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子女像 陈纳德与陈香梅:飞虎将军与中国少女的忘年情缘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家世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0年出生在美国南方得克萨斯州的康麦斯. 陈纳德是一个法国人的姓氏.与众多的美国人一样,克莱尔·李·陈纳德是移民的后裔.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法结成同盟.一批法国军人高举为独立而战的旗帜来到北美,支援美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战斗.1778年,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陈纳德家族三兄弟参加德·拉斐特侯爵率领的志愿军踏上北美大陆.这支部队英勇善战,在独立战争中声誉卓著.美国独立后,拉斐特回到法国,成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

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家世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0年出生在美国南方得克萨斯州的康麦斯。 陈纳德是一个法国人的姓氏。与众多的美国人一样,克莱尔·李·陈纳德是移民的后裔。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法结成同盟。

一批法国军人高举为独立而战的旗帜来到北美,支援美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战斗。1778年,法国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陈纳德家族三兄弟参加德·拉斐特侯爵率领的志愿军踏上北美大陆。这支部队英勇善战,在独立战争中声誉卓著。

美国独立后,拉斐特回到法国,成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的首领。陈纳德三兄弟却留在了美国。三兄弟中有一位叫斯蒂文的成了弗吉尼亚州的种植园主,他就是克莱尔·李·陈纳德的高祖父。

19世纪初,斯蒂文·陈纳德及其后代加入了美国开拓新边疆的西进洪流。斯蒂文·陈纳德的儿子尼尔逊·陈纳德带着枪在原始森林里漫游,先后到达名叫田纳西和卡罗来纳的地方。1842年,尼尔逊·陈纳德的儿子,也就是克莱尔·李·陈纳德的祖父在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靠近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地方购置了一块农田,从此定居下来。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她像一条美丽的翠带,镶嵌在美国大地上,奔腾的河水不停地向南流淌,像乳汁一样抚育了两岸的人民。

路易斯安那州是密西西比河泥沙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棉花和烟草,由于河水经常泛滥,这里又有众多的沼泽和洼地,而大批农田的尽头则是荒无人烟的丛林。

陈纳德家族数代人在沼泽和丛林中的开拓和奋斗,培植了他们粗犷豪放、放荡不羁的性格和敢于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而且代代相传。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在这个熔炉中,陈纳德家族的血脉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

克莱尔·李·陈纳德引以为豪的是,陈纳德家族曾与美国历史上两个显赫一时的家族结为亲家。克莱尔的曾祖母汉娜·休斯敦是萨姆·休斯敦的表妹。萨姆·休斯敦担任过独立的得克萨斯共和国总统,也即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孤星共和国总统,曾以一比十的劣势,在圣哈辛托赢得了对于墨西哥部队作战的胜利。

得克萨斯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后,又担任过该州州长。美国南方最大的海港休斯敦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陈香梅认为,没有一个美国人像萨姆·休斯敦那样对克莱尔·陈纳德的性格和生活有过那么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克莱尔的母亲杰西·李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事首领罗伯特·李的堂妹。南北战争虽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但罗伯特·李仍被称颂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当克莱尔从父亲斯托威尔·陈纳德哪里知道他所崇拜的这两个美国人竞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时,曾感到激动不已。数十年后,陈香梅甚至认为陈纳德的军事才能渊源于他血管里流动着的罗伯特·李的血液。 1895年,克莱尔5岁,他的母亲就去世了。

她和斯托威尔·陈纳德生了两个男孩——克莱尔和他的弟弟比尔。几年后,斯托威尔又与一位小学教师——克莱尔和比尔的老师——绿蒂·巴恩士结婚。稍懂人事的克莱尔对父亲的这门婚事十分赞成,认为“这真是一个再好没有的选择”。

在巴恩士成为他的继母前,克莱尔已与她成为好朋友。他喜爱她的言谈举止,并常常与她一起外出骑马、野餐。当巴恩士成为他继母后,少年克莱尔更把她看作是自己最敬爱的良师益友。

巴恩士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和母亲。克莱尔喜欢在野外游玩,她就鼓励他到大自然中去经受锻炼。克莱尔争强好胜,她就告诫他要在学业上出人头地。他们两人的关系不仅是继母和继子、老师和学生,更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克莱尔15岁那年,巴恩士也不幸去世,这使克莱尔十分悲伤。许多年后,当他撰写回忆录时仍充满伤感地写道:“在以后的时光中,再也找不到一位那样使我全心地钦仰敬爱的人了。”在步人人生的最初旅途中,接连失去亲人的孤独感长久地萦绕在他的心头,对他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 小的影响。

