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桩功教学】太极桩功的意义及力学分析

2019-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从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太极拳练习和技击对身心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太极拳身心锻炼的基本在于基本功;之后分析了太极拳在技击中克敌制胜的原因:灵感和时空错觉,提出获得这两者的根本在于基本功--桩功.然后从力学的角度对桩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太极拳练习中基本功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说明,并提出太极拳练习桩功应该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提高太极拳水平的目的.[太极桩功教学]太极桩功的意义及力学分析太极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强身健体和技击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群众基础广泛,

本文从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太极拳练习和技击对身心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太极拳身心锻炼的基本在于基本功;之后分析了太极拳在技击中克敌制胜的原因:灵感和时空错觉,提出获得这两者的根本在于基本功——桩功。然后从力学的角度对桩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太极拳练习中基本功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说明,并提出太极拳练习桩功应该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提高太极拳水平的目的。

【太极桩功教学】太极桩功的意义及力学分析

太极拳,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强身健体和技击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群众基础广泛,对于场地、器械没有特别的要求,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其独特的技击理念,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打力,开拓了武术技击的另外一条发展之路。

【太极桩功教学】太极桩功的意义及力学分析

当前在我国练习太极拳的人,已经达到千万级别,但是是在技击方面,离前辈们所说的境界依然很远。究其原因,是太极拳从武术变为体操,从太极拳变为太极操、太极舞,目前,大多数人讲究速学速会,忽略了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

【太极桩功教学】太极桩功的意义及力学分析

太极和太极桩功

太极拳是一门武术,太极一词来自于《易经》,讲究用简单来演化万物,《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讲太极之道是两种状态的综合,动开,静合。练习太极拳就是讲释放人体的精气神性,让人体逐步释放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强健的自然稳静和灵感,回归自我本性,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增益所不能的目的。

太极这种独特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独特的练习方法,讲究练神、练意、练气,松才能津液生,从而使得其根在脚,力发于腿,宰于腰,气行于指。桩功就是练根的基本。

太极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各派均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各派对习者身法的要求基本大同小异,那就是立身中正,虚灵顶劲,下颏微收,沉肩坠肘,松腰敛臀,呼吸自然,心神稳静安松。在传统太极拳学习中,拳术入门第一步就是修炼身形,而非招式,只有待到身形合乎行拳要求以后,才可以学习套路,然后学习推手,接着练习单式,再接着练习打法,最后相互融合为一体,这个过程步步推进,稳扎稳打,从而增益人所不能。

现代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讲究学习过程的快、省、简,这容易使学习者的基本功不牢固,造成深入研习太极拳后劲不足的问题。

在太极拳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基本功中最重要的是桩功,拳谚云:“未练拳,先练脚”,说的就是如此。

太极拳中桩可以分为站桩和走步,其中站桩是走步的基础,走步是站桩的继续,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体现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体现虚、松、稳、匀、慢、柔。在桩功的练习过程中应该慢慢体味太极拳练习的要求,用心揣摩。

只有这样,对于太极拳的理解才会深入。总之就是要在练习过程中去掉周身拘滞之力,体悟松沉自坠的感觉,逐渐积攒拳意。桩功和走步,特别容易使功夫上身,拳家不是有云“少练一遍拳,多走一趟步”吗?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建立空间立体思维,将师傅的姿势、视频上的姿势还有书上的图变成脑袋中的立体模型,慢慢思索和练习,并寻求名师指点。

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学习者练得好,师傅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有点太极拳的味道了”。味道这个词很难形容,但是从日常的感悟来说,味道来自于对细节的把握,太极拳的细节在于,自始至终的讲究大松大软,讲究虚无养灵,将 捋挤按,采 肘靠,进退顾盼定融会于身,灵动进退,贴身而动。

如果练习对路,这丝味道就会慢慢积攒,最终让你有了“太极之体”。从盘架子到单式,从推手到打法,太极拳的学习过程是逐渐向技击要求靠拢的,体现了武术的要求。

古人说的“拳来不知,拳去不晓的境界”,为什么能够产生?个人以为来自两点。第一是眼观四方、耳听八面的灵感,这种灵感,在杨露禅和董海川的对决中麻雀不能飞翔的传说中就体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对细微的灵感,这种灵感的培养,是一点一滴地在练习和技击中培养的;第二是来自于时空的欺骗,在太极练习的过程中,要求身体保持在一个基本的水平面,行拳过程要求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这种要求会造成在技击过程中的时空的欺骗,因为人脑在日常思维中,会产生定势惯性,即根据已有的行为进行推测的功能,当与太极拳精深者进行交手,定势思维容易让另一方陷入时空的错觉中,感觉拳未到,实际拳已到,感觉腿应到,而实际未到,这种判断失误,在实际的技击过程中,是致命性的错误。

