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竹子 他要用竹子造房子——双年展上的张永和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享有国际声誉的张永和是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国际上多次获奖.1956年他出生于北京,曾在美国的四所大学执教十余年,1996年回国.现主要从事"非常建筑"事务所的项目设计,同时主持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的教学研究工作.' 这次上海双年展,张永和是被邀请的两位建筑家之一,他的参展作品名为<上海新里弄住宅>.挑选这个作品事先可谓颇费苦心.上海美术馆老馆三楼的展厅,在印有张永和名字的标识旁确实只有三张图纸,它们被陈列在巨大的玻璃橱窗内,另一头有一个简单的小

享有国际声誉的张永和是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国际上多次获奖。1956年他出生于北京,曾在美国的四所大学执教十余年,1996年回国。现主要从事"非常建筑"事务所的项目设计,同时主持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的教学研究工作。' 这次上海双年展,张永和是被邀请的两位建筑家之一,他的参展作品名为《上海新里弄住宅》。挑选这个作品事先可谓颇费苦心。

上海美术馆老馆三楼的展厅,在印有张永和名字的标识旁确实只有三张图纸,它们被陈列在巨大的玻璃橱窗内,另一头有一个简单的小模型。图纸表达的是上海老石库门房子的邻里关系。张永和说,他所要展现的其实不可能只是几张图纸。

今年"十一"他曾携同夫人来过上海,看了场地后,临时改变了想法,决定结合展览场地做上海新里弄房子的概念设计作品,目的一来是为了更切合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海上·上海",二来也是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过于个人化。以增加普通百姓的参与和理解。其出发点其实只是想更接近普通民众,使他们更加关注建筑与城市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尽管这样做仍有对人们理解建筑语言的能力估计不足的可能。

在看场地时,张永和发现上海美术馆老馆三楼展厅通道的宽度很接近上海石库门老房子的尺度,两边的一排排展箱也类似城市空间的邻里关系,这促成了他以此为实验基地来模拟上海的城市空间。他在地上画了足尺的新弄堂房平面图,部分空间的剖面片段从材料到颜色与原展厅浑然一体,试图体现新与旧、内与外、传统与现代等现实空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配以概念模型和挂图。

按照惯例,建筑师的成名主要依靠在设计竞赛中获奖。要在上海美术馆的展出中作-个简单的呈示,对张永和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作为建筑师的张永和对空间的感觉是敏锐的,这种敏锐的感觉既可以拓展到现实空间,同时也可以施展到艺术空间。

张永和在上海美术馆的展厅中建造的足尺模型片段,与展厅若即若离。在展现方案"联系的邻里关系"这一亮点的同时,更带给"游"者别样的时空经验。习惯于传统视觉艺术欣赏的"观"众穿过了模型,并不觉得他们"看"到了。

而时空经验何尝不是一种体验艺术的方式,尤其对于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永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建筑学普及教育读本。上海双年展开幕当日,即11月6日,张永和就被授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以表彰他"在视觉艺术领域杰出的创造性成就"。

"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个奖,做的东西可能是展厅里最被忽视,的,得奖太意外了。"张永和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或许是因为我的东西与社会、历史、地域有联系吧。"本届上海双年展是中国首次接纳建筑与建筑师参加的艺术展,张永和虽然是海外当代艺术展的常客,这回能在本土参展并获得国际奖奖项,对于他也是全新的经历。

8日下午,他携同日本后现代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到同济大学办讲座。矶崎新是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弟子,在建筑手法上喜欢将老的元素拼贴成新的东西。

能邀请到他和张永和对同济学子来说也是一件幸事,以至于当日同济逸夫楼能容下三四百人的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门卫不得不禁止后来的人入内。 张永和演讲的时间不长,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几件作品:北京和南昌的席殊书屋、竹化城市、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其中重点介绍了他在今年7月至10月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参展作品-《竹化城市》(装置艺术)。

"竹化城市"是张永和近年来创作和思考的一个重心,他在考虑用竹子体现城市的管网系统,用竹子做作品,其中也有对环保生态的考虑,比如他所提倡的竹住宅使用的就是环保材料。张永和说,他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园子造在高层、多层的上头、里头。

他的一个作品就是用竹子做屏风,横向使用枯死的竹子,纵向使用可生长的竹子。曾经有地产商到他的"非常建筑"事务所,表示愿意出资用竹子建造一幢二十几层的高楼。对此,张永和认为技术上还有难度。但张永和目前确实在设想用竹子造一幢六层的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