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汤一介 回忆汤一介先生: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

2018-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离不开中国文化书院的影响.1984年,中国文化书院应运而生,汤一介先生凭借其人格感召力.学术才华和文化视野,被学界一直推举为院长.书院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其"继承阐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加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者的往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办院宗旨,立意高远,指向鲜明.儒藏汤一介 回忆汤一介先生: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在汤一介的领导下,书院在短短的数年间,举办了四期在全国知识界思想界反响热烈的"

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离不开中国文化书院的影响。1984年,中国文化书院应运而生,汤一介先生凭借其人格感召力、学术才华和文化视野,被学界一直推举为院长。书院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其“继承阐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加强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者的往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办院宗旨,立意高远,指向鲜明。

儒藏汤一介 回忆汤一介先生: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

在汤一介的领导下,书院在短短的数年间,举办了四期在全国知识界思想界反响热烈的“文化系列讲习班”,主办了高水平的有数万各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函授班,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开启、推动并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学术对话和学术交往,召开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文集、教材、资料集。

儒藏汤一介 回忆汤一介先生: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

中国文化书院成就斐然,——其影响力辐射范围在“文化热”中独占鳌头,固然与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石峻、周一良等70多位海内外公认的一流知名学者先后被聘请为书院导师,书院人才济济阵营强大有关,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其中离不开汤一介特有的贡献,正是汤一介的真诚、宽厚、执着、努力,使他有资格有力量团结一大批学者共同奋斗,才有书院的成功。

儒藏汤一介 回忆汤一介先生:从中国文化书院到«儒藏»

汤一介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建立与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我们应该感谢他。

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上注定将惠及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儒藏》编纂正式启动,汤一介任首席科学家,总编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上至先秦,经两汉、魏晋、唐宋到明清,一脉相承,各放异彩。中国历史上有诸子百家,有十家九流,以及形形色色的各家各派,但从整体上的影响和地位看,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国文化的主干,而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自宋以来,历代王朝皆编纂有《佛藏》和《道藏》,却没有《儒藏》。这,与儒家在中国文化上的主体地位极不相称。

因此,编纂《儒藏》势在必行。正如汤一介说:“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重新回顾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源头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把儒家经典及其在各个时代的注疏,把历代儒家学者的著述,把体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种文献,编辑成一部儒家思想文化大文库《儒藏》,供世人阅读和研究,无疑对当今和后世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2004年开始,《儒藏》的编纂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全国25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几百位学者参加了这一工作。十多年来,汤一介先生兢兢业业,有口皆碑,为《儒藏》的编纂奔波着,操劳着,耕耘着。在汤一介的领导下,500部、约1亿字的《儒藏》精华编、《儒藏总目》和10卷本的《中国儒学史》的编撰已经按计划完成。

虽然汤一介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包括5000种、约10亿字的《儒藏》大全本和“儒家思想与儒家典籍研究丛书”百种的宏伟计划,一定会在汤一介先生的精神感召下顺利完成。

《儒藏》的编纂凝聚着汤一介先生的心血与希望。在这里,让我们为功德无量的《儒藏》祝福,《儒藏》的完成必将告慰汤一介先生的在天之灵。

七、结语

汤一介先生坦荡自如,清澈单纯,毫无丝毫机巧之心。作为中国传统“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精神的追随者与履行者,汤先生身上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你只有亲炙在他的精神视野中,潜移默化在他的视听言动之中,才能体悟到他人格生命的庄严与真诚。常人的魅力,往往因熟悉而褪色,汤先生的魅力却长久弥新。

汤先生的精神直指人类文化和人的存在。他反对任何意义上的偏执,对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文化挫败感导致的非理性情结——诸如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文化虚无主义、民族悲观主义、西方中心论高度警惕。他之所以反复告诫学生要尽量了解西方智慧与中国智慧,就在于他坚信,深厚的“支援意识”是创造性的源泉,是走出任何偏狭的唯一潜在可能。

汤先生是高尚的人,汤先生早已把个人得失荣辱穷通置之度外。汤先生是哲学家、思想家。他具有赤子之心的情怀,却不失冷静理智的头脑。他真正关注的问题,从哲学高度与历史深广度是看,只有一个——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汤先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以对中国文化的指向、前途和命运的深刻反思为根据的。汤先生怀抱着理想而又脚踏实地,他希望通过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在多元、宽容的氛围中,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受到创伤的中国文化的重新整合与塑造提供契机和可能,从而最终为中国人的精神皈依提供基础。

汤一介先生不以名利为意,不以得失为求,只以天下兴亡为念,超然而坚定,高贵而平和。这,就是汤一介先生的真实自我,世风浇漓下显得更加鲜明,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作者 于民雄教授

于民雄教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先秦诸子研究、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研究。个人出版著作有《道教文化概说》《人间话语》《近思录全译》《陆游诗词精华》《宋词选注》《诗经选注》;合作出版著作有《人性与自我修养》《世界史指南》《传习录全译》《唐诗三百首全译》《四季养生秘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