1910年,克莱尔20岁那年,斯托威尔又娶了第三个妻子玛泰·扬格。她生了两个男孩——尼尔迪和乔。但这位继母却没有像巴恩士那样赢得克莱尔的好感。

陈香梅,在克莱尔·陈纳德出生30多年之后的1925年出生在地球另半边、中国的古都北京。 陈香梅来到这个世界之时,她的家族正处在新旧传统交替的变化之中,既是中国传统的书香门第,又属中国官绅中最早一批“下海”的巨商之家。

在这个家庭中,既保持着在治家、婚姻诸事方面的旧传统,又不断经受新思潮的冲击,甚至须承受商务失败后的酷痛。陈香梅的祖父陈晓云是一个晚清秀才,早年弃文经商,一帆风顺。

30岁已荣任中国最大的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经理。受到成功的鼓舞,他将巨额资金投向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买下了香港电车公司。不料电车还不能为当时的香港人接受,这次投资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1910年除夕,公司已经崩溃,而为此耗尽了所有资产的陈晓云却面临债主将纷纷登门的困境。

他绝望了,他承受不了既丢家产又失面子的双重打击,在邻家热闹的爆竹声中,用白兰地弄瞎了自己的眼睛,然后跳楼身亡,时年36岁。他留下了1妻2妾5个孩子,长子陈应荣才13岁。

陈香梅的祖母含辛茹苦,抚育遗孤,想方设法使子女求学。陈应荣留学英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他就是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归国后,先后任教、任职于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当过《新中国晨报》英文版主编。

后来,他转入外交部,在外交部工作几年后,先后在古巴、墨西哥、美国以及东南亚、南亚各地的使领馆任职。 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也是名门望族之后。曾外祖父廖竹宾是归善客家人,早年赴美国,后来成为商人,曾任职于美国旧金山汇丰银行。

外祖父廖凤舒是民国初年的学者兼外交家,曾任驻古巴公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廖仲恺是他的同胞兄弟。他们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廖凤舒是很有骨气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退休的他避居上海。尽管他与汪精卫早年为至交,但在汪氏叛国投日后,即不再与之来往,并断然拒绝汪氏要他出任伪职的一再游说,显示出可贵的民族气节。 陈晓云与廖凤舒是至交,为了确保他们的友谊,两家订立了盟约:将未来的子女联姻,作为联系两个家庭的纽带。

于是,陈家长子陈应荣和廖家长女廖香词的婚姻在他们还未出生时就由他们的家长决定了。这种指腹为婚的方式在那个时代虽是司空见惯的,却给陈香梅父母的婚姻带来了令人遗憾的结局。

尽管陈应荣和廖香词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但两人的性格却迥然相异。陈应荣幼年丧父,生活坎坷,年纪很轻就形成了老成持重的性格。廖香词则长年随父在国外生活,环境优裕,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求学,熟谙几门西方语言,喜欢西方音乐,性格开朗,还有一个美丽的西方名字:伊萨贝尔,在社交场合具有迷人的光彩,是“新世纪之初北京的著名美女”。

当廖凤舒决定履行向故友许下的诺言,为两个年轻人举办婚事时,在伦敦求学的廖香词却正与一位英国男子热恋着,根本不愿与一个陌生人结婚。

最后,廖凤舒不得不请他的兄弟去将她带回。她虽然顺从了父亲的安排,但那颗纯洁的心却破碎了。1918年末,他们在廖凤舒任职的哈瓦那中国驻古巴公使馆结婚。

后来,陈香梅这样评述双亲的结合:“母亲和父亲的性格真是南辕北辙,我自小就非常怀疑他们在一起是否快乐?” 陈家姐妹六人,陈香梅排行第二。她们的名字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以母亲的名字加上花木来命名的,依次为香菊(后改静宜)、香梅、香莲、香兰、香竹和香桃。

陈香梅解释说,每种花木都象征着一种特殊品德:菊花的坚强与恒定,梅花的纯净与诚挚,睡莲的浪漫与温顺,兰花的妩媚与优雅,竹子的谦恭与聪慧,桃花的活力与希望。

在陈香梅所有的亲人中,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的外祖父和她的母亲。在她看来,外祖父是她所知道的最伟大的人,她说:“他在任何意义上说都是很有才气的,他高高的、笔挺的,甚至穿的睡衣也是极上等的。

他的面容、他的气质以及他的声调和他的秉性一样开朗和豁达。他像那些伟大的肖像和大理石的胸像一样散发着智慧和仁爱。”而母亲在她的心目中,则犹如“一颗美好无疵的钻石,聪明美丽,从各个角度散发迷人的光芒,但是钻石冰凉坚硬,她却清新温柔如一朵出水芙蓉”,“代表着‘淑女’这个字真正的含义”。

