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体良名言 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精雕细刻 公元35年,在西班牙美丽的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当时的

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精雕细刻 公元35年,在西班牙美丽的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

当时的西班牙是罗马帝国的属地,它的首府是当时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云集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

同时,还有许多雄辩术传授者,昆体良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昆体良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做过一段时期的律师,30岁以后,受命主持罗马的拉丁语雄辩术学校,在这一片园地上,他辛勤地耕耘了20年。

与此同时,他还做兼职律师,常常被邀请作辩护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他积累了丰富的雄辩术经验,成为当时罗马最负盛名的教师。因此,当他从雄辩术的讲坛上退休之后,他的朋友马斯路斯等人,便请求他能够写本关于雄辩术的书。

开始,昆体良并没有接受,因为,这位一向谦虚的退休教师,深知许多在他以前的希腊罗马杰出的作家已精心地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并且留下大量遗产,自己是没有资格按朋友的约请来做这方面的书的。

他的这一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说服力的藉口,正好为朋友们提供了说服他的理由。他们辩解说,以前的作者关于雄辩术方面的意见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人们从这些矛盾的观点中很难做出抉择。因此赋予他以这样的使命是合理的。

即使不能有所独创,只要能对以前的观点做出明确恰切的判断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昆体良被说服了。然后,他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长达12卷、约合中文65万字的宏篇巨著——《雄辩术原理》。 在写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昆体良除了应付那些不得不做——如给多密善皇帝的两个外侄孙任家庭教师的事务之外,写作过程的大量时间用在研究上,如查阅各种资料,广泛阅读有关著作等。

因为,在他看来,一旦接受了任务,就绝不能因袭前人的窠臼,而要力求有所创新,使自己的书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尽量能给人更多的新的东西。

终于,在研究中他发现了前人和当时一般雄辩术教授者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写出了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学法专著。

《雄辩术原理》的写作开始于公元90年,完成于公元92年。按说用如此长的时间写作、并且有许多新观点的书,拿出去发表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昆体良并没有打算立即出版,而是想等到自己的创作热情冷却下来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修改。

然而,朋友们渴望早日见到他的著作、三番五次地催促他交稿。这样,昆体良才不得不同意于公元前96年出版。为此,他曾给出版这本书的友人写过一封信,其中充分体现出一个教育家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谦虚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信的大意是: 你天天催促我,要求我将奉献给马斯路斯的书《雄辩术原理》拿去出版。我的意见是,该书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拿去出版的水平。你知道,为了写这本书,我花了两年多时间。

在这两年时间中,我还要为其它事务分心。这两年时间,真正用于写作的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这一实际上漫无边际的任务所要求的研究工作上,以及用于阅读多不胜数的作者的著作上了。此外,我遵循着荷拉斯的名言,他在《诗学》中不赞成匆匆忙忙地出版,并要求未来的作家: 压下自己的作品暂不出版 直到漫长的岁月流逝九年 我打算再等些时候,以便让创作的激情冷静下来,按照一个不带偏见的读者的意见加以修改。

但是,既然你是如此迫切地要求出版,那就让我们把那些字斟句酌付诸东风,并恳切地祈求上苍保佑我们免遭身败名裂。

不过,请记住,我相信你会谨慎从事,让本书以尽可能正确的面貌与公众见面。(《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4页) 重放异彩 如果把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比作一颗珍珠的话,那么,不幸的是这颗珍珠后来因战乱等原因被遗失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雄辩术原理》失传了。人们以为永远再找不到这部著作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这颗失落的珍珠失而复得,又被发现并找了回来。

这应当归功于古籍收藏家波齐奥。 事情是这样的,1418年,在瑞士的康斯坦斯召开了著名的宗教会议。当时有一个人文主义者、古籍收藏家波齐奥·布拉狄利尼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期间,这位收藏家忙里偷闲,总要利用休会的空暇出去转转,一方面是为了消闲,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珍贵的书籍。他去的地方主要是瑞士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寺院。一次,当他听说圣·高卢的女修道院有大量藏书的时候,便来到这个离城市约20英里的地方。

