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肚子胀气是怎么回事 中西结合治腹胀

2018-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胃肠道内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气体,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应及时了解引起腹胀的病因.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属于肠胃功能紊乱症的一种症状,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吃东西时因讲话或饮食习

胃肠道内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气体,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应及时了解引起腹胀的病因。

腹胀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脉络暴露、腹皮绷急如鼓为特征,属于肠胃功能紊乱症的一种症状,其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如下: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吸入空气

吃东西时因讲话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

3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4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如果体内积聚的气体无法排出体外,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压力,使人产生胀气甚至疼痛的不适感。频繁地排气(俗称放屁)、打嗝、觉得腹胀或疼痛,是许多生活步调快、压力大的人,几乎每天发生的毛病,散布在人体消化道内的气体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外在的空气进入体内,当你滔滔不绝地说话、嚼口香糖、用吸管喝饮料,或囫囵吞枣地咽下食物时,不少空气也随着下肚。另一个来源是大肠内细菌分解食物过程中产生。

我们吃下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由各种消化酵素加以分解,最后大约90%%u6D88化完成后,在小肠中被吸收。其他不被小肠吸收的食物进入大肠后,就被大肠内的细菌分解利用。细菌分解食物,便会产生各种气体。人体内因为缺乏消化某些碳水化合物(例如寡糖类及多醣类)的酵素,所以,摄食这一类食物后,在小肠中不被消化,到大肠后便为肠菌所分解利用,然后产生大量气体。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腹胀不是什么大病,大多挺一挺,自行买些药来用。不过,自行用药对付腹胀有许多学问,要选用合适的药物,就应该对腹胀的治疗药物有更多的了解。

西医

如果两肋发胀、胃区饱满(即上腹部发胀)时,可选择促上消化道动力药。如吃助消化药,它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的张力,防止胃—食道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有效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不良反应小。要注意的是,孕妇及一岁以下儿童慎用,不宜与阿托品、颠茄合用。

若以中下腹胀为主、虚功多(屁多)、屁臭时,可选择消胀片。该药为全消化道促动力药,不仅可增进食管、胃肠的运动,而且也可以增强大小肠的蠕动。因此,在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消化不良时可以选用,而且在假性肠麻痹、便秘和肠胀气时也可服用。但需注意在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减量使用,孕妇、乳母、儿童慎用,消化道出血时禁用。

如果嗳气伴虚功多,还可用消胀片——含二甲硅油、氢氧化铝。可消除肠道中的泡沫,帮助排出气体。此外还可抑制肠内产气菌的生长,所以可以消气胀。

微生态制剂是由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其中含有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其次是乳酸杆菌。益生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调整结肠菌群、调节产气,治疗功能性腹胀,可明显减轻腹胀、饱感等不适症状。因可产一些有机酸使肠腔pH值下降,一方面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另一方面限制腐败菌的作用和调节水分,可作为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种选择。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三联菌培菲康(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金双歧(含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丽珠得乐(含双歧杆菌);整肠生(含地衣芽胞杆菌)。可以喝双歧杆菌的酸奶,

如果合理选用药物治疗,症状总不缓解,就不要再自治,要到医院求医,查明原因,因为很可能是有器质性病变了。

有些人胃肠道并没有过多的气体,也无腹水及腹部肿瘤,只是因为对气体产生的压力过于敏感,也经常会有腹胀的感觉,但是这类腹胀有一个特点,当他们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情时,腹胀的感觉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腹胀就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以消除腹胀的症状,临床上多用调理肠胃的制剂(肠胃调神剂)来增强胃肠的动力,已达到消除腹胀症状。

中医

1.中药汤剂:大柴胡汤加减。

方解:以黄芩、半夏清热燥湿,化痰降浊;大黄、枳实泻热通腑,行气导滞;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以止呕逆;柴胡配枳实使清升浊降,气顺而胀消;白芍配柴胡疏肝解郁,又可抑肝而护脾;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通腑导滞,和胃降逆,化痰消胀之功。

加减:热重者可加黄连,大便黏滞者可加苍术、厚朴、木香,便秘者可加芒硝。

亦可选用蒿芩清胆汤、凉膈散、东垣枳实导滞丸等方加减治疗。

2.耳穴贴压取穴:肝、十二指肠、小肠、艇中、三焦。

功效:诸穴合用具有疏肝解郁、化痰降气、调脏腑、助消化的作用。

3.针灸取穴:内庭、太冲、天枢、内关。

功效:诸穴合用具有清热降浊、理气宽中、行气化滞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