正是外祖父博学多才的伟人气质和母亲仪态万方的淑女风度的结合,构成了陈香梅性格的主要特征,使得她日后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童年 金色的童年是人生的大门,未来将从这大门迈进。陈纳德和陈香梅的童年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度过的。 崇尚大自然的陶冶是陈纳德童年生活的最大特征。他的别出心裁、好强、果敢、冒险的性格正是密西西比河畔的荒漠环境陶冶而成的。

斯托威尔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他顺应孩子们的天性,放任他们到路易斯安那州高大阴森的树丛中玩耍,让他们从小养成不怕狼、熊、鹿等野兽和勇于战胜险恶环境的坚强性格。

陈纳德的继母更是常常和他一道出去骑马、旅行或到郊外野餐,而且鼓励他去过自己所酷爱的生活,“应当在同龄儿童之中做他们学问上的领袖”。 陈纳德自幼喜爱打猎和钓鱼,常常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橡树林和苔藓丛生的沼泽地中,一去就是几天。

他靠吃野果子和自己打的猎物为生,睡在自己用苔藓和树枝做的床上,住在自己搭的小破屋里。小的时候,曾用笼子捕捉红颜色和黑颜色的鸟,设陷阱捕捉貂和黄鼠狼,稍大一些就使用来福枪整日在丛林中追杀野鹿、山鸡及其他动物。

垂钓也是他的嗜好。邓萨斯河流经陈纳德家不远的地方,他常常在河边垂钓,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种无拘无束的野外生活给予陈纳德性格以多方面的影响。 . 首先,游荡的猎人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头脑反应敏捷,身体协调性好。

他从他祖父的黑人老仆那里学会了用头、用脚、用拳打架的技艺,使得他在周围的小伙伴中昂首挺胸,出人头地。晚年,陈纳德回忆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思虑过人,精力充沛,对任何问题都能当机立断而见诸行动”,“假如我全权主理一桩事情的话,其结果常是十分圆满的。

” 户外独居的生活也培植了他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在他热爱并感到逍遥自在的森林野外生活中,不容他承认有“不可能办到的事”。

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拼搏中,你要么成功,要么就不能活着走出森林。少年陈纳德从自己充满刺激的生活中逐步懂得,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坐等人家用银盘托着送上。如果他需要一样东西,不是挣钱去买,就是用自己双手制造。

大自然的熏陶还给他带来了充满自信、逞强好胜的性格。他不愿听从大孩子们指手画脚的教导,宁可自行其是,自得其乐,或在小孩子中称大王,就是在他所喜爱的体育活动中也是如此,进足球队要当中锋,在垒球队就得是出色的投手。

成年后,他说当时为了要处处显得高人一筹,于是便要“跑得快,跳得高,游得远,潜得深,钓鱼要大的,射猎要比别人准确,看书要比别的孩子多,在田里工作最卖力,在学校里每门功课名列前茅”,“无论做什么事,我总要独占鳌头”。

陈纳德在少年时代形成的这些性格特点,在他后来的军人生涯中发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陈纳德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建立了他的空战理论体系,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实践中得到了应验,使得他在中国战场上,叱咤风云,威震长空,成为世界最优秀的空军将领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得陈纳德无论处在什么岗位,总是与他的上司经常顶牛,导致他在仕途上屡屡遭挫,历尽波折。

陈香梅的童年则与陈纳德完全不同,是与古都北京的四合院联系在一起的。最初,她随父母住在外祖父的大家庭中,外祖父的家在东总布胡同16号。这是当时中国典型的庭院建筑,既是完全自然的景色,又是精心组织、巧夺天工的艺术设计,在树、山、水、菜园的小径、果林、花木等自然风光之中,缀以人工——桥、楼阁、长廊,不规则的假山,长长的卷檐,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到处可见的是弯曲、不规则、隐匿和联想。

这座四合院给陈香梅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半个多世纪后,她在《香梅之路》一书中还充满依恋之情地写道: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座房子:绿瓦房顶,卷曲的屋檐,明亮的漆门,打蜡的地板,金红色的壁柱,厅堂连着庭院,庭院套着庭院。

迷宫式的院落可以让孩子捉迷藏,它可以让孩子迷路;但是,只要我们这些孩子们凭那亲切的气味就感到很安全。循着一股股芬芳的焚香一定可以来到经堂里,闻着茉莉花香和栀子花香能够来到院子外,房子另一侧又会飘来煮肉汤的香味。

