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钢绩溪博物馆 印象绩溪(下)—探访绩溪博物馆

2017-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进一步传承绩溪徽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品位,因地制宜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立足当下,造福子孙,绩溪从2009年开始,结合全县"三区一廊"规划建设,谋划筹建绩

为进一步传承绩溪徽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品位,因地制宜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立足当下,造福子孙,绩溪从2009年开始,结合全县"三区一廊"规划建设,谋划筹建绩溪徽文化博物馆。2010年7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绶梳理出博物馆性质、功能定位、展览主题定位和框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总设计师提炼出"演绎绩溪地形,聚会绩溪之气"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定位于中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由鸟巢中方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设计,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和库藏等多个功能。它的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县域周边山形水系,是"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

建筑与城镇形态自然地融为一体,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解构与重释。

博物馆展陈由复旦大学陆建松教授梳理定位,从山水之形、人文之神、商道之气、菜肴之味、艺术之韵与风俗之醇六个方面,点面结合、由表及里地向人们展示了绩溪悠久的山水自然之积淀和历史文化之魂魄。

"赛琼碗"把民俗和饮食有机结合,它既是一场祭祀,也是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一大批名厨与绩溪菜因此而诞生。明王世贞说,"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绩商在外以经营徽馆业者占大多数.绩溪菜不仅是他们的谋生与致富之道,也是联络感情,推广文化和排遣乡愁的有效手段。

而关于绩溪菜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活色生香,也早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朱元璋屯兵绩溪快活林,演绎了脍炙人口的"毛豆腐″故事:戎马十数载的胡宗宪返回故园将携带的海味与家乡山珍同烩一锅,烹制了深情厚谊的"全家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上川村,成就了岭北名肴"一品锅":红顶商人胡雪岩启发了上海大酺楼徽厨创制了"腐乳炸肉"。

最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6月1日,武汉大中华菜馆为接待毛泽东主席,徽菜名厨程民开、邵在维完成12道徽式鱼宴,毛泽东因此创作《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徽州人重宗法,尚儒风,将"耕"与"读"、"贾"与"儒"完美集于一身。宋景德四年起,绩溪首建桂枝书院,开徽州"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尊师兴教,办学育人"之风气。绍兴二十五年开建学宫,留下如今皖南最大、最完整的孔庙。

金紫胡氏家族曾被蔡元培誉为"汉学世家"。清乾隆以后,该族涌现了享誉学界百年的"礼学三胡"。经商获利后的绩商不惜巨资回乡办学,极大地推动了绩溪文化教育的发展。流风所及,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绩溪名人辈出,巨贾如云,如东晋胡焱止征役,复垦田,修水利,兴农桑,初步奠定缋溪山水田园生活之格局。

隋末汪华在烽火连天的年代举义兵,保乡民,被古徽州人敬为一方神灵。明胡富、胡松、胡宗宪三位尚书,奕世传承。

邵作舟、胡铁花、程秉钊以"三奇士"之名跋涉于清末危难之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胡适,更是以36个博士头衔,成为世界级文化名人。此外尚有宋胡仔留下百卷本《苕溪渔隐丛话》,明胡宗宪辑集刊布《筹海图编》,证明钓鱼岛等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理学三胡"、"茶叶大王"汪裕泰、三泰茶商胡炳衡、"辛亥老人"汪孟邹、诗人汪静之、女农学家曹诚英、医家胡震来、汪惕予、工程专家程士范、地矿专家曹诚克、抗美援朝用胸口堵住敌人枪眼的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验证了绩溪历朝历代,代不乏人的人文轨迹。

故历来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的评价。

在山水相依、风物茂盛的绩溪,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文化。花朝会既庆祝节日,也考较厨艺,热烈而简朴。清乾隆以后,由于绩商资助,花朝会慢慢变得奢华起来。吃过了,再翩翩起舞,便是舞囬了。它和傩戏、跳钟馗一样,都是"徽戏"的前身。

"戏路即商路",徽戏很多时候成为徽商公关的手段。在徽戏的发展过程中,徽商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推手的角色。千百年来,绩商不仅源源不断地向外推销着自己的制墨业和菜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也极大地助力和推广了绩溪的本土文化,为徽文化的传播,跻身三大显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