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销售案例 监管集中“亮剑” 整治销售误导顽疾

2019-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直以来,保险销售误导屡被社会诟病,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保险业形象,为此,监管部门对销售误导行为更是"零容忍",重拳"出击"这一顽疾.6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一口气连发9张罚单,其中一张罚单直指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存在欺骗投保人及欺骗保险人行为.误导销售案例 监管集中"亮剑" 整治销售误导顽疾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62号罚单显示,中国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因欺骗投保人及欺骗保险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五条,

一直以来,保险销售误导屡被社会诟病,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保险业形象,为此,监管部门对销售误导行为更是“零容忍”,重拳“出击”这一顽疾。6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一口气连发9张罚单,其中一张罚单直指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存在欺骗投保人及欺骗保险人行为。

误导销售案例 监管集中“亮剑” 整治销售误导顽疾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62号罚单显示,中国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因欺骗投保人及欺骗保险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五条,由此,上海银保监局要求责令改正,并合计处33万元罚款。

误导销售案例 监管集中“亮剑” 整治销售误导顽疾

根据《保险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有本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业务许可证。由此看出,监管对中国邮储银行上海分行的处罚力度较重。

误导销售案例 监管集中“亮剑” 整治销售误导顽疾

对于银保渠道出现的销售违规,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对记者表示,银保客户往往是有理财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他们更关注保险产品的“收益”,这容易导致销售人员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或对风险讲解不足。

而在今年以来,行业内针对保险销售误导以及欺骗投保人的处罚并不少见,例如,4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第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信美人寿保险相互社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以及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两项违规,累计被罚93万元。

又如3月18日,河北银保监局开出罚单,中信保诚保定中心支公司在微信群编发内容不实的保险营销宣传信息,涉嫌违法,遂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

另外,银保监会在3月向各人身险公司印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18年人身保险治理销售乱象打击非法经营专项行动有关情况的通报》,其中对销售方面夸大收益、保障范围,混淆经营主体,炒作停售限售,诱导客户退保等乱象进行了重点监管,同时多家保险公司被点名,例如中银三星天津分公司引用网络博客或搜索网站中未经核实的数据,片面强调重大疾病发生率,诱导客户购买产品等等。

同时,在今年各地银保监局也发布各类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受骗,例如深圳银保监局发布《以案说险: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分析》,提醒消费者谨防汽修单位利用保险消费者信息骗取保险金等等。

谈及此类销售乱象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销售误导以及欺骗投保人这类行为,若不加干预和解决,不仅将削弱保险行业诚信经营的基础,也将严重损害被保险人自身的合法利益,动摇保险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从而对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

为此,监管层相继出台的各类办法对欺骗投保人等销售违规进行监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在征求意见中,其中,将对代销保险产品的银行设置门槛,采取打分制,不及格的银行将被拒之门外。同时,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遏制保险中介市场上的违规销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