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考试题】国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2019-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答:国学最初指国立的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在古代,国学主要指以太学为代表的国立学校.2.国学的大体演进:答:总体来说分为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秦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具体来说分为:先秦有诸子百家,记载为九流十家.战国后期至秦汉,形成黄老和儒家两大学派.汉魏之际,玄学产生.中唐以前,道教佛教盛行.中唐以后灭佛,宋儒吸收佛教及思孟学派一些思想产生了宋明理学.清朝以修书为主,清末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国学概论考试题]国学概论复习题答案3.近代学者对国学

答:国学最初指国立的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在古代,国学主要指以太学为代表的国立学校。

2.国学的大体演进:

答:总体来说分为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秦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具体来说分为:先秦有诸子百家,记载为九流十家。战国后期至秦汉,形成黄老和儒家两大学派。汉魏之际,玄学产生。中唐以前,道教佛教盛行。中唐以后灭佛,宋儒吸收佛教及思孟学派一些思想产生了宋明理学。清朝以修书为主,清末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国学概论考试题】国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3.近代学者对国学的各种认识:

答:章太炎,钱玄同,刘师培,黄侃,胡适都以“国故”指代国学。其中章太炎指出国故分为语言学,文字学和诸子学三种。他们都以“旧”学问为故,都认为传统的东西需要保存,需要整理。除胡适外,其他人都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抛弃,还要一一研究。

【国学概论考试题】国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邓实,黄节,梅光迪,吴宓,等人则以“国粹”指代国学。他们所谓国粹,大体与“中体西用”之说一脉相承,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中学可以兼容西学。虽然过分强调了中学的作用,但也反映了他们担心中学固有精神消失的学术救亡观念。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人们普遍以国学指代中国的传统学术,其中汪震,王正己,胡朴安以西学东渐以前的学术传统定义国学,蔡尚思则以中国固有文化定义国学。

第二章:

1.六经或儒家经典的形成:

答:先秦时期,经书作为通行的基本典籍被广为流传,其中六经构成了学术的基础。经由孔子等修编传授直至两汉时期,《乐经》亡佚,剩余五经。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成为官学,最终形成。

2.孔子和六经的关系:

答:在秦汉时期六经典籍的传授和整理中,孔子的作用最大。孔子整理六经使其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础,同时使其完整和流传。他不仅把它们作为教材,而且还整理《春秋》,喜读《易》。经由孔子的整理和传授,这些学说更加接近儒家的价值体系,成为儒家思想的注解,这些经典被作为儒家的思想资源,儒家学说是以六经为基础阐发的。

3.今古文经学

相关知识:因为经学的版本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得到官方的认可。古文经指在景帝晚年,武帝初年所发现的古本,最初是用先秦文字撰写的。

由于武帝以后,经学不仅是单纯的学术,而参入了利禄之争,所以后起的古文经受到今文经学家的排挤和压制。至东汉中期,古经逐渐被人们认可,学术之士兼通古今文,两家的争论在东汉末期逐渐消失了。

今古文之争看是学术之争,实际上是利禄之争。今文服务于政治过分抬高儒学等,变得虚妄。但古学流于民间也过于繁琐,两家相合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