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密宗】天地一坛城 与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相关

2019-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担到密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并非都是一种太好的修行.当然,这是大多数人对密宗的一种误解.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在藏传佛教中,认真的修行人,必须先修习显宗,才能进修密宗.显.密二宗,是一套完整的次第,并非两个不同或对立的流派.[藏传佛教密宗]天地一坛城 与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相关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担到密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并非都是一种太好的修行。当然,这是大多数人对密宗的一种误解。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在藏传佛教中,认真的修行人,必须先修习显宗,才能进修密宗。显、密二宗,是一套完整的次第,并非两个不同或对立的流派。

【藏传佛教密宗】天地一坛城 与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相关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

后来,修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或曼陀罗。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中,坛城沙画被视为最为神圣最有特色的宗教艺术。一沙一世界,天地一坛城,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僧侣以数日至数月的时间将瑰丽各异的细沙细细敲琢出眼前精致的坛城沙画,然而在完成的瞬间,被毫不犹豫地瞬间抹去。

倒进河流,奔腾入海。这便是一切梦幻如泡影稍纵即逝的相与事件。当然,这是艺术形式的结束,却也是作品生命的刚刚开始。

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坛城译为“圆轮具足”。沙是构筑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沙坛城难建而易毁,美丽而脆弱,揭示世界\"虚幻无常\"的空性本质。绘制者在绘制的过程中必须一丝不苟,而在毁灭的时候则必须毫不犹豫。

千万粒细沙绘制而成的佛教理想国,也是近年才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据说,只要见到坛城的人就可以和本尊建立很深厚的因缘。这种源于古印度的,表示不同的佛陀世界的空间,对于修行僧侣来说,只要观想,就能达到内在的平静,与神灵的沟通。

相传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曾亲自指导弟子制作沙坛城从此这门精妙绝伦的宗教艺术,就历代相传毫无间断。又由于密教修法的内容不同,坛城的设置形式和内容(陈设品)也各不相同,极其复杂。为了把握细沙撒出的量,所以每个僧人都使用带有同样凹槽的锥型容器,根据事先画好的构图基准线,由内向外逐步完成整个坛城沙画。

坛城的原理规则,也实实在在的融入到了西藏的许多寺庙建筑构造之中。位于山南的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