民如获得雨后新生的状态,他们的偏见与矛盾被化解,画面一派和谐的气氛,温馨而值得久久回味。

对于中国的电影,我们看惯了街边巨幅海报的鼎力宣传,看惯了明星四处游走吆喝卖票,看惯了动辄号称几亿的特效场景,但撕开华丽的包装之后,真正震撼我们内心并在我们心中留下印记的却寥寥无几,值得庆幸的是,《十二公民》便是这样一部电影。

正如网友所说:这部电影普法的意义大于其本身,它让我们看清,在这个社会中,太多的人以利益为中心,以自身经历为准绳,目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妄自定义着是非对错。也警醒我们,法律值得我们每一个公民严肃对待,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抛弃偏见与自负,不轻信不盲从,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此类电影来提升中国电影的精神水准,不用明星与巨资,却一样震撼人心,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