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向阳行走学校 “行走学校”的“行走”调查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6年,第一个开办行走教育机构的徐向阳,带着"一千公里定人生"的口号和戒尺亮相后,很快引来社会上的一片叫好声,"魔鬼教父"."教坛怪杰"等头衔时常见诸报端,徐所提倡的"择差教育"也红极一时.此后,行走学校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当时,实在是管不了了,只好把孩子送过去,让他吃吃苦."昨天,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江都的家长,"怎么说呢,有点效果吧--"一年多前,他把儿子送到淮安,参加了行

1996年,第一个开办行走教育机构的徐向阳,带着“一千公里定人生”的口号和戒尺亮相后,很快引来社会上的一片叫好声,“魔鬼教父”、“教坛怪杰”等头衔时常见诸报端,徐所提倡的“择差教育”也红极一时。此后,行走学校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

“当时,实在是管不了了,只好把孩子送过去,让他吃吃苦。”昨天,记者辗转找到了一位江都的家长,“怎么说呢,有点效果吧……”一年多前,他把儿子送到淮安,参加了行走训练,但效果不似他原先想象的那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家长都因为没法“管教”了,才将孩子送到行走学校,企望抓住最后一根“望子成龙”的救命稻草。

“从表面上看,这种学校多少会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但这些改变常常是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发生的。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孩子就会出现反弹。”多年从事学生心理研究的维扬区文教局团委书记杨荣举例说:有个心理老师曾跟踪过从行走学校出来的两名学员,当时两个孩子从行走学校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冲进网吧上网。一个月以后,就有孩子出现逃课、打架的情况。最终,其中一名孩子被学校开除学籍,连中考都没资格参加。

“工读学校的功能被削弱,主流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问题学生’成为一个谁都不愿意碰的包袱,行走教育的市场由此产生。”全国知名辅导员、教育专家徐国英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前,教育和矫治“问题孩子”的角色,一直由工读学校来扮演,但随着人们对“工读生”这个身份的歧视和排斥,工读学校也因生源短缺而逐渐衰落。

徐国英指出,行走教育实际上与《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背道而驰。“将问题孩子集中在一起教学是危险的,应尽快让他们回归主流教育。”这样的“矫正”,很可能进一步扭曲孩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