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台词 《十二公民》影评

2019-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我们都明白这句话,但这是在他人的生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生命的不平等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是因"自我意识",因为自己先入为主的意识,必然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生命的局部而损害他人生命的全部,但他们一定有他们理由.十二公民台词 <十二公民>影评<十二公民>一部翻拍<十二怒汉>的电影,那位小卖部的老板,因为被拉来凑合,为了开店想快速离开,就在毫无理由之下,判定那个孩子的有罪.店门已经两天没开,从马斯洛需求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我们都明白这句话,但这是在他人的生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生命的不平等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是因“自我意识”,因为自己先入为主的意识,必然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生命的局部而损害他人生命的全部,但他们一定有他们理由。

十二公民台词 《十二公民》影评

《十二公民》一部翻拍《十二怒汉》的电影,那位小卖部的老板,因为被拉来凑合,为了开店想快速离开,就在毫无理由之下,判定那个孩子的有罪。店门已经两天没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他还在最低需求,最低需求没有被满足,让他为别人考虑,这很难。但经过这场陪审,他明白了,一个生命比一根冰棍重要。

十二公民台词 《十二公民》影评

这看上去是一场陪审,其实是一场团体治疗。他们在陪审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成长。在团体动力学中,八到十二人的团体是动力最均衡的。所以,在这个团体里,因为别人是生命而获得成长,这充分说明了一句话,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过程就是成长自己的过程。

这部剧的开始非常具有戏剧性,十二个人都是为了孩子来到这里,孩子们的补考让家长来参与,这非常符合中国式家长的风格,只要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付出。而美国版和俄罗斯版,都没有提及这点,可见编剧很用心。

这些家长,来时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但当那位检察官,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长说到:“我们现在是在一所法律大学里面的教室里面,为了将来有可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在讨论一桩谋杀案,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这就关系到国家法律未来是否公正”。

所有的人听完了这段话都做出了改变。都从为了自己的孩子开始为了别人的孩子,真正地开始尊重生命,真正地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是无价的。这种提升就是小我到大我的提升,从小爱到大爱的质变。

正好这段时间在看《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也是在说检查官的故事。这样的电视剧应该多拍,首先老百姓相信政府相信国家的能力已越来越弱,这种能力的丧失将影响整体人民的幸福感。当相信的能力日渐丧失时,安全感也渐渐远离,幸福感就随之而去。

其次也会影响到更多的政府官员成为好人的可能,我们首先假设他们是坏人,那么我们就会做出防范坏人的举动,坏人看到我们的举动,就有可能真的变坏了。如果我们多看这样的片子,多被他们的正义浸染,那么我们相信的能力就会增强,他们也会因为我们的相信而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那位老人激动地描述证人只是为了上电视,想被关注,所以说出这样的证词时,其他陪审员都问有什么证据,老头说不出理由。这恰恰也是这位老人的需要,每个人都逃离不了“投射”,我需要什么,就觉得别人也需要什么。我排斥什么,就觉得别人也会排斥。

这就是投射。我们根本就无法排除投射,因为我们恰恰也是靠投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个难题,即使我们尊重别人,也是从我认为的尊重模式来尊重他人,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局限。

一位地道北京人,总是排斥外地人,最后发现,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都是因为外地人都来北京,竞争变得激烈,找不到好工作。孩子成绩不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他的这种思维模式一定会影响孩子,出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埋怨。自己不努力,怪其他人比自己能力强。这种埋怨模式将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读书时,成绩制胜,进了社会,思维模式制胜。

虽然他的推论如此不靠谱,但大家看到这样的表达,还是有了深深的同情。只要是真实的表达,不管是怎样的事实,大家都会接纳。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他的《个人形成论》中,就告诉我们成为一个人就是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韦志中老师带我们上过一节课,也是让每个同学做一段真实的表达。当时,同学们表达的事情有很多都是羞耻事件,但他们表达完之后,我觉得和他们都更近了一步,我更喜欢他们了,那些所谓的有些不道德的事件根本影响不到他们,因为真诚表达,那些事情不再见不得人,真诚拯救了羞耻,羞耻的最好解药是真实地表达出羞耻。真诚的表达是他人的最好方法,也是走进自己的必经之路。

这位地道北京人,也因为接收到他人的共情,投了“无罪”。因为感受到被共情对别人也开始宽容。

那位一直坚持“有罪”的父亲,最后终于道出真相。原来是因为和孩子的争吵,孩子六年没有回家,他把对自己孩子的愤怒迁移到这个疑犯身上。每个人的坚持都是因为自己的情节,在最后,当他表述完自己的故事,在嚎啕大哭时,他与自己的孩子和解了。当他投出“无罪”时,也与自己和解了。

本剧从怀疑开始,从一个人到十二个人,每个人的投票都与自己的情节有关,他们在这场陪审中,都把情节上升成情怀,是一场精彩的团体治疗课程,而带领者就是那位检查官。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更适合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学习,更更适合我们这些团体带领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