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为什么没有纵横家 民国最牛纵横家:玩转政治 弹指间收复百万国土

2019-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牛人很多,文武皆备,文有"百家争鸣",大师辈出,如鲁迅.老舍.胡适.黄侃.沈从文.郭沫若等人;武则群雄逐鹿,争雄天下,如袁世凯 .冯国璋.段祺瑞.陆荣廷.张作霖.吴佩孚.蔡锷等人.中国古话常说,乱世出英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大抵如此.民国初期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混乱,军阀混战,国家秩序荡然无存的时期,但是作为刚从崩溃的清朝摆脱枷锁的时代,民国初期也被认为是一个道德秩序发挥巨大作用,社会运转很大程度上以道德秩序为根本统治基础的时期.现代为什么没有纵横家 民国最牛纵横家:玩转政治 弹指间收复

民国牛人很多,文武皆备,文有“百家争鸣”,大师辈出,如鲁迅、老舍、胡适、黄侃、沈从文、郭沫若等人;武则群雄逐鹿,争雄天下,如袁世凯 、冯国璋、段祺瑞、陆荣廷、张作霖、吴佩孚、蔡锷等人。

中国古话常说,乱世出英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大抵如此。民国初期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混乱,军阀混战,国家秩序荡然无存的时期,但是作为刚从崩溃的清朝摆脱枷锁的时代,民国初期也被认为是一个道德秩序发挥巨大作用,社会运转很大程度上以道德秩序为根本统治基础的时期。

现代为什么没有纵横家 民国最牛纵横家:玩转政治 弹指间收复百万国土

混乱成就了民国初期牛人们的爆发,而一众牛人们也以自己的独特姿态,让那个时代留名青史,镌刻春秋。

在人才济济的民国中,徐树铮,一个现代大多数人不闻其名,更未祥其事的人,却只手搅翻了当时的民国北洋时期政治版图。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徐树铮以一己之力,克复外蒙,再造故土,将百万国土重新纳入中央管辖,最终事虽不济,却难掩其男儿刚烈。

现代为什么没有纵横家 民国最牛纵横家:玩转政治 弹指间收复百万国土

这个被后人遗忘,被历史忽略的人,堪称民国时期最成功、最有能力的“纵横家”,张仪、苏秦之后,纵横学派中,当属徐树铮为翘楚。

一、投笔从戎

徐树铮出生于清末,江苏徐州府人(今安徽人),因属于老来得子,徐树铮备受父母宠爱,甚于几个兄弟姐妹,他自己回忆说:“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就是这样一个受父母宠爱的人,却在后来屡屡让父母揪心,显得及其不安分。

现代为什么没有纵横家 民国最牛纵横家:玩转政治 弹指间收复百万国土

他少小聪慧,七岁能作诗,被誉为神童,13岁即考中秀才,17岁即取得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堪称人中龙凤。后因科考失利,恰逢清朝甲午战败,徐树铮怒气横生,发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决定投笔从戎,然而父母却不同意。

1900年,徐树铮拿了父亲的钱,自往参军,其母乘骡车一直追到清江沿岸,将其带回,并立刻为徐树铮娶妻。但他志向坚定,矢志不渝,在1901年赴山东济南拜见袁世凯,袁世凯正值丁忧,无暇他顾。徐树铮无奈,潦倒于济南城中。正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拜见袁世凯不成,却偶遇段祺瑞,两人交谈甚欢,相见如故。从此,徐树铮进入军界,跟随段祺瑞,开始了其作为段祺瑞心腹大将长达20多年的合作。

二、三造共和

段祺瑞最为人称道的即是其“三造共和”之功绩,以及晚年拒不附日的高尚气节。在三造共和之中,作为段祺瑞手下第一谋士和大将,徐树铮居功至伟。

一造共和

清末,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以段祺瑞为实际执行者。在南方革命轰轰烈烈爆发之际,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40余人,发电支持共和,宣称:“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清廷震怖,不得已在1912年下诏退位。期间,徐树铮为段祺瑞出谋划策,亲拟电文,并以总参谋官的身份列49名将领之中。

二造共和

1915年,袁世凯筹划称帝,段祺瑞和徐树铮强烈反对,袁世凯认为段祺瑞如此态度皆是徐树铮怂恿,对徐树铮极为记恨。徐树铮积极联络北洋将领,暗中抵制帝制。最终,在部下们的暗中反对和全国讨伐的声浪中,袁世凯最终取消称帝,恢复共和。

三造共和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担任大总统,段祺瑞为总理,两人就是否在一战中对德宣战产生分歧,这就是著名的”府院之争“,黎元洪找借口将段祺瑞罢免,徐树铮虽然也反对段祺瑞的对德宣战,但是在段祺瑞失利后,仍旧为其东山再起东奔西走。

