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何晓东 布尔津县 我们来了 怀着青春的梦想——记东北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

2018-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鸡尾"最高点的布尔津县,距离沈阳4302.9公里,路途很长,却依然无法阻挡那些怀揣梦想与激情的年轻人接过支教的旗帜.2011年7月28日,6个平均年龄为23岁的研究生:孟庆斌.何晓辰.殷娇.刘芳宇.王玮.牟俊生,来到了布尔津高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6个青年与1102个孩子相互信任,相互感动,相互温暖,一起成长,一起梦想,一段有关爱与奉献的记忆紧紧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鸡尾"最高点的布尔津县,距离沈阳4302.9公里,路途很长,却依然无法阻挡那些怀揣梦想与激情的年轻人接过支教的旗帜。2011年7月28日,6个平均年龄为23岁的研究生:孟庆斌、何晓辰、殷娇、刘芳宇、王玮、牟俊生,来到了布尔津高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6个青年与1102个孩子相互信任,相互感动,相互温暖,一起成长,一起梦想,一段有关爱与奉献的记忆紧紧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

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2011年,东北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立,此次研究生支教团由孟庆斌、何晓辰、王玮、牟俊生、殷娇、刘芳宇等六人组成。在这一年多的支教时间里,秉承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的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带着青春的梦想与激情回馈社会、奉献社会。

教书育人,我们也在成长

"勇挑重担,誓在基层实践中做有用之才",作为赴西部的志愿者,从辽宁到新疆,不单单是地域上的差异,更有心理认知及文化上的不同。为了尽快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融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6个年轻人开始了认真研读、学习《新疆"三史"读本》《新疆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新疆发展、历史、风土人情的材料,并且还坚持每周阅读新疆的报纸,为支教生活做好准备。

开学伊始,6名青年就迅速地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热切地参与到高一新生入学报到、交费、分班考试和军训的工作中。力争在与学生们同吃苦同欢乐中相识相知,为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而努力。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6名青年人积极主动地挑起教学的重任。

在高一年级地理老师临时请假的情况下,团长孟庆斌主动承担起高一8、9、10班的地理课教学任务;队员何晓辰担任起高一7、10班的语文课教学任务;队员王玮则负责5、7、8、9、10班的历史课教学;在学校紧缺政治教师的时候,队员殷娇主动要求承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布尔津高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当地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这给初到此地的6名非师范专业研究生带来了不少压力。他们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不熟悉、缺乏教学方法的锻炼及适应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上好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堂课,6名青年积极向布尔津高级中学的教师学习,总结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认真参加学校教师集体备课,听一节讲一节。

王玮笑谈:"为了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我从晚上9点开始备课,看视频资料,找相关课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多。

第二天的课效果不错,基本按照最初的预想实现,我把一些小故事和笑话穿插其中,很受孩子们的欢迎。"6个年轻人为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扎根基层 奉献西部"的诺言。

在课堂上,年轻的志愿者们理论联系实际,绞尽脑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语文老师何晓辰别出心裁地将音乐引入到了课堂教学。"授课时,有一篇名为《蜀道难》的文章要求学生背诵,可有几个学生怎么也背不下来,我就提示他们用说唱(RAP)的节奏背诵,没想到用RAP背诵《蜀道难》,竟然很押韵,孩子们边唱边笑,一会儿就背下来了。"何晓辰说。

精心备课,认真授课,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除了认真完成教研活动、备课、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等教学任务外,他们还努力创新教学方式,钻研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深入学生的实际,根据各班的生源状况,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班教学。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提高学生的成绩,他们主动参与到第二晚自习的管理工作中,遵守晚自习的值班制度,从不迟到、从未早退,认真负责。

"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我们还承担着许多学校的常规工作"队长孟庆斌介绍说,"我们还分别在教务处、党办、校办、总务处、德育处、教研室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发放2011届毕业生300余人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协助制定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参与学生代表大会并统计学生反馈的各方面意见;"送教下乡"的地区教科所专家的接待及准备工作;配合校总支书记和党办主任,创新学校党建活动形式,夯实组织工作基础……6名青年人用细心、耐心、恒心,高效地完成了这些日常管理的事务。