果然,那里有一个藏书楼,里面的书多得用当时的图书目录都无法包罗无遗。波齐奥欣喜异常,立即投身其中,象寻宝一样仔细搜寻,眼睛紧盯着每一个书名。特别是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更引起他的兴趣,就连积尘封盖着的东西也不放过。

因为,惊异的发现往往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地方。 波齐奥来到了楼房最底层的一间房里。这是一个极为污秽和阴暗的地牢,是一个连判了刑的罪犯都难以塞进去的地方。

波齐奥没有却步,仍然怀着极大的兴趣走了进去。果然,脏黑的房间里埋藏着珍珠。当他拂去厚厚的尘土去看一叠书的名字时,惊喜得简直要发狂了。因为,那是一整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他捧着由于无人间津和年代久远而变得十分污秽的书,非常痛惜。

同时,又为它的完整无损而高兴异常。在这个地方,波齐奥还发现其他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波齐奥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这样描绘那里的环境和情景;“我确信不疑,如果不是我的抢救,他(指昆体良的著作)一定很快就消失了。

因为,一位高贵的、光彩照人的、优异的、文雅的、睿智的人物,如果还能继续忍受我找到他的那间牢房的肮脏,还能继续忍受他的狱卒的粗暴和那个地方可悲的污秽,这是不可想象的。

看上去他的样子的确十分凄惨,象一个鬓发蓬乱、披头散发的囚犯,以他的仪容和装束在抗议对他不公正地裁决。他似乎在张开双臂,向罗马人发出呼唤,要求把他从如此不幸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一个曾以自己的雄辩才能和援救保存了众多生命的人,现在竟然找不到一个人为他所遭的冤屈昭雪,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把他从等待着他的不公正的惩罚中解救出来,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难以忍受的……”。

就这样,失落的珍珠终于被找回来了。波齐奥用了32天的时间把昆体良的作品抄了下来。

这位细心的人在伏案誊抄的同时,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让他们也来分享这巨大的欢乐。朋友们和整个学术界得知喜讯之后,都为他的发现而高兴。一位叫做列昂纳多·布鲁尼的朋友在回信中,称波齐奥为这些著作的第二个作者,因为,从此人们可以了解昆体良的全貌了。

他还欣喜地说:“多么珍贵的收获!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再者,我是否真正能读到曾经给我带来愉快的、迄今为止一直以残缺的、畸型的面貌出现的伟大昆体良的全部著作呢?我恳求你立即送给我,至少使我在瞑目之前能一睹为快!

” 《雄辩术原理》重新流传于世,立即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弗吉流斯为它作了注释,使它成为教育家们能普遍阅读的书籍。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人文主义者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雄辩大师 海边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每人一艘航船,昆体良也在其中。启航了,一开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干帆竞发,百舸争流。

划着,划着,人声慢慢减少,船影渐渐稀疏。昆体良仍然奋力摇橹,直驶前方,人更少了。最后,船来到水天相连;浩瀚无垠的一片汪洋之上。昆体良扫视了一下,隐约间看见只剩下一个同行者,他就是西塞罗,可是他已开始落帆停浆,停止前进了。

前路漫漫,无边无涯,只有昆体良的船只云帆高挂,直驶前方。他一边继续振臂摇桨,一边极目海天相接之处,决心要以西塞罗的终点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直到无能为力的时候。 这是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第12卷中对自己做的一个比喻;而划船人便是雄辩术的研究者。

当时的罗马,研究雄辩术的人很多,特别是西塞罗的《论雄辩家》一书影响极大。昆体良对西塞罗非常推崇,但并没有被他的光芒弄眩了眼睛,而是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加以审视。

