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凤冈 跨越千里援疆情——黄冈师范学院陈劲松老师援疆工作纪实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冈师范学院陈劲松老师援疆工作纪实大通社记者 罗君 黄晗"一年的时间里,陈劲松同志始终牢记使命,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融入基层,充分发挥个人学科背景和工作经验,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做了许多开创性.建设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推进校地合作.夯实基层团建.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引自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致黄冈师范学院的感谢信陈劲松,男,197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2014年9月,陈劲松老师积

——黄冈师范学院陈劲松老师援疆工作纪实

大通社记者 罗君 黄晗

“一年的时间里,陈劲松同志始终牢记使命,克服种种困难,迅速融入基层,充分发挥个人学科背景和工作经验,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做了许多开创性、建设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推进校地合作、夯实基层团建、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

——引自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致黄冈师范学院的感谢信

陈劲松,男,197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2014年9月,陈劲松老师积极响应援疆号召,到新疆参加支援建设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援疆期间他担任新疆博州精河县团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对口援建及项目工作、希望工程、青年工作、青少年维权、财务、车辆管理工作,并协助书记抓好企业和机关团建、青年志愿者、办公室及信息宣传工作。

加强学习  融入新疆

2014年9月,陈劲松告别家乡的妻子和女儿,经历40多个小时的车程,从湖北黄冈来到近5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精河县。

为尽早融入新疆,做一名优秀的援疆干部,陈劲松充分利用工作契机,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了解新疆的区情、社情、民情,不断提高自身做群众工作本领和社会管理能力。

陈劲松时刻提醒自己,要向以往优秀的援疆干部学习,向身边榜样学习,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也要像伫立边疆的大漠胡杨一样,无私奉献,为边疆多做实事。他深知,援疆说是一年,其实时间稍纵即逝,要利用这个难得机会充实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打好基础。

以前陈劲松接触共青团工作不多,对民族宗教工作更是门外汉。于是,他在干中学,向身边人学,向书本学,先后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援疆团干培训、自治州组织的团干培训、团中央在新疆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全疆团委书记培训班学习及县里组织的民族宗教政策培训班,系统了解了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民族宗教政策及新疆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知识。

陈劲松还全面了解了共青团历史,掌握了团的基础工作任务、方法及民族地区团的工作重心;深刻领会到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打击“三股势力”和去极端化的紧迫性及利用现代文化引领青年的必要性,这都为他后续干好援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争取项目  多做实事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资源优势开展工作,陈劲松尽心尽力。来精河工作以来,陈劲松多次联系对口援建的襄阳市和荆门市团委,加强感情交流,积极争取对方援建项目。

2014年11月,在陈劲松的积极推动下,精河县团委和襄阳市团委达成了《对口支援新疆博州精河县团委工作方案》,共计5项援建项目:一是对口支援精河县团委建设及团建规范化示范村项目,援建4个团建示范村各1万元,援建精河县团委3万元,共计7万元。

二是在精河县实施困难小学希望厨房建设项目,援助6万元的标准化厨房设备。三是实施团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即2014年至2017年每年选派10名团干部到襄阳参加团干部培训班,培训期间的食宿和培训考察费用由襄阳团市委负责。

四是实施青年企业家交流考察项目,即精河县团委组织青年企业家代表到襄阳交流考察学习。五是实施“襄阳、精河青少年手拉手”活动项目,即一方面精河县团委每年组织由1名辅导员带队的10名少年儿童团队到襄阳参加夏令营活动,与襄阳市少年儿童开展结对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组织精河县100名青少年与襄阳市100名青少年开展远程手拉手结对活动。

该项目为精河县团委争取援建资金13万元及7万多元的培训考察交流项目等,共计20余万元。

与此同时,陈劲松还积极与自治区团委和青年文摘杂志社联系,争取到免费捐助给精河县的83份2015年《青年文摘》,价值近万元。目前,该杂志已开始逐月寄发到精河县初级中学、大河沿子镇第一中学、八家户农场中学,并充实3所学校每个班的读书角,给了孩子们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时至今日,最让陈劲松感到自豪的是临走之前组织的那次创业大赛,“精河县有许多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可是苦于没有人去引导他们,只能自己去摸索。今年是创业年,也是为了响应党的政策,鼓励精河县的人们创业,让更多新疆孩子走出去,用努力和知识改变命运,这应该算是一件让人感到骄傲的事吧!”陈劲松笑着说道。

感悟新疆  无怨无悔

“我到新疆不是去享乐的!”翻开那些存留在手机里“空荡”的照片,陈劲松会心地笑了笑。刚到精河县时,他住的房间仅容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条极窄的过道,转身都有些困难。后来虽然搬进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但是连床都是他自己用破旧的柜子改装的。

“能为当地群众多做点实事、好事,是每个援疆人的心愿。”陈劲松总是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党员,在这里不用求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

陈劲松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陈劲松清楚地记得,在刚到新疆没多久召开的一次精河青年座谈会上,当谈到养殖土鸡创业时,他一不小心犯了维吾尔族对于猪狗的忌讳,说了不该说的词,原本以为乡亲们会责怪自己,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向大家道歉后,现场居然响起了一片掌声。“我感受到了乡亲们对我的宽厚,从那以后,我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而且这次的错误也让我在工作时变得更加细致认真。”陈劲松说。

作为陈劲松的“大后方”、“强劲后盾”,我校副校长王芹受学校委托,赶赴新疆视察援建工作并看望陈劲松,并为精河县团委送去了五万元的援建经费。“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对我援疆工作的支持,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无论工作中有多少阻碍,可有了他们的支持,我都觉得很幸福。”陈劲松感慨地说。

在精河县,陈劲松除了工作之外,还喜欢散散步,写写工作总结,“将自己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不仅可以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加以改正,还能给自己留个纪念,毕竟这一年真的算得上是我一生受用的财富。”

采访临近结束时,陈劲松委托记者,如果有机会希望将在我校就读的新疆籍学生召集起来,请他们到家里做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把新疆人民给予他的温暖传递下去,让身在异乡的新疆娃能感受到黄冈人的温情。

编后语:援疆是对一个人的历练。一年来,风雨兼程,有辛酸也有欢乐。陈劲松坦言:“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财富;失去的是脂肪,留下的是筋骨;花白的是头发,磨练的是意志;留下的是奉献,带走的是真情”,真所谓“一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