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电影风格浅析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02-23 18:13:41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因此谨就其风格从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角度进行一些解析.我观赏过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夜>,<蚀>,<放大>,<红色沙漠>,<职业 记者>,<爱情记录>,<扎布里斯基角>,<云上的日子>.可以说包括了除<奇遇>以外的所有主要作品风格:A景物的革命性地位(人与物的分离)在安东尼奥尼之前,建筑,风景,物品,除了用作道具之外,只起到背景的作用

2009-02-23 18:13:41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因此谨就其风格从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角度进行一些解析。

我观赏过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夜》,《蚀》,《放大》,《红色沙漠》,《职业 记者》,《爱情记录》,《扎布里斯基角》,《云上的日子》。

可以说包括了除《奇遇》以外的所有主要作品

风格:

A景物的革命性地位(人与物的分离)在安东尼奥尼之前,建筑,风景,物品,除了用作道具之外,只起到背景的作用(如人物在前景,景物在后景)。而安东尼奥尼却将风景,建筑大量放于前景,这些镜头和人物的动作是彻底分离的,不依托于人物的行动。

这点可以在《红色沙漠》中看到大量的运用,将工厂设备放在镜头主体位置(传统电影中人物的位置),人物形象只在镜头的边缘出镜(出现),强化了人在工业社会中的弱势。再如他会经常通过铁丝网拍摄人物(当然这不是独创).

《蚀》里在股票交易所,很多时候安东尼奥尼在拍摄时,散户们只出现在画面下方边缘,而股票价格牌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主体位置,散户们此时的狂热投入与画面的弱势形成了强烈反差。当男女主角在交易所拉近距离时,整个画面却变成两人中间极粗的柱子占据着几乎整个画面而男女主角的形象仅仅分别在画面的两侧边缘出现部分,和两人剧情上距离的拉近又产生明显反差。

B思想性空镜头空镜头就是没有人物的镜头,纯景物。安东尼奥尼对空镜头的思想性拍摄将景物的作用拔高到极致。其中以电影《蚀》中,最后7分钟的空镜头最著名,这部电影的开头是一对情侣(女为女主角)的分手,而整部电影的过程是MONICA VITTI与阿兰德龙(男主角)的接触交往并最终发生了关系。

结尾是MONICA VITTI与阿兰德龙接触交往过的地方的一个个空镜头(没有男主角女主角)。这表达出-电影的确要有开始,过程和结尾。

但是顺序未必非要如此(其实这些空镜头恰恰可以作为电影的开头)。暗示电影虽然结束了,其实故事仍然将轮回,同时也告诉观众,这些故事,问题,轮回并非只发生在男女主角身上,可能发生在每个观众身上。

C没有结局的结局安东尼奥尼的主要电影几乎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局。《奇遇》中男女主角和好了,可背景却是大海(完全开放的空间)和墙壁(完全封闭的空间)各占一半,《放大》中男主角在看完没有网球的网球赛以后干脆从画面中央突然消失。这些开放性结局留给了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

D长镜头这是欧洲导演的重要印记,长镜头又称推位镜头,好莱坞电影在一个人物和另一个人物的切换中

总是使用切换画面的方式。而长镜头就是不切换画面,直接将镜头从一个人推至另一个人。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不干扰观众进行观赏时的思考,保持这种思考的持续性。在安东尼奥尼第一部电影《爱情记录》中就用了180米的桥景长镜头,这点受到了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250米长镜头的启发。

E美术化构图在安东尼奥尼的每部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这种特点,背景和人形象形成纵横的交错,要了解这点看《蚀》最后的空镜头便足够了。

F聚焦中产阶级安东尼奥尼的主要电影都是现代背景的,更关心现代人的心理,强调现实性,社会性。探讨的命题也都是具有现代现实意义的《放大》讨论什么是真实的?,《职业 记者》提出身份的局限,《红色沙漠》刻画工业社会人与人的孤独和疏离。《奇遇》,《蚀》,《夜》三部曲关心社会转型期人的感情生活。

G对女性角色的兴趣与多数对女性角色感兴趣的导演不同,安东尼奥尼既不是女权主义者也不是同性恋。他在《奇遇》,《蚀》,《红色沙漠》中启用MONICA VITTI为主角,然而角色都是神经质的,心理扭曲的。《红色沙漠》中干脆是个精神患者,并且并不把这些造成精神问题的矛头特意引向男性

H写实声音安东尼奥尼喜欢最接近现实的电影背景声音,在他最重要的五部作品中(《夜》,《蚀》,《放大》,《红色沙漠》,《奇遇》)都用了很多拍摄现场的录音,而在他的电影中总是能经常听见脚步声。并且最重要的五部影片配乐占据的位置非常非常次要(我认为配乐出现的次数越少越好,可以避免分散观众在画面上的注意力)

I超短对白在最重要的五部影片中,每个角色都惜字如金,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后出现几句对白,这样既摆脱了故事叙事的局限,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到画面上,也能使观众在对白出现时加倍关注。

J欺骗性运镜所谓欺骗性运镜(我自己这么称),很多时候是营造喜剧性气氛,如《红色沙漠》中,当男女主角去工地找一名工人时,那名工人向他们走来,拍摄得就像上前迎接他们一样,而实际上他并没有认出他们,相反在错身之后,直到他们叫住他才意识到他们是来找自己的。

K气氛与内容的反差除了前面提过的例子,《蚀》中男女主角在亲密相拥时视线却忘向相反的方向,如同内心的斗争。《红色沙漠》的结尾MONICA VITTI告诉儿子:”鸟儿已经学会了避开那些有毒的黄烟.可实际上她的穿着和影片开始时完全相同。她并没有如自己所说已经适应了工业化的社会

L流行元素的运用安东尼奥尼并没有像罗西里尼那样鄙视一切流行文化。相反流行文化在他的电影中起的作用很明显,例如《红色沙漠》中用电子乐作为配乐,反映工业社会中工业元素的无处不在,《蚀》里的蘑菇云油塔表达对核战争的担忧,大量的美国抽象化作为背景。

M时间的模糊任何一部他的电影都很少交代每个桥段发生的时间,这些时间都要通过观众观察细节推测。

N色彩《红色沙漠》被一些影评家看做是最好的彩色片,安东尼奥尼在其中对色彩的运用发挥到了极限,将草烧光,地面喷上可清洗灰色颜料。开场时非主要角色都穿着灰色外衣,粉刷过的灰色废品碎片与黑色浓厚的树影形成了统一的单调感,加重了荒无人烟的气氛。

有时用浅绿色的背景反射人物皮肤的苍白。摄影上使用滤镜,让影片光线始终保持黯淡,除了在女主角和儿子讲那个代表自己理想的故事时(这部分全部用自然光拍摄,表现这个故事是她的理想)

最后对自己看过的每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做简短的评论:

《夜》结构美妙,最后读信的桥段很美。《蚀》对拍摄的构图和最后7分钟的空镜头无与伦比。《放大》商业元素的完美运用,思想性和对细节的控制完美。结尾没有网球的网球赛非常经典。《红色沙漠》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细腻,剧情和脚本思想性上比较弱。

调情桥段拍得很棒。《职业 记者》有趣的命题,摄影也不错,结构比较一般。《爱情记录》第一部长片,尝试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和美术构图,配乐太失败,大大分散了观众注意力。《扎布里斯基角》实验性电影,剧情和结构非常粗糙。《云上的日子》说教色彩较重,缺少了很多风格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