那座古老的四合院是北京的社交中心之一,外祖父经常在家里举办多种宴会,进行繁忙、多彩的社交生活。在这样的场合,外祖父身穿巴黎时装,魁梧的身材,潇洒大方,外祖母则穿着金光闪闪的旗袍,曲线优美,容光焕发,在大厅里迎接穿着盛装而来的显贵客人。

此时乐队奏起音乐,水晶吊灯光芒四射,地板像一面面镜子,灯光辉煌。年幼的陈香梅虽还只能和姐姐一起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张望这种盛况,却也耳闻目染地受到影响。

外祖父书房中堆积如山的木刻线装古书,褪色的古画以及排列成行的一道道书墙,甚至外祖父坐在椅子上读书的样子,都给陈香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香梅不仅受着双亲的宠爱,起居行止都有专职的保姆照顾,而且在犯有过失受到责难时,总会有外祖父出来“保驾”。

最令她难忘的是,每晚。临睡前,她总要挤进外祖父的坐椅,唱着“浅浅流动的小溪,高高飞起的梦,随着风,飞上天空……”在外祖父的怀中渐渐入睡。 如果说陈纳德是一棵在旷野中受尽风雨摧折而茁壮成长起来的幼树,那么陈香梅就是一枝在温室中精心培育起来的含苞待放的花蕾。

求学 少年陈纳德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出现教育复兴大潮,这使家处穷乡僻壤的陈纳德也大受其益。陈纳德在适龄的时候便进入了离他家数里地之外的小学。

他每天过河越沟,穿越丛林,前去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为此常常受到父亲的奖励。 陈纳德最喜爱的课程是历史,尤其喜爱读历史上伟人的传记。他很快读完了祖父书橱中所有的历史书籍。

他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两类:一类是像成吉思汗、拿破仑、罗伯特·李那样的军事领袖,他深深地迷恋他们的军事业绩,并像许多爱想象的小孩一样,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一个军事统帅,因而关于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战役的叙述比小说更能吸引他。

另一类是富有冒险精神的拓荒者。这些人中,他最佩服丹尼尔·布恩。布恩是西部拓荒的先驱者。他开辟的道路为以后络绎不绝的西进大军提供了方便。但当陈纳德读到布恩的故事时,已经是20世纪初了,美国西部疆域已延伸到太平洋岸边,有待征服的荒地已不复存在,为此少年陈纳德常常后悔自己晚生了一个世纪,但布恩的冒险精神仍被陈纳德视为值得效法的榜样。

《圣经》也是陈纳德百读不厌的书籍。11岁他受洗礼成为浸礼会教徒。

陈纳德入教后,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中,他总是为战友出征祈祷,并祝福他们战胜日本侵略者,平安归来。除此以外,陈纳德还喜欢数学和地理。13岁时,陈纳德完成了中学的课程,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还无法进入大学。

1908年,陈纳德和他的弟弟比尔一起来到巴图鲁克,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由于中小学所受教育的限制,陈纳德与大多数从农村来的孩子一样,只能主修农科,但他并不想以务农为终生职业,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威武的军人。

像他所崇拜的罗伯特·李那样,去战场上大显身手。入学后不久,他就报名投考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第二年暑假,他经过近2000公里的长途旅行,来到大西洋沿岸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参加海军学院的入学考试。

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是美国海军将领的摇篮,正如陆军将领大都从西点军校毕业一样,海军将领大都从这里登上战舰。陈纳德怀着在大海上巡航做海军上将的热情走进考场。

但两天后,当得知录取的考生必须过两年纪律严明的校园生活,然后才能上舰受训时,他面对着军校灰色的高墙不觉望而生畏了。这个在路易斯安那州丛林和沼泽地中野惯了的孩子无法忍受军营的刻板生活。于是,在最后一场考试中交了白卷,放弃了考入军校的机会。

这样,陈纳德只能继续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3年后,陈纳德的父亲和叔叔考虑他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要他选修师范课程。于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陈纳德转人了该大学的师范学院,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

在大学学习期间,陈纳德虽然学习成绩优良,但平时的表现却近乎放纵,为了寻找机会打猎和垂钓,甚至不惜破坏学校纪律,以至多次遭到开除的处分。多少年后,陈纳德回忆他的逃学经历说:“我急于到河上赶捕鱼的季节,每年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大考结束,得到学分之后,找点错事干,使学校记过,把我开除,以求早一星期离校。

”但秋季开学时,校方往往念其成绩优良,又碍于他叔叔——当时路易斯安那州著名教授纳尔逊的情面,让他重新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