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帝(十一)孙氏霸业

2018-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孙策奠定江东基业:孙策忠于朝廷的政策,传到了许昌.当年夏天,使者就找到孙策.肯定了孙坚的贡献,并让孙策袭爵,加封为骑都尉,本是负责侍卫的随从官,中级官员,但是不可能真的去许昌,所以,这个封号是表达的一种尊宠,是荣誉的虚衔.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帝(十一)孙氏霸业会稽太守是实权.也提出了要求,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效忠立场.孙策答应了这些要求,并提出条件,觉得骑都尉不高,使者马上册封为明汉将军.此后,不仅在消灭袁术中,也在南方的统一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

    孙策奠定江东基业:孙策忠于朝廷的政策,传到了许昌。当年夏天,使者就找到孙策。肯定了孙坚的贡献,并让孙策袭爵,加封为骑都尉,本是负责侍卫的随从官,中级官员,但是不可能真的去许昌,所以,这个封号是表达的一种尊宠,是荣誉的虚衔。

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帝(十一)孙氏霸业

会稽太守是实权。也提出了要求,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效忠立场。孙策答应了这些要求,并提出条件,觉得骑都尉不高,使者马上册封为明汉将军。此后,不仅在消灭袁术中,也在南方的统一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帝(十一)孙氏霸业

这次封拜意义重大。正是这次封官给了孙策大幅度提高身份的机会。孙策有了地盘,有了身份,发展壮大实力就有了实际意义。后来孙策能纵横江淮间,跟这次提升有极大关系。对于汉献帝来说,这个投资是值得的。

百家讲坛汉献帝 【百家讲坛】 汉献帝(十一)孙氏霸业

事实证明他选择是对的。汉献帝与孙策的关系上,也有意义。孙策本是小角色,受制于袁术,现在一拔,孙策成了汉献帝的大臣了,君臣关系得到深化了,可以摆脱袁术的控制。袁术被灭后,江东出现了地域性的统一。

三位领导的业绩上,江东基业的奠定核心人物是孙策。孙坚凭着能力提升了自己的门户,变成了长沙太守,成了乌程侯,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却没进入江东创业的阶段,是孙策理…自了与汉献帝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孙权才有机会壮大。这个成功取决于孙策抓住机会。

    孙策巧报杀父之仇:孙策聪明,在死后处理与汉献帝关系是谨慎细心的。从打击黄祖的事情上就能体现。孙策讨伐刘表部将黄祖,孙坚是受袁术指派打刘表去世的。射杀孙坚是刘表部下的事。孙策巧妙地把自己报私仇与国家复兴计划联系在一起。

刘表对汉献帝是不心悦诚服的。所以,孙策抓住这一点,跟汉献帝说是为了剪除刘表的羽翼。就有了合法性。击溃了黄祖,报了父仇。主动上表,交代前因后果。“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余,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最后,孙策把功绩归功于汉献帝,是领导有方,自己不过是尽了点小力。行动上表现得尊重朝廷,朝廷对他也非常重视。

“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加锡命。”汉献帝派人对孙策有所颁赐。199年,孙策派张铉写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张铉来到汉献帝身边,也帮孙策宣传,不敢辜负朝廷,是在帮助国家完成统一。

“忠敬款诚,乃心王室。”这番表述,也由于张铉的才华,没再直接回到江东,留在许昌,封为侍御使。期间与许多重要人物密切往来。像孔融与他交往。说过,“南北并定,世将无事”。孔融这样说,为什么?依据在孔融和当时许多许昌的朝廷大臣们都是把平定南方的希望寄托在孙策身上。

北方是曹操,一南一北,在做着贡献。这里可以看出,汉献帝整合各方势力的策略。北依曹操,南方信任孙策。这是汉献帝的策略。这基本上是成功的。

可以把孙策派张铉到朝廷与刘表派韩嵩一样,二人到许昌初始目的不一样。刘表是为了打探朝廷虚实。韩嵩回来后,代表许昌朝廷讲话,惹得刘表大怒。刘表派韩嵩没有理…自关系,反而更僵。孙策不一样,派张铉到许昌,是表达忠诚的。

最后张铉出色完成任务。朝廷上下对孙策印象好,给予了肯定。最终结果,孙策的立场单纯,取得支持后能放开手脚,力量得到壮大。刘表本来实力强大,不知道怎么做,束缚了手脚,最后荆卅l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与没有理顺与汉献帝关系有关。

    孙权的野心: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汉献帝的权威在丧失。孙氏集团的内部,孙策去世,也发生了变化。两家间的矛盾出来了。孙策去世后,宗旨发生了变化,鲁肃是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鲁肃并不像文学中的人物。

他是推动江东独立的重要人物。“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他认为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两天铲除,最好是割据江东。然后走向争霸天下。

这个策略指导思想是发展自己取代汉室,孙权明显接受了这个建议,从辅佐到想要取代,宗旨发生了变化。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刘表去世后不久,与孙氏发生了摩擦,曹操被击败,退出了荆州,朝廷没收复。

荆卅l被瓜分。关键是怎么理解赤壁之战的性质?开战前,有主和派张昭,一是主战派鲁肃与周瑜。在文学作品中,像张昭就是懦弱的人物形象,这是孙权的立场,是想争霸天下的立场,不是国家统一的立场。所以孙权身边的人说,曹操是汉贼。

这是对曹操不公平的。抹黑曹操是为了割据江东寻找理由。他们不承认曹操是代表汉献帝来执行国家统一方略的。孙权又说张昭这些人是各顾妻子,挟持私虑。事实上是这样吗?孙权说张昭这样是顾自己,仔细对历史形势来分析,真正不顾大局的是孙权。

不是张昭。张昭难道没有立场没有大节吗?只要看《三国志》里的张昭传,绝对不是这样的人。恰恰是耿直能断大事的人。像张昭在处理事情上与孙权发生了矛盾,孙权派人封了他家的门,张昭倔强,在家里用土也把门堵上,请我也不出来。

后来证明是张昭正确,孙权意识到错了,请他出来,张昭不出来了。急坏了孙权,烧他家的门,要逼他出来。张昭就是不出来。这人绝对不是胆小的人。张昭为什么不主张赤壁之战?理由在哪里?“上藩汉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计,本非其志也。

”不赞成江东割据,违背了孙策当初的立场。并不是因为他胆小怕事。孙策英年早逝,在病榻前,张昭就是他托付的人。希望张昭辅佐弟弟。张昭为什么反对赤壁之战?他秉承的是孙策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