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师傅是谁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

2019-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北大人物北大人物10月22日,BBS三角地版上转载了一篇题为<再见,大厨师>日志,引发了同学们对农园食堂的一位"阳光大厨"的怀念,更有热心同学自发地组织募捐,收集"阳光大厨"的印象文章.作为一个普通的食堂师傅,一个燕园里的"小角色",他的离开让学生们落泪,并引起了那么多的感怀.是因为他把阳光般的温暖留在了人们心里.李建华师傅是谁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李建华,1977年出生,吉林省四平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

北大人物

北大人物

10月22日,BBS三角地版上转载了一篇题为《再见,大厨师》日志,引发了同学们对农园食堂的一位“阳光大厨”的怀念,更有热心同学自发地组织募捐,收集“阳光大厨”的印象文章。作为一个普通的食堂师傅,一个燕园里的“小角色”,他的离开让学生们落泪,并引起了那么多的感怀。是因为他把阳光般的温暖留在了人们心里。

李建华师傅是谁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

李建华,1977年出生,吉林省四平人。2006年9月到农园食堂工作,在4号风味锅仔档口,从切配开始学起,到后来出徒,一个人挑起锅仔档口的领班,到今年9月,他来农园已经整5个年头了,9月30日,餐饮中心接到李师傅家人的电话,早晨6点多,他准备收拾出门上班的时候,倒在了家里,在抢救无效之后,于10月5日撒手离开。

李建华师傅是谁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

在国庆长假中悄悄地走了,他的家人、餐饮中心的几位领导及他生前的同事在殡仪馆为他送行。送走之后,按照国家政策和单位规定,与社保部门、工会组织联系处理相关后事。

李师傅走了,留下来的人,虽然伤心难过,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他的搭档史大姐擦干了泪把4号档口的班组挑起来,带着两个小师傅继续做小鸡炖蘑菇、可乐排骨,一如既往,周而复始,用一双皲裂的手推动着年轮,在生活与工作中打转,如无数的普通人一般,担着人间悲欢,品着四季冷暖。

李建华师傅是谁 把阳光留下——感怀农园食堂李建华师傅

直到十几天后学生们发现李师傅没有再出现,才向食堂的师傅们问起,才有了后来的怀念。

校研究生会的几位同学在BBS上呼吁大家为李师傅募捐,寄托哀思与怀念,因为许多同学都是4号档口的“常客”,李师傅总是面带微笑招呼他们,问他们吃点什么,为什么好久没来啊,最后,总是不忘在端起锅仔和铁板的时候叮嘱一句:小心烫手哦!他记得这些孩子们的面孔,匆匆一面的寒暄,让学生们倍感亲切。

上午,学生们来餐饮中心了解情况,其实,作为一个有近千人员工队伍的部门,流动性很大,不是每个合同工大家都会记得,但是,拿起李师傅的身份证,大家都会说一句:“原来是他啊!很阳光的一个小孩儿啊!真可惜……”因为每个去农园的人,见到他时,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您好!

”,送上一个大大的笑容,阳光的很,想记不住都不能。每一个农园食堂的员工,提起他的时候都会说,“他干活儿很卖力”,“和大家处的很好”“很踏实,从不埋怨”……学生在网上回忆起他也是这样的印象“语气和神情永远都是那么愉快,让人感觉心里很舒服,觉得这个偌大的园子还是有人可以说上几句话,可以毫无条件地给人温暖和愉悦。

……大约这也就是李师傅的特点,带给人的全都是,火热的美食和温暖的问候。”

来了解情况的孩子们,听到大家的评价就会问“有具体的事迹么?”“比如说呢?”面对学生的询问,食堂的经理和厨师长摇摇头,“就是这些啊,每天都干这些活儿,他就是挺活泛的孩子,每天都是很热情地招呼学生,每一份他递过去的饭菜,他都会提醒一句‘小心烫手哦’……”

是啊,回过头来想想,他的确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几百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名,只是每天做着他的一份工作,每天早晨七点到岗,三四百斤的白菜、两百多斤不同的肉类全都要用水焯,一天六百多份菜,每面对一个学生,都会送上一句温馨的提示,晚上七点一天辛勤的劳作结束后,吃个晚餐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继续这样的劳作,只是,9月30号那一天早晨,他再也没起来,再也不能送上他的微笑,再也不能提示一句“小心烫手……”