迄今,6名青年人共撰写布尔津县高级中学教育信息30份,共96篇;撰写计划、方案、统计、总结20余份,参与制定相关制度4个;参与组织实施包括"一反两讲"、"反邪教"等党建活动和主题教育学习活动5项;协助上级领导完成《布尔津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图纸的修改、标注工作;完成《布尔津高级中学新校区》所需办公、教学等设备、物资申请工作的录入、汇总……

巴斯德曾说过,关于成功,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和等待。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6名青年人所带班级成绩均位于同层次班级的前列,得到了领导与老师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都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所喜爱的老师。

2012年4月初的一天,孩子们心里明白支教老师就快走了,拉着老师们依依不舍地说:"老师,别走了,留下吧。"何晓辰开玩笑说:"研究生我还没念完,你们要是给我发毕业证,我就留下。"谁知,两节课以后,何晓辰真的收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

"一个学生拿一张纸给我画了个毕业证书,上面写着‘优秀毕业生何晓辰’,还不忘标明‘仅在七班通行’。"何晓辰说。拿着学生画的"毕业证",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一份爱心与关注,扶贫是持续的工作

作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份子,扶贫工作是6名青年人另一项重点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扶贫工作的途径特别窄。为此他们应用网络、多方联系,尽最大可能地拓宽扶贫工作的途径,为困难学生筹得御寒衣物及各种生活用品。

经过他们的坚持与努力,爱心人士为缺乏御寒衣物的困难学生增添了16件全新羽绒服和30件棉服;为学生增添包括笔、本、香皂、毛巾等价值数千元的学习生活用品。通过积极的网络宣传,目前他们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包裹30余批次,为爱心超市的正常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后,爱心超市已向学生发放数百件学习、体育、生活用品及衣服。2012年3月,6个年轻人走进了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第二中学,给小学部住宿生带去了全新的羽绒服、棉衣、各种学习生活用品,以及真诚的祝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了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弘扬传递奉献与爱心精神,6名年轻人持续开展捐书活动。2012年3月16日,他们利用课间操时间在高级中学学校图书室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千里献爱心,书籍传真情"的活动,共向布尔津高级中学捐赠各类全新图书400余册,总价值近两万元。

高级中学学生代表穆巴拉克激动地说:"感谢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党总支的哥哥姐姐们,感谢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能为我们提供这么大的帮助,丰富我们的学习资源,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读更多的课外书籍,不辜负远方哥哥姐姐们对我们的期望。"

对学生的每一次鼓励,就像是快马加鞭,能够让他们扬起风帆,继续努力学习。为了能够持续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6名年轻人有了在布尔津高级中学设立优秀学生助学金以帮助受助学生减轻生活压力,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想法。

通过网络宣传,学校9名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取得了"2009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叶树元"老先生近10万元资助。每学期开学时,资助人将直接把资助金打到6名年轻人为这些学生办理的银行卡上,直到大学二年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品德,怀抱感恩之心就像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6名年轻人深深地懂得这些道理,他们不忘教育受资助的同学感恩助人、与人为善,培养他们坚强乐观的精神与助人为乐品质。通过这种方式,6名年轻人坚信将会有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有益于社会的人。

事贵有恒,6名年轻人将继续努力联系扶贫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争取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队员们如是说。

放眼世界,感受生活,放飞梦想

狄德罗曾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培养可用的"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

基于此,6名年轻人在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积极地参加和组织各项校内外实践活动:承担主持人、场务、组织节目预选与彩排等工作;参加"布尔津县高级中学庆祝第27个教师节文艺演出";参加布尔津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晚会;担任校演讲比赛的评委老师。这些活动大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走进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他们在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在实际过程中锻炼着自己的各项能力。

为了向同学们介绍世界文化、知名高校、科技知识、自我安全保护等内容,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协商,6名年轻人围绕"感受城市"、"自护教育"这两个主题,定期地通过"大讲坛"和"制作展板"两种形式为孩子们举行"仰望星空"的梦想讲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祖国建设成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至今梦想讲坛系列创新型课堂已成功举办四期,主题分别为"人生规划与时间管理"、"为什么学习"、"树立理想、锤炼品格——党的知识教育"和"放飞理想,探究艺术真谛"。