这种灵感,来自于基本功的练习,来自桩功的日常修养。

在练习中松不掉,软不下来,还是基本功不行,腿力未生,身子坐不下来。现在很多学习者基本功都没有练到,却枉自希望跨越一个阶段,去追求另外一个阶段。只有先慢,打好基本功,然后求快,才能越行越快。那些一开始练习招式快学的,和一开始练习桩功慢学的,若干年后再行对比,可以看到,后者明显比前者进步大,这就是基本功造成的。

求速者,虽然开始学得很快,但是毛病积累多,而且学拳容易改拳难,等到若干年后,有些练习者悔悟过来,已经为时过晚,身体形成了习惯的姿势,拗得很,再进就是难事。反之基础打牢了,再在上面添砖加瓦,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师傅们也乐于顺水推舟。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味道非常重要,正如杨澄甫所言,太极要有小成,需要2-3年,首先最重要的是从名师得法,其次是自己用功。比之以前,对于拳术的要求大大降低,对技击的要求降低了,更多的是修养身性,这个修养身心的过程,更是要讲究入门的正确性,如果练歪了,那么本就不多的锻炼时间就浪费了[。

正如古人所言,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在太极拳整个过程中,手眼身法步,心胆精气神,都可以从走步的练习过程中得到。身法中正,在走步的过程中,体随腰转,眼随体走,不僵不散,每一步都把身子坐下来,上下相随,虚领顶劲,将精气神提起来,每走一步都像公鸡一样,灵动而活现,松柔就如同猫步。

太极桩功的力学分析

在桩功的练习中,动作要从大松大软来,心神稳泰,开始练习不在架子有多低,重在循序渐进,遵守传统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不妄动,不妄想,一步一个脚印,练出腿力。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桩功,让人体大腿、小腿产生较大的负载,而且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适当调整桩的高低,从而适应不同阶段练习的需要。

模型的基本假设:假设人体是均质的圆柱体,人体在下蹲过程中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不受到其他力的影响;人体的重量为K,A代表上半身的长度,B代表大腿的长度,C代表小腿至脚跟的长度,其长度为m,重力单位g=10N/Kg,F为膝关节所受到总的力,G为B端所受到的力,M为膝盖所受到的斜向的力,如图1所示。

图1 人体站桩简图

我们可以用一个算例来进行说明,在无极桩状况下,一个身高1.7m、体重65kg的人在站桩高度不同的情况下膝盖所受的力。假设A=0.64m,B=0.5m,C=0.56m,然后根据膝盖受力公式对其进行分析,站桩高低的不同,也就是膝盖弯曲的程度不同,在公式上就是α 在不断的变化,由于无极桩最高就是直立,最低就是大腿与地面平行,因此α 的范围是[0,90],我们将α 在各个度数膝盖所受到的力做分析,可以得到图2膝关节站桩的力学分析。

可以看到,随着角度的增大,膝关节所受到力也在增加,这个力是呈现曲线匀速上升的,人体为了维持平衡和保持这个动作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从图2可以看到,当膝盖弯曲到90°也就是 α =90°时,人体承受的重量为60.

6kg,这比人在直立状况也就是α =0°时所负载的43.59kg,增加了17.01kg。一般练习传统杨氏太极85式的时间为30分钟,所以在30分钟的时间内人体需要一直承受17.

01kg的重量,是非常大的运动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坚持松软、稳慢等要求,运动强度可想而知。在长期的练习中,太极拳通过这种方式磨炼人体的筋骨,将人体贯通,把人体练成像弹簧一样,从而在技击中游刃有余,克敌制胜;在养生上,锻炼精气神,使得心血旺盛,脉道畅通,增强自身抵抗能力,远离疾病。

图2膝关节站桩的力学分析

建议

总之,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学者不可急功近利,教者不可贪图省事,应该从基本功着手,注重桩功,注重走步,将手眼身法步的基础打牢。学者应该认识到,桩功特别是走步虽然动作简单,但是蕴含着太极拳最精髓的内容。因此桩功的学习和锻炼对于太极拳的学习特别重要,应该在每日行拳前缓缓走开,开合之间,坚持太极拳纯真的味道。

学者在走步的过程要充分注重质量,要每一步都走到位,从而达到一松到底的目的。在学习中,学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桩功的高度,避免膝关节受到损失,在稳定一个阶段后逐步降低高度,提升太极拳的水平。

从而达到气血贯通,内劲日增,下盘稳固,气意下沉,正大光明,庄严大气的境界。中国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和文化中心,应该坚持太极拳的基本功的教育,将太极拳学习的基础夯实,为学习者踏入更高的境界提供方向,这样才可以诞生大批高水平的太极武者,引领世界太极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