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两次大便正常吗 影响排便的因素都要哪些?

2018-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天都是早上,原来的时候每天都是一次的,很有规律.但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一次总不能解决问题,蹲再长时间也不行,分两次才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粪便,粪便俗

每天都是早上,原来的时候每天都是一次的,很有规律。但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一次总不能解决问题,蹲再长时间也不行,分两次才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粪便,粪便俗称大便,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新陈代谢不错,消化得挺快,如果拉肚子2次就太少了,只要保证拉出来是整条,而不是稀或者和痢疾就表示你的身体没有问题,至于需要两次可能和个人生理条件有关,也可以说和感觉有感,有时候没了就是没了再怎么也出不来,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站起来,然后活动一下,过一会向下的垂直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帮助你把这些东西给排除。

一天上几次大便正常?

一般1至2次。

每天能够清空是最好的。

我前一段时间经常去看病,跟我治疗的老医生,他大便是一天三次,她老婆是他的助手,她说:老医生,一天三次大便,这个非常好。老医生现在吃得好,睡得好,入睡快。精神也好!

只要不是拉肚子,次数越多越好,排得越多也越好。这样就不会宿便了。我们每天排泄的大便,并不是今天或是昨天的,是还要早些的。

一个人几天不吃东西,他的体内还有大量的宿便。因为经常去医院,有病人几天不吃,用针剂药物治疗,洗肠都可以洗出很多大便。

排便因素

1、哪些因素能影响排便反射:

影响排便反射产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进入直肠的粪便量过少,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小,致使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不产生冲动,因而亦无排便反射产生。这种情况多见于进食过少及进食过于精细者。

(2) 直肠对肠腔内的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不能产生冲动。这种情况见于长期不及时排便、经常灌肠或滥用泻剂者。

(3) 神经或脊髓受损,如多发性神经根炎、截瘫等病,使传导冲动的神经受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2、影响排便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排便过程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首先是影响便意产生的因素,另外是影响直肠排空的因素,前者已在“影响排便反射产生的因素”一题中作了介绍,不再赘述,有关影响直肠排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大脑皮层对便意的抑制,如工作紧张、外出旅行、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及过度劳累等均可使便意受到抑制,另外直肠的局部病变如痔疮、肛裂会引起大便疼痛,从而使大便受到大脑的抑制。

(2) 排便无力,如老年人、久病体虚者,由于膈肌、腹肌、肠平滑肌均收缩无力,缺乏推动粪便的力量。

3、正常人的排便有何差异:

正常人的排便差异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一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一次。

中医对正常人排便次数亦有论述:“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