他发现,西塞罗在论述对雄辩家的要求时,着眼点只在于雄辩能力,而不关心他们的道德品质。昆体良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弥补这一缺陷,在西塞罗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这就是他在比喻中要继续航行的路程。

昆体良生活的时代,罗马帝国已开始走向衰落。他痛切地感受到整个社会道德沉沦,许多上层人士品德败坏。因此,当他论述教育任务的时候,总是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他所要培养的雄辩家,善良是第一位的,雄辩术的完美是第二位的。

在他眼里,——个品德邪恶的入不可能成为完美的雄辩家,即使他们在法庭上胜诉,仍不配享有雄辩家的称号。真正的雄辩家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在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雄辩术,却用它来教唆犯罪,陷害无辜,与真理为敌,教授雄辩术的教师就不是给战士以武器;而是给强盗以屠刀。

如果上天赋予人以说话的能力,却被人用去犯罪,倒不如生来聋哑,没有理智的好。而要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的雄辩家,只有高尚的教师才能做到。

昆体良本人正是这样的榜样。 不仅如此,昆体良对以前的雄辩术理论只是以假定雄辩者已具备了足够的文化素养、没有涉及培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现象,提出对雄辩家的培养应从开始就奠定基础。

他突破高等教育的狭隘界限,讨论了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部问题。即要培养一个雄辩家,必须从咿呀学语开始,直到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另外,当时一些浅薄的雄辩术教师只着眼于雄辩的技术训练,认为只要在法庭上胜诉即可,不必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昆体良则力排众议,独辟蹊径,认为基础不深厚牢固,上层建筑迟早会坍塌,力主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尽可能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之上。

当然,昆体良还提出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观点。 正是这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昆体良从一个优秀的雄辩术教师进入到杰出的教育家行列,成为众多的雄辩术研究者中酌佼佼者,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反对体罚 在世界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伪教育家。体罚,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古埃及的谚语说:“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意思是必须打学生的背才能使他们听课。

谚语还说;“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意思是借鞭打来教学是神所确认的。一般人甚至把教育比作驯兽,把教鞭当作教育的同义语。即使到现在,在有的号称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对学生的体罚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和家长的支持。

但是,昆体良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明确提出反对体罚,说明他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昆体良反对体罚所持的理由是:1.体罚是残忍行为,是一种凌辱;2.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使体罚失去作用;3。

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业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4.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长大以后,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难以驾驭;5.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消沉。从上述昆体良反对体罚的理由中,可以看到他对儿童的深刻了解,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对正面教育的强调,以及对培养儿童生龙活虎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要求。

这些都是文艺复兴以后一切进步教育家追求的理想。(《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28页) 教学艺术 在公元一世纪,昆体良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见解。

他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昆体良论教育》,第94页)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中极有价值的遗产。

“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昆体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首先要求“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

”教师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学生就能“视教师如父母”,就为引导学生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种敬师的感情大大有助于进步,因为在这种感情影响之下,学生不仅将愉快地听讲,而且会相信教给他们的东西,愿意仿效教师。当汇集到学校去的时候,他们会愉快地、欢欣地聚合在一起;他们的错误被纠正时不会生气,他们受到称赞时会感到鼓舞;他们会以专心学习,努力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珍爱。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92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昆体良认为,“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测验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 善于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

他指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如果过于吹毛求疵,学生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后会憎恨他的功课,担心动辄出错,什么功课也不想做。”对于年幼的学生,在纠正他的错误时,教师的态度要和蔼。

昆体良说: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也要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学生作业的有些部分应受到赞扬,有些要马虎过去,有一些要重做,一定要说出重做的理由。有时在隐晦难解之处要加进教师的批语,以进行启发。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74至75页) 总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数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由此可见,一切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正是昆体良教学艺术思想的核心。(完)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若有《雄辩术原理》。 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

"具体来说,分成以下几阶段:  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

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 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 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 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 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   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

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

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