在徐州会议中,张勋决定进京复辟清朝。徐树铮不动声色,决定借张勋之手恢复段祺瑞的地位和权利,因此任凭张勋蹦跳。张勋应黎元洪之邀赴京后,随即发动政变,赶走黎元洪,复辟满清。在徐树铮的策划下,段祺瑞随即誓师,宣布讨伐。而徐树铮则南下蚌埠、南京等地,说服冯国璋、倪嗣冲等北洋实力派参加讨逆,最终大功告成。

段祺瑞每次掌权,均与徐树铮分不开,徐树铮真堪称段祺瑞的智囊 良将。

三、武力统一

终徐树铮一生,武力统一中国一直是其毕生梦想,也是其一直实践的统一手段。

冯国璋继黎元洪任大总统后,反对武力统一,这与段祺瑞和徐树铮的统一政策产生冲突。当时南方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广西陆荣廷、云南唐继尧、广东孙中山等,都不奉北京命令。所以,当时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一马当先,南下征讨。后来皖系军在湖南失败,导致段祺瑞和徐树铮辞职。

失利后,徐树铮四处活动联络,成功聚集北洋各省督军,召开天津会议,再次成功掀起武统高潮,段祺瑞再次占据上风,冯国璋被迫妥协。此后,曹锟、吴佩孚、 冯玉祥等纷纷南征。

在此期间,徐树铮积极联络奉军张作霖,促进奉军进关逼宫,在徐树铮的策划下,奉军纷纷入关,最终赶走冯国璋心腹王士珍,拥护段祺瑞第三次担任总理。而徐树铮也取得张作霖信任,以皖系将领的身份担任奉军副总司令,负责奉军在关内的作战。

徐树铮亲赴前线,令曹锟等率直军进攻湖南、命令浙闽联军进攻广东、部署川陕军队抵抗护法军。北洋政府军节节胜利。但是由于徐树铮成功操纵国会,让皖系一家独大,且陆建章被杀一事不了了之,引起各方不满。以至于前线曹锟、吴佩孚纷纷避战,而张作霖也对徐树铮不满,无奈下,徐树铮辞去奉军副司令职务,专心编练参战军。

一战后,和平成为主流,美英等国也纷纷反对皖系的武统,而大总统徐世昌也主张南北和平谈判,因此皖系被排挤。但是南北和谈却成为笑谈,未获得任何进展,最终破裂。

四、收复外蒙

沙俄时期,外蒙受到俄国支持对中央离心离德,并实际脱离中央控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纷纷被割了命,蒙古当权阶层(贵族、喇嘛等)惧怕俄国革命会波及自身,于是产生了回归祖国的想法。

徐树铮抓住机会,奔赴外蒙。徐树铮此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皖系已成为众矢之的,他要为自己的皖系军队找个安身处,远离政治斗争的外蒙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二是,徐树铮早年即已经对收复外蒙进行过长久的谋划,因此对外蒙事物极为熟悉,而收复外蒙也是自己的梦想。

徐树铮雷厉风行,刚到外蒙,就迫使外蒙政府上书中央请求取消自治,于是外蒙古重回中央。但是外蒙回归使得徐树铮声望如日中天,让奉系张作霖和直系曹锟坐卧不安,曹锟、张作霖合伙编造徐树铮”六大罪状“,而与皖系不和的徐世昌趁机免除徐树铮的西北筹边使职务。徐树铮被免职,不仅使得外蒙”向心“发展进程的断裂,导致外蒙最终再次独立,而且直皖关系急剧升温,最终走向战争。

五、英雄末路

直皖战争势均力敌,但是随着张作霖奉军的加入,对抗皖系,导致以段祺瑞和徐树铮为首的皖系一败涂地,最终失去恢复的能力,最终走向消亡。

皖系失败后,徐树铮潜心蛰伏,意图帮助段祺瑞东山再起,然而,这次的失败是致命的,此后徐树铮也活跃频繁,联络旧部,甚至和孙中山达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协议,但历史的车轮已经向前,徐树铮再也没有了此前那种呼风唤雨的能力了。

第二次自奉战争时期,冯玉祥发动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邀请段祺瑞重新出山,担任执政。但此时,段祺瑞已然形同傀儡,被冯玉祥操纵。为了使段祺瑞掌握实权,徐树铮试图说服孙传芳和张作霖,共同对抗冯玉祥。冯玉祥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命令部下在半路截杀准备出京的徐树铮。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穿着睡衣被请下列车,随即遭到枪杀。为掩盖事实,冯玉祥找来陆建章的儿子,声言是其子为父报仇,但随后被媒体大量披露。徐树铮死后,段祺瑞高呼”“断我股肱!断我股肱!“,但终因自己受冯玉祥控制而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