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日本导师 日本建筑大师山本理显先生系列讲坛及国际交流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
5月17日,“日本建筑大师山本理显先生系列讲坛及国际交流活动”在四川大学拉开序幕。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四川省政府水资源规划及城建环保项目办施毅主任、成都市规划局王松涛副局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昀教授、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授藤井明先生等嘉宾出席此次国际交流活动。四川大学建环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西南各大设计院及高校的代表共五百余人参加活动。
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为大会致欢迎辞,他对日本建筑大师山本理显先生来川大作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的优秀中青年建筑师来川大参加此次活动表示热烈欢迎。
大会的第一个环节是题为“建筑创造未来”的主题演讲,由山本先生详细介绍其建筑理念及近年来的经典建筑作品。演讲结束后,来自全国的优秀中青年建筑师代表受邀登场,与建筑大师面对面交流。座谈会由北京大学王昀教授和四川大学胡昂教授主持,分别围绕“当代建筑设计与创作”和“当代建筑设计与教育”两大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来宾发言踊跃。
本次活动得到中建西南设计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成都市建筑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四川山鼎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的鼎力支持,中国新闻社、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华中建筑》杂志社等媒体专程到场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作为四川大学建筑学科的品牌系列活动,学校将相继邀请活跃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日本建筑大师,来校作“建筑大师主题演讲”及参加“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旨在推动四川大学建筑学科发展,增进西南地区建筑业界及教育界交流。
山本理顕教授介绍:
194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68年日本大学理工系建筑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研究科建筑专业学习,之后又进入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深造。1973年创立山本理显设计工场,开始进行建筑设计的相关活动。
早期的作品多以个人住宅为主,处女作“山川山莊”打破了一直以来住宅的概念,在一片大的屋顶下布局了各个房间。山本设计的住宅,布局合理地安排了各个房间的功能,同时又很好地表现了各住宅与连接它们的公共空间的关系。
达到这一效果是基于几何学的模型,能够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明快的空间构成。将这一模型运用在城市住宅中的还有他的其他作品,如“GAZEBO 1986”,“ROTUNDA 1987”等,这些作品让他获得了“1988年日本建筑学会奖(作品奖)”。
在集合住宅中,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表达了重视各房间功能的独立性。在“日本熊本市保田洼公寓”以及“东云CODAN集合住宅”中,他着眼于家庭与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各住户的公共空间的构想。
他还设计了不少公共建筑,包括岩出山町立岩出山中学(获得每日艺术奖 1998年)、琦玉县立大学(获得每日艺术奖 2001年)、公立函馆未来大学(获得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 2002年)等教育设施。这些设计都是将功能分化的空间,用线条等公共性非常高的动线连接构成,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性非常明快的建筑。
除此之外,他的设计还有“绿园都市 1992年”、“广岛西消防中西 2000年”、“横须贺美术馆 2007年”、“福生市政府办公大楼 2008年”等。
在中国,他设计了“北京建外SOHO 2004年”, “天津图书馆2012年”。现在设计的建筑位于瑞士的苏黎世机场附近,是一个大规模的综合体,正在建设中。
山本也展开过各种教育活动。他曾在工学院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日本大学、京都精华大学等校任教授,还在多个大学做过非常勤讲师。出版有《居住论 1993》、《建筑的可能性 山本理显的想象力 2006》、《地域社会圈主义 2013》、《权利的空间/空间的权利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设计 2015》等重要书籍。这些著作中提出的“地域社会圈”概念,成为东日本大地震后地域社区再生的有效指南。
山本的建筑基于对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两重构造的认识,认为在下层空间和上层空间之间,必须有一个介质来调整两者关系。而通过设计明确地表达出空间构造的结构特点是建筑家的责任也是社会性的义务。他的主张广泛地被年轻的建筑家所接受,成为了当代日本建筑界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