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穴位治疗方法有哪些 为你解密几种安眠按穴手法

2018-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失眠是由于很多情况引起的,心脏病.脾胃失调.恐惧.抑郁症.肺病.受风引起的头疼.肩周炎.腰疼等均可造成失眠,看似无病却有病,在治疗上无法一概

失眠是由于很多情况引起的,心脏病、脾胃失调、恐惧、抑郁症、肺病、受风引起的头疼、肩周炎、腰疼等均可造成失眠,看似无病却有病,在治疗上无法一概而论。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经络不通,用药无功。”对防治失眠说个大概,具体情况还需具体解决。

头痛欲裂和失眠,三焦支沟为首选,心包内关与大陵;治疗失眠它当先。

有的时候由于生气动了肝胆之气,肝火在通过胆经排毒不畅的情况下,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三焦经逆势而上,而三焦经也是所主头面部的经络,遇到冲击必然会引起头痛、耳鸣等症状,此时它的“支沟穴”就会发挥作用了。“支者,分叉也;沟者,渠道也。”此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可以治疗肝火引起的耳鸣、耳聋、肋间岔气等症状,配合推揉腹部还能治疗便秘。

心肾交难入睡;心经之穴少海点“心肾不交”是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大多是由于肾阴亏损,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等症。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病的虚弱病心烦气躁揉少府:

脾经公孙助消化;顺气推腹法当然,常做噩梦揉厉兑;十个脚趾肚揉按。

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就是指如果肠胃不好的人,睡眠肯定不会很好。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按摩“公孙”穴(在脚内侧,也就是大脚趾关节后边有一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后的凹陷处),它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冲脉之会” 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同时也是脾经的“络穴”,是十分重要的穴位。“公孙者,辈分也。”脾经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意思是指本穴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风气,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此穴能调动脾经的运化能力,不仅能抑制胃酸和促进小肠蠕动,还能治疗妇科病,有通气和活血化瘀之效,如配合推腹法效果更好。

足底反射区内寻;失眠之点要瞧见,临睡之前敲带脉;肠胃无病寝则安。

常按摩足底反射区内的失眠点对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体能透支,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足底“失眠点”就会有所反应,“失眠点”有颗粒和疼痛的感觉。抹上按摩膏用手指骨节或拇指指肚按摩这个点,当按摩疼痛减轻时,晚上你就会有一个质量很好的睡眠。

另外,临睡前敲敲带脉,对改善肠胃功能会起到促进作用,那时您就能“吃得饱,睡得香”了。

一、头部按摩: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三十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三十次。

二、耳后的完骨穴:神经兴奋无法入眠时,刺激穴道相当有效。特别是压位于头后侧的完骨穴,可调节自律神经,具有诱睡之效。

三、印堂穴:推摩印堂穴,此穴位位于两眉正中央处。可用拇指推摩印堂穴2~3分钟。

四、脚底的失眠穴:脚底下有一个称为“失眠穴”的特殊穴位,此穴即为取回失去的睡眠之意,所以刺激它非常有效。失眠穴在脚后跟的中央,此穴可以拳头捶击刺激,轻轻地来回多捶几下。

五、经常按按百会穴可以达到清心健脑、行气活血的功效,对治疗失眠很有帮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找到百会穴的正确位置——头部的正中线上,即头顶正中央。在按摩穴位之前,要全身放松,闭目仰卧在床上。之后用右手拇指外侧或右手掌心,顺时针方向按揉百会穴3至5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六、三里穴:按揉足三里穴,此穴位位于犊鼻下三寸胫骨外缘一横指。用左右手分别按揉左、右足三里穴3至5分钟。

七、三阴交穴:按揉三阴交穴,此穴位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处。用拇指按揉左右三阴交穴各五分钟左右。

九、腹部按摩:临睡前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除有安眠功效外,还有健脾和胃助消化功效。

十、颈部按摩:以食指按摩耳后乳突旁凹陷安眠穴30次,拿捏颈项30次,以颈部有压迫感为度。

十一、足心按摩:晚上洗脚过后,以拇指按揉足心涌泉穴各90次,有强肾调肝安眠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