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生活的本质是虚无

2019-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死君:每年9月29日,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诞辰.这位始终笃信"生活的本质是虚无"的电影大师,也早已成为我们的某种精神本质.作者西西缪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被并称为"意大利双子星",他们都受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影响,以此开创了自己的作者电影风格;而他们的风格却又毫不相同.安东尼奥尼:生活的本质是虚无很多人曾将他们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巴赞将费里尼的电影称为"伦理的现实主义";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称为"心理的现实主义".

看死君:每年9月29日,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诞辰。这位始终笃信“生活的本质是虚无”的电影大师,也早已成为我们的某种精神本质。

作者

西西缪

安东尼奥尼与费里尼被并称为“意大利双子星”,他们都受二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影响,以此开创了自己的作者电影风格;而他们的风格却又毫不相同。

安东尼奥尼:生活的本质是虚无

很多人曾将他们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巴赞将费里尼的电影称为“伦理的现实主义”;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称为“心理的现实主义”。如果说在60年代,费里尼的电影在热闹的歌舞狂欢中讲述个体孤独;那么安东尼奥尼电影则是在平缓的固定空间中传达人类情感的疏离。

安东尼奥尼:生活的本质是虚无

安东尼奥尼不断讲述着人类感情的逝去;讲述着人类生命里,潜藏在情感中的危机。他是场面调度大师;他是现代电影开创者;他是讲述心理故事叙事人。在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我们可以感知影像延伸的另一种美。

莫妮卡·维蒂

谈到安东尼奥尼,我们无法绕开情感疏离的话题;关于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奇遇》《夜》《蚀》,我们也无法绕开莫妮卡·维蒂。

当我们提到费里尼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玛西娜;当我们提到戈达尔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卡丽娜;而当我们提到安东尼奥尼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缪斯,莫妮卡·维蒂。银幕前,她用她独特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阐释着情感悄然逝去之后的疏离美。

她与安东尼奥尼合作了五次,在演绎了“情感三部曲”之后,继而又出演了导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之后在80年代,再次出现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扮演《奥伯瓦尔德的秘密》的女主角。

从某种角度来说,莫妮卡不属于典型的意大利美人,但透过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可见的是一种建立在高雅气质之上的几分神秘与几分疯狂。

在安东尼奥尼典型的无叙事性质、无对话可言的故事中,她用她那极具个人化的肢体动作、用她那无法言说的微笑,在景框前的空间中外化出了内心的语言,支撑起了文本整体非常个人化的情绪。

也许,安东尼奥尼的情感系列同属一个故事;而莫妮卡也演绎了同一个人,她们是现代都市中的女性、是现代情事中的缺席者、是现代生活中的流亡者;而也许,安东尼奥尼的情感系列正是献给这样一位拥有无意识形象的女性。

空间与建筑

安东尼奥尼在导演之前,是摄像;而在摄像之前,他是学建筑学的。所以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便是打破传统观念的构图。作为场面调度的重要元素之一,电影的构图不仅蕴含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在另一层面上,形成了强大的隐喻作用。

围绕情感三部曲展开的是人物之间沟通的困难,而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空间环境来暗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

正是因为导演将建筑美学的理念移植到影像中,构造了人与空间密切的一种关系,才促成了三部曲的迷人之处;仿佛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没有一帧不是服务于艺术,服务于美的。

在《奇遇》中,无论是孤岛上,克劳迪亚与桑德罗的站位,还是结尾处,两人背对画面,远望前方山脉,而镜头刚好被房屋挡住一半的画面,都在透露全然的孤独与隔阂。

在《夜》中,让那·莫罗站在高大建筑前的构图更是将这种空间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蚀》中的两人,在不断穿过各种各样的障碍物之际,依然透露的是爱情最终失落的属性,结尾处长镜头的沉闷气息前,那盏终将亮起的灯更是神来之笔!

60年代的安东尼奥尼通过精悍的场面调度,构建起了高楼大厦下,人在不断异化中,面临感情无力,而走向虚无的本质。对于观众来说,绝望之余,也许更是形式传达出的另一层信息——影像构图无限性的精致美。

色彩与幻想

如果说“三部曲”中的安东尼奥尼通过影像延伸了景框的意义,从而传递了视听语言对于影像表达的更多的可能性,挖掘出电影空间的深层含义;那么安东尼奥尼的彩色电影,则赋予了影像更多的无限性,奠定了现代电影又一个象征思潮。

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视觉效果非常强烈。这是安东尼奥尼电影中,莫妮卡·维蒂第一次彩色化,而这里面的维蒂就更赋神秘魅力了。在她所饰演的朱莉安娜,那幅无意识的脸蛋上,冷漠而迷茫。但空间的色彩解构了她精神上更为隐秘的复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色彩在隐喻朱莉安娜精神情感之外,更有一种主观的幻想性。仿佛伴随安东尼奥尼一贯的工厂、街头嘈杂声,朱莉安娜所见所闻,是她被整个大环境异化之后形成的主观世界一般,迷离而孤寂。

此后,走向世界的安东尼奥尼,其开篇的“英文三部曲”《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过客》依然带有导演自身强烈风格。而色彩赋予了影像视觉的幻想性,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前逐渐延展成一种具有神话意味的象征。

无论是《放大》里面那抹充满银幕的绿色,还是后两部中,沙漠赠予画面的黄色,既成为了电影叙事的一部分,推进人物在环境中的形象塑造,又融合安东尼奥尼的空间构图,扩大了精神层面的幻想性。

因而,在人物命运突变的那一刻,观众被牵引至影像构建的幻想境地;而当故事戛然而止,一切仿佛走向虚无,只留下观众对于神话故事一般的猜想。何其美妙又何其难忘!

这位电影大师通过对自我电影反传统叙事的塑造下,以精美的视觉形象,阐释了人物的非理性心理,继而传达了现代都市中,人物面临孤独、疏离、无意识以及不可抗的突变时,最终走向异化道路的真实处境。

而他坚持探求人们内心的世界,在电影中寻求不同方式去展现生命的不同形态,那么影像文本表层的冷漠,揭示的正是安东尼奥尼内心的热情与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