孩子们在网上自发地悼念,文字也如李师傅的微笑一般温暖,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也许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的生命的消逝在众多的卡扎菲和小悦悦们的冲击下依然和他生前一样平凡而不起眼,并且迅速被人遗忘,小鸡炖蘑菇的窗口大概还会继续开下去。

但是和卡扎菲、小悦悦以及这个繁杂而遥远的世界相比,李师傅带给我的温暖是最真实的温暖,难过也是最真实的难过。”他们想要为李师傅制作一个纪念册,送给他的家人和孩子,“希望等孩子长大,能记得自己的父亲是个怎样伟大的平凡劳动者!”

李师傅和这园子里近千名餐饮人一样,每日里辛勤地付出,撑起这几万人的一日三餐,厨师这一行是挺难做的,那份辛苦只有日日围着灶台的他们心里最清楚。一年最好的季节也就是春秋两季,夏天在空调屋子里尚且烦躁,更何况是灶台上五十度的高温烤着,工作服穿着,帽子戴着,汗水里浸着,从后厨走出来站在炎炎烈日下都会觉得凉爽,晚上回家身上热出了痱子,擦上药,第二天继续挥洒汗水;到了冬天,师傅们则是冷热两重天,戴着棉手套都冰冷的手,要去择拣挂着冰霜的蔬菜,要伸进冷水里洗各种的食材,但忙碌的身影不会是臃肿的,因为棉衣都脱了下来,因为干起活儿来不方便,灶台上烤着也暖和,而出了后厨进到前厅售饭时,室内的温度又是几层薄衣所禁不住的,他们就是这样在冷和热中交替着,稍不注意就可能着凉。

身体上的负重再多,对他们来说也许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如果吃不了这份苦,他们也不会到食堂工作,但是,做校园餐饮的心理压力却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因此,虽然只是厨师,肩上的责任却非同寻常。

但生活还是可以阳光的,正如李师傅在他的“餐饮中心优秀职工”评选演讲中所说的“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却是无比快乐的,因为我耕耘的同时也收获着、进步着。”初到食堂的他,因为个子矮,总是掂着脚跟走路,农园的老经理回忆时说,“这孩子特逗,开例会的时候也掂着脚,不想比别人矮。

每天乐呵着,没什么烦恼。”但是,了解他家庭情况的经理也知道,他的父母身体不好,母亲哮喘,父亲瘫痪,9岁的孩子在老家上学,夫妻二人在北京打工赚钱供养老人,抚养孩子。

在熟悉他的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大孝子,总是会给家里寄钱,常会念叨双亲对他的养育之恩。生活虽然不易,但是,阳光会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他依旧是每日微笑面对,在他的演讲稿里,有这样一句话“用最真诚的笑容为每一个北大师生服务是我自己许下的承诺”,他没有对任何一个消费者公开许诺,却日复一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直到离开。

虽然他走的安静,但是,学生们没有忘记他,以另一种形式,让他重新回答大家的视野当中,对于逝者,这也是一种告慰,是他热情的服务和温暖的话语让大家记住了他。“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个园子里总有一些熟悉的陌生人,可能直到离开这里,谁也没有打破这冰冷的界线,可能因为自己的生活尚无暇被照顾周到,也可能因为自己的社交圈子已经容纳不下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但是李师傅却用自己阳光般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和许多长期光顾‘小鸡蘑菇’窗口的同学建立起了淡淡的情谊,所以他过世的消息,才会引来那么多同学的关注。

”这是同学们的心声,也是他们的关注让这些平凡的岗位上的“小人物”感受到一种温暖,同学们的认可,也是一缕阳光,让我们在面对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困难时,更有力量,更有希望。

李师傅走了,但是,还有近千名的食堂师傅依旧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学生们对李师傅的怀念会激励他们将这“阳光般的微笑”传递下去,让孩子们常有一份温暖。

谨以此文,感怀一位普普通通的好员工,愿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