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屠格涅夫】一曲农民赞歌和爱情悲歌——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2019-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时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大自然,迷恋森林和田园.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试图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寻找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于是,野炊.徒步.露营.荒野求生等活动形式日益备受青睐.[罗亭屠格涅夫]一曲农民赞歌和爱情悲歌--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确实,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放松,还有许多感动和哲理.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名著<山居岁月>和<瓦尔登湖>至今不朽的原因,著名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著作的<猎人笔记

时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大自然,迷恋森林和田园。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试图穿过钢筋水泥的丛林,寻找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于是,野炊、徒步、露营、荒野求生等活动形式日益备受青睐。

【罗亭屠格涅夫】一曲农民赞歌和爱情悲歌——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确实,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放松,还有许多感动和哲理。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名著《山居岁月》和《瓦尔登湖》至今不朽的原因,著名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著作的《猎人笔记》更是经历了漫漫岁月的销蚀后依然光彩夺目。

翻开《猎人笔记》,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大自然带着绚丽的色彩和扑鼻的芳香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儿有璀璨的朝霞、轻纱般的薄雾、跳动着的篝火、蔚蓝的湖水、鹌鹑的啭啁……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色声香俱全,难怪托尔斯泰这样盛赞他的风景描写——"只要他写上两三笔,自然景物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屠格涅夫被誉为"描写大自然的圣手"。不置可否,笔者喜欢《猎人笔记》,就是从那美不胜收的大自然风光开始的。实际上,没有大自然的"猎人笔记"将不是真正的《猎人笔记》;从结构上说,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有时也成为作者刻画人物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当然,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头"的屠格涅夫,其作品的思想价值并不止于此。人们谈得较多的是,该书如何真实地反映出农奴制度下俄罗斯农民的悲惨命运。但笔者看到,屠格涅夫在描写农民不幸命运的同时,以更多的笔墨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才干、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力量,赞美了他们纯洁和善良的天性。

这种对俄罗斯农民诗意的描绘,是以往的或同一时代的作家几乎没有写过的,这与屠格涅夫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作家杨杰曾说,屠格涅夫的作品泛滥着贵族气质,"不管写一个农夫还是写一筐烂果子,都透着身穿燕尾服微微欠身的矜持劲儿"。这正是屠格涅夫作品的精神气质所在。

屠格涅夫的父亲曾是近卫重骑兵上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农奴主,脾气古怪,对自己的农奴冷酷无情。屠格涅夫怀着对农奴制的愤懑和对农民的同情,在许多随笔中写出一曲曲俄罗斯农民的赞美歌。

《猎人笔记》收揽了25篇随笔故事,书中首篇《霍尔和卡里内奇》则为这一曲曲赞歌定下了基调。霍尔虽是个农奴,但他生活态度积极,务实,勤俭持家,他拥有独家宅院,关心行政管理和国家体制,生了好几个健壮的孩子;而卡里内奇虽一无所有,孤身一人,但他天真浪漫,拥有不少特长,会念咒止血,能治惊风和狂犬病,会养蜂,还会吹拉弹唱。

他们俩虽个性特征异常鲜明,但团结友爱。他们不是那种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奴才,而是拥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在诸多篇章中,笔者对另一农民卡西扬的印象尤为深刻。卡西扬生活窘迫,他既没有家眷和产业,也没有固定的住处。他像是一位农民哲学家,他说"血是神圣的东西!血不能见到太阳,血要回避光……让血见光,是最大的罪恶。

"他胆敢质问地主老爷为什么要打死秧鸡,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打死它只是为了取乐",言语之间充满了同情与愤懑。他的个性特征与身陷溺水却不怕自己被淹死,反倒怕地主老爷发火的"小树枝儿"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

善良的卡西扬还收养照顾孤儿安奴什卡。他还一路乞讨去寻求真理,憧憬天下有个好地方,可以让穷苦人过上富裕公道的好生活,大有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慷慨胸襟。《活骷髅》一文中的农奴露凯丽娅也同样胸怀弱者,当地主老爷想帮她做些什么时,她婉拒了,只是希望帮忙转告地主老爷的母亲,乞求减轻农奴们的代役租。

露凯丽娅的善良及其遭遇让笔者读罢潸然泪下,或感动,或感伤。露凯丽娅曾是一位能歌善舞、聪明伶俐的漂亮女孩,她还拥有一份美丽的爱情。一次意外失足导致她瘫痪在床多年,活成了一具"活骷髅",美丽与爱情都离她远去。

屠格涅夫笔下一些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叶尔莫莱和磨坊夫妇》中的阿丽娜,《县城医生》中的安得列耶芙娜,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描写的爱情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解屠格涅夫的个人情感生活,知道他终身未娶,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夫人。而她是有夫之妇,而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多年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好关系。《屠格涅夫传》的作者莫洛亚说:"(屠格涅夫)对波利娜·维亚尔多显得有些骑士风度。且不管他们之间的交往究竟是友谊还是爱情,反正他体验过这种炽烈而又持久的感情。"

即便屠格列夫体验过这种感情,但他没有体验与其深爱的人终成眷属,无怪他笔下的爱情没有善终。读者可以理解为,这是对情感的一种变相报复,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只是遵照那些有体验和无体验的感觉从而进行创作。不过,也可以选择相信屠格涅夫自己所言:"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

"这说明,作家创作时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战胜了其对女性的偏爱,他笔下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局,是由19世纪40至7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决定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无论哪种,都不影响《猎人笔记》的艺术魅力,还有那看来漫不经心,却自然而然地把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即农民问题引进题材的艺术手法,看似率性,却又富含思想性,在这种看似散漫的结构中,串起一个个故事,打造出独具韵致的文学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