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物馆参观记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里我得到一份博物馆导览图,其中有上海115座博物馆(纪念馆)的信息,大部分我没有参观过.日前我从中选择了复旦大学博物馆前往参观.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博物馆在邯郸路以北校区的西南部,大草坪

   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里我得到一份博物馆导览图,其中有上海115座博物馆(纪念馆)的信息,大部分我没有参观过。日前我从中选择了复旦大学博物馆前往参观。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博物馆在邯郸路以北校区的西南部,大草坪的西侧,有简公堂和景莱堂两部分。

   简公堂是复旦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物,又称复旦本部200号。这幢楼在1922年春天落成时,取名简公堂,是因为当年向南洋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募得银洋五万元,用以建造了这幢大楼。为了表示对捐款人的感谢,故以简公名堂,以志纪念。

   景莱堂(复旦本部300号)的名称来源于叶仲裕(1881年~1909年),名景莱,浙江杭州市人。青年时期在上海震旦学院肄业。在震旦学院时,深受院负责人马相伯的器重。震旦学院因是借天主教会名义办学,故屡遭教会压迫,叶仲裕遂与马相伯等起而斗争,后脱离震旦,于1905年另创复旦公学(即今复旦大学),叶任学长。

简公堂(左)和景莱堂(照片来源:复旦文博系网站)

   景莱堂现在是蔡冠深人文馆。2011年香港新华集团主席,新华科技集团主席,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蔡冠深博士捐赠了蔡冠深人文馆功能提升项目。

蔡冠深人文馆

 在蔡冠深人文馆,我得到了博物馆的宣传折页。

博物馆的宣传折页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因展厅整修,多项陈列暂停开放,现在只有蔡冠深人文馆一楼有古代陶瓷展示可以看。不过展品正在布展中,许多标示牌还没有到位。目前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下午,周一和国定假日不开放。

   在简公堂的楼梯转角处,有一个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制品。

   博物馆没有看完整,就看看复旦的历史建筑吧!

   在大草坪的北侧就是相辉堂。其命名来源于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先生的名字。(注:复旦的李登辉不是台湾的那个李登辉。)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李登辉是复旦的重要建设者,相辉堂是对他俩永恒的纪念。

李登辉(1872-1947),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1913~1936年,长达23年)。1920年,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下南洋募捐资金在江湾建造校舍,1922年春基本建成,其中就有建在这里的第一学生宿舍。两次淞沪战争,第一学生宿舍遭日寇轰炸成为空壳。抗战胜利后募捐在这里修建登辉堂。登辉堂落成以后,一直是全校师生集会的主要场所。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解放后,来登辉堂作报告的国际知名人物,就先后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法国总统德斯坦、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美国总统里根、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复旦校庆八十周年来临时,登辉堂于1984年进行了大修。学校为永远纪念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先生,将其改称为相辉堂。

相辉堂

       相辉堂的东面是吕志和楼,原名子彬院。1923年,复旦学生郭任远留美获博士学位归国,回母校执教,创办了心理学系。1925年他向郭子彬募捐五万元,亲自督工建造,造成了这座四层的楼房,供教学、科研之用,命名为子彬院。从这里,造就出一批中国最早的心理、生理学人材,如童第周、冯德培、胡寄南、徐丰彦、沈雾春、朱鹤年等。复旦人把它戏称为“小白宫”,意即其门庭的造型风格可与美国白宫相媲美。2008年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复旦大学校董吕志和向复旦大学捐资3000万港币,用于子彬院的改扩建工程。修缮后的「吕志和楼」设有会议厅、校长办公室等设施,将作大学行政办公楼之用。

 吕志和楼

   再向东就是电光源楼和光学楼。

   在大草坪的南部有苏步青像。

   大草坪的南面有1921年的复旦老校门,这是百年校庆时重修的。

老校门南面的航空航天实验中心

老校门旁边是燕园

   我还参观了复旦校史馆,限于篇幅,将在下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