孩子们的肯定便是一切付出的最好回报。高一十班的学生别尔克在听过"树立理想、锤炼品格——党的知识教育"课之后,在第二天遇到授课教师何晓辰时,他说"老师,原来党和国家给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投入了这么多,您要是不讲我们都不知道,我也要写入党申请书,也想入党"。

在观摩"梦想讲坛"课堂之后,高中夏丽萍副校长如此评价:"我们的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针对本校学生现状,着眼于培养可用的‘人’,也许很多学生走出校园上不了大学,但是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你们这种课堂正是我们学生需要的,以后要把这个课堂加入到正常的课外教学中来。"

播种知识,就是在播种希望。除了播种,我们还需要学会守护。"仰望星空"的梦想讲坛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帮助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希望也需要守护。为此,6名年轻人尽力地去解答那些利用课余时间到他们居住的房子来交流和学习的学生们的疑问,热情地为他们进行辅导。这个举动更使得他们与高中的各民族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2012年6月,离志愿者们结束支教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孩子们开始偷偷地给他们写信。6月7日,在志愿者们临走的前一天,他们收到了孩子们写好的信。6个青年人几乎是流着泪将信读完。孩子们在信里画他们的肖像,称赞他们的教学方法,希望他们以后能再来给他们授课。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满满的爱意与不舍。"看着孩子们清澈的双眼,拿着厚厚的几十封信,感觉心被什么东西撕扯着。因为有了这些孩子,才有了我在布尔津的最美好的回忆。"王玮回忆说。

心语

西部支教是播种,是收获。在新疆的一年,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兄长。他们听我们讲课,听我们说大学生活,听我们描述这个世界的样子,我们播种下的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基层工作的经历,这于我们而言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最后祝愿十四届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切顺利,越做越好。

——孟庆斌

在沈阳,我时常想起位于我的第二故乡布尔津县里的那个家。来自学生们的电话和短信,可以让我抛开各种疲惫,每当拾起那些支教日子里的回忆,我就特别开心。这一年,我得到了高中生颁发的"硕士证",爱上了"黑走马",学会了"冬不拉";这一年,那种被需要的满足感,是任何工作都给予不了的;这一年,让我知道,公益不是施舍和索取,而是互相成全;这一年,课上是师生情,课下是浓浓的友情,新疆的孩子们和我们注定不是彼此的过客,而是在远方值得牵挂的朋友。

——何晓辰

很荣幸能成为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份子,一年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或许只是几十分之一,但这一年的人生阅历却让我在西部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一种被需要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如今,布尔津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忙碌充实的工作和生活让我爱上了这片神圣的沃土。

教学零基础的我走上了讲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与互动,结识的同事们、师生们的感情让我记忆犹新。这一年让我成长,让我成熟,让我进步,让我学会沉着地思考问题,这一年让我对未来明确方向并充满信心,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王玮

支教生活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锻炼,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教师,但心里的那份爱心、决心和坚定的信心,一直在支持着我去实现支教的愿望。当自己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做一点奉献,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在别人的目光中得到认可和尊重,我感觉到生活过得很充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实践得来真切的体验和感悟,新疆的支教经历,将是我永恒的精神财富。

——牟俊生

返校读书的我,深深体会到过去一年的支教锻炼、实践学习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一年的支教生活不但给了我学以致用,用知识回报社会的机会,也使我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那年站在西部讲台上去影响当地孩子们的同时,我也被他们慢慢地影响改变着,回来读书以后,周围的同学都说我有了更足的学习动力,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虽然我距离新疆有4500多公里,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留意关于新疆的各方面消息,想念那里的学生,"支教一年、情存一生"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殷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由支教服务地重返校园将近3个月。对于我,支教虽已是历史,而志愿服务和新疆情节俨然已被刻进骨子里。我的支教经历也真的应了"用一年去做一件一辈子难忘的事"这句话。看似艰苦的环境、感觉遥远的地方,如果让我再次选择的话,我想我还是会坚决的选择服务新疆、支援西部。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新疆志愿服务一行的支持,让我有这不平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