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哥不是无能 溥仪眼中的醇亲王载沣:优柔寡断 懦弱无能

2018-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二代醇亲王载沣(1883年-1951年),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称帝期间的监国摄政王,清末宣统年间大权的实际掌握者,其地位可谓显要煊赫.就这么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儿子溥仪对他的评价却不高.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多次提到载沣,他总体上对父亲的印象是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载沣哥不是无能 溥仪眼中的醇亲王载沣:优柔寡断 懦弱无能溥仪引用民国期间在紫禁城内任职的遗老的话评价载沣:"与王公大臣常相对无言,即请机宜亦嗫嚅不能立断."年轻时的载沣.清末那几年,朝廷内部对权力的争夺很激烈,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1883年-1951年),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称帝期间的监国摄政王,清末宣统年间大权的实际掌握者,其地位可谓显要煊赫。

就这么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儿子溥仪对他的评价却不高。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多次提到载沣,他总体上对父亲的印象是优柔寡断、懦弱无能。

载沣哥不是无能 溥仪眼中的醇亲王载沣:优柔寡断 懦弱无能

溥仪引用民国期间在紫禁城内任职的遗老的话评价载沣:“与王公大臣常相对无言,即请机宜亦嗫嚅不能立断。”

年轻时的载沣。

清末那几年,朝廷内部对权力的争夺很激烈,比如加贝子衔的镇国公载泽一直想取代庆亲王奕劻的地位,担任首席军机大臣(1911年改为内阁总理大臣);贝勒载洵和载涛想攘夺袁世凯等汉人的军权;那些留学德国和留学英国的皇室成员,又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载沣哥不是无能 溥仪眼中的醇亲王载沣:优柔寡断 懦弱无能

在这种纷争之间,载沣并没有自己的定见,他一会儿听信这一方,一会儿听信那一方,对不同立场的人都说“好好好”,往往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军作战不利,节节败退,奕劻、那桐、徐世昌等几位王公大臣向载沣保举起用袁世凯。载沣与袁世凯有宿怨,闻听此言气不打一处来,将那桐等人狠狠申斥了一顿。

载沣、溥仪等人民国年间的合影。

结果怎么样呢?那桐辞职,奕劻也旷工不上班,然而前线告急的电报却一封封送到载沣面前。载沣垂头丧气,没有办法,只好妥协,婉言慰留奕劻、那桐,并签发了起用袁世凯的谕旨。

袁世凯重回政坛后,载沣辞去了摄政王之位。他对此倒是乐得轻松快意,回到家便对福晋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他这种全不以大清天下为念的态度,把瓜尔佳氏气哭了,她告诫孩子们:“长大了万不可学阿玛那样!”

溥仪认为父亲懦弱无能,但是在民国年间,载沣的所作所为可比溥仪高明多了。

溥仪与弟弟妹妹在天津合影。

载沣闲居期间,虽然没有大作为,但起码看得清历史潮流。溥仪退位之后,从来没有放弃过复辟的努力。1917年的“张勋复辟”,载沣很不以为然,痛斥这是“胡闹”。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的怂恿下去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载沣就持反对态度,认为此举凶多吉少。

在对待复辟和日本的态度问题上,载沣从来没有优柔寡断,他绝不参与、绝不合作。

民国年间的载沣。

抗战期间,身为伪满洲国“皇帝”的父亲,载沣在北京受到日军的“特殊照顾”。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吉冈安直多次要求载沣搬到长春居住,声称这是“时势的需要”、“为了确保王爷大驾的安全”,以威逼利诱的手段,让载沣非去不可。

载沣则是铁了心,任你如何软磨硬泡,我就是不去长春,不去趟伪满洲国的那滩浑水。

溥仪对其父载沣的评价,不能不说有失客观公正。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去世后,他接手的可是一个失控的烂摊子,现实留给他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另外,在民族大义面前,载沣是条汉子,而溥仪对这一点并没有足够认识。

参考资料:溥仪《我的前半生》,商鸣臣、李波《载沣的晚年岁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