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的晚年生活 载沣晚年生活及照片 醇亲王载沣的后代有哪些

2019-0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摄政王.满族,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道光帝之孙,光绪帝之同父异母弟,宣统帝之父.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醇亲王载沣的晚年生活 载沣晚年生活及照片 醇亲王载沣的后代有哪些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901年被委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摄政王。满族,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道光帝之孙,光绪帝之同父异母弟,宣统帝之父。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

醇亲王载沣的晚年生活 载沣晚年生活及照片 醇亲王载沣的后代有哪些

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醇亲王载沣的晚年生活 载沣晚年生活及照片 醇亲王载沣的后代有哪些

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

清帝逊位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枝足矣。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而是冷眼观看了这一幕只有12天的复辟丑剧。日后溥仪潜往东北,载沣独认“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

醇亲王载沣的晚年生活 载沣晚年生活及照片 醇亲王载沣的后代有哪些

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他迁往长春,而载沣总是忧心忡忡,缺乏信任感,甚至一直把最小的儿子溥任,最小的女儿韫娱、韫欢留在身边不放。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安详地病逝于北京醇王府。

载沣有11个子女,其中7个是格格(即女儿)。大格格韫*婚后不久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其他六姐妹都有子女,而且都居住在北京。载沣的4个男孩子里,长子溥仪(即宣统皇帝)没有子嗣;次子溥杰与日本贵族嵯峨浩成婚,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慧生1957年在日本自杀殉情,二女儿嫮生现生活在日本(有三个男孩一个女孩);三子溥倛,不满三岁便夭逝了;唯独四子溥任儿孙满堂,在北京保留着一个罕见的“大家庭”。

溥任现名金友之,退休前是北京厂桥小学的高级教师。溥任一家就成为醇亲王家族延续至今的惟一香火。金毓嶂就是溥任的长子。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条款,爱新觉罗氏都采用其满语中的“黄金”之意改姓“金”。

作为权倾一时的末代王爷,载沣的一生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年少就承袭醇亲王爵,一路官运亨通,20岁就监国摄政,又贵为宣统帝之生父,可谓是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但不幸的是他生在风雨飘零、激烈动荡的清朝末年,在执政的三年里,他多灾多难。

这三年,是他一生最遭难的时期。清朝皇族中很多人认为他庸碌无能,只是一个窝囊书生,毫无政治才能,不配做摄政王,大清的江山断送在他们兄弟父子手中。这过于偏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廷倒台的历史责任,非载沣一人能承担。

面对清皇室气数已尽、回天乏术的局面,即使是一位资质甚佳、政治经验老到的政治家也很难力挽狂澜,更别说从政历练不足、缺乏魄力、能力有限的载沣。在晚清这种急剧嬗变的复杂环境中,载沣虽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运,但也能迅速看清形势,较识时务。

他辞去摄政王之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他所追求的是一世无忧、恬静安逸的普通人生活。也难怪他在解除摄政监国职务的那天回到醇王府,一脸轻松地对福晋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因为从此后,他可不再忧虑朝中大事,不再受隆裕和权贵的挟制而安享余年。他的后半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比起他的胞兄光绪帝载湉及其子宣统帝溥仪来说,或许可以算是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