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峰管业 武峰老师: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去哪里了?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三.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也招收研究生,英语教育专业的,现在应该是文秋芳教室是中心主任,以前南大很厉害的一个教授,也是语言学出身,这个专业好

第三、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也招收研究生,英语教育专业的,现在应该是文秋芳教室是中心主任,以前南大很厉害的一个教授,也是语言学出身,这个专业好像是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然后才能报考。

基本上北外就是这个情况了,感觉我是在介绍如何报考北外的研究生,哈哈哈哈!其实别的学校和研究机构感觉基本差不多,除了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对外经贸有商务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北师大有英语教育的研究生,中国医科大学有医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有法律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中国戏曲学院有剧本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中央音乐学院有音乐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当然复旦大学还有朱老师学的字典编纂专业,这其实都是和各个学校的特色以及教师队伍有直接关系,某学校有研究《圣经》的老师,那就可以招《圣经》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无可厚非的。

美国大学的助教(assistant professor)好多都可以带博士,甚至博士没有毕业也有带博士生的,其实主要是本专业研究人数少,发表论文难,(全世界各国评职称都是和著作以及论文数量成正比的,所以搞不好教学都正常)虽然职称不高,但是研究水平相当可以,所以可以带博士,没必要像国内,非要是正高,博士才可以带博士。

好多人都想知道英语专业的研究上上哪去了?实话实说,这是和市场供求关系有关的,以前英语专业研究生少,各个高校,包括五本的院校都要开英语专业,而且还有公外的压力,所以北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基本可以去二外的高翻学院当老师,然后二外高翻学院毕业的就去了二本院校教英语专业,这就是我学生的学生的学生故事,哈哈哈!

但是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基本上所有的大学编制已满,以北京为例,北外英语专业毕业的博士基本能去首师大,首经贸,北工商教个英语专业那就肯定是背后有“人”,其余基本都是去二本三本学校了,而且是教公共英语。

很多人为此鸣不平,认为世道不公,实话实说,一方面和世道有关,一方面和自己肚子里的货有直接关系,英语专业的最了解自己有多少货。

音乐界好像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央音乐学院的人说,本科生比研究生弹得好,附中的比本科生弹的好,博士生基本不太弹了,都写论文去了,这绝逼是正确的一番话!能拿肖邦钢琴奖的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很少见五六十岁拿奖的,出名要乘早,否则就和我一样碌碌无为。

这就和英语专业非常像,北外的本科生考研的极少,例如谢强老师,杨思晴老师(这都是新东方的),基本都去工作了,其实考研、出国等等都是为了避免就业,延迟失业的机会罢了,你们家要有矿,你还读个毛的书啊!但是也有本身实力强再努力加强自己水平的,例如杨小元老师、王江涛老师、范猛老师(这也都是新东方的)等等,本科实力很强,研究生继续强下去!

其实,大多数本科读的好何必来考研?正如李长栓老师说的改卷心得,真不是你用词意境、结构有问题,实际上连个语法,甚至单复数都不对,这就是研究生的水平,所以研究生比“好的”本科生差,这是天理,更不要说博士生了。

在北外流传着一句话,重视本科生、轻视研究生、蔑视博士生,从住的宿舍楼就能看出来,本科以前住七号楼(小高层),研究生住翻新楼,博士生住水房旁边的男女混住且和培训生混搭,博士生的口语听力等不知道要给本科生甩去几条街去,这些都常见。

任何学校最重视的是本科教学,朱老师说本科英语专业最好不要考,我四脚朝天的同意,因为真正学好的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大家自己努力出来,当年上北外高翻的,有天津师范大学学金融的,怎么样?人家六级考91(100分制),有二外学旅游管理的(雅思8.

5分),有吉首大学学法律的,有山大学数学的(翻译理论专业第一名),现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计算机语言学专业博士并定居新西兰,在北外期间去中央民族大学辅修蒙古语、满语与藏语,这些都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每次看见他们,或是听见他们的消息,我都有种全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因为我从他们的身上看见了学习语言的一样精神,但是现在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

所有人只会为了那两张纸在“势力地”学着一点跛脚而又令人发指的语言?咱们学的的确是一种工具,但是连工具都掌握不了,何谈去翻译,去教学,现在啥啥都要和翻译沾个边,似乎是听上去noble一点,不是翻译硕士,就是翻译理论,或是翻译教学,再者就是考翻译发点财,找点活,挣点钱。

我想说,自己的基本能力打好了,听说读写都搞透了,找个外事办的工作,找个外贸的工作,找个编辑的工作有那么难吗?指望两张纸给你带来一些什么东西,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十年前,北外成人教育的专科自考生回青岛工作,现在都可以成为格力空调的首席翻译,人家可是练张本科学位证都没有,我想说,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你们都去那里了?

脚踏实地,高瞻远瞩,脑残花痴只能害自己,还不如拿起人生最重要的科学仪器——手机,看两篇Washington Post的报道,听两篇VOA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