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涛苹果醋 天坛医院冯涛: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4月9日,第五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爱人如己,启搏希望"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图为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涛讲解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新华网发 张斌 摄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涛致辞时表示: 帕金森这个疾病作为一个慢病治疗,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还有家属要有长期的准备,要长期跟它做斗争和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前一直通过药物来治疗帕金森病,随着一二十年脑起搏器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和路径.清华大学脑起搏器团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为我们患者提供了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爱人如己,启搏希望”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在清华大学启动。图为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涛讲解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新华网发 张斌 摄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涛致辞时表示: 帕金森这个疾病作为一个慢病治疗,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还有家属要有长期的准备,要长期跟它做斗争和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前一直通过药物来治疗帕金森病,随着一二十年脑起搏器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和路径。

清华大学脑起搏器团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为我们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设备。脑起搏器技术的应用在国内也深入人心,我来自于内科领域,在我们的患者群来说,十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对脑起搏器的认识并不是那么深刻,当然通过这么多年和张教授的交流合作,参与他的工作,包括患者的治疗过程也参与了很多,也发现了技术的力量,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改变生活是一个很大的力量。

脑起搏器在治疗领域上的一些进展也是非常新的,但是也有一些患者看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一个药物,任何一个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提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想怎么面对和解决,而不是很悲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做脑起搏器的时候,患者会提出一些问题,效果会不会好,这个技术会不会很安全。为什么提出这个疑问,就是因为他们碰到过一些病友曾经做过这项技术的,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所以他们也有疑问。我觉得这个非常好理解,因为任何一个手术或者家属都希望尽可能效果好,尽可能安全。

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要解决。 回顾一下整个国内做脑起搏器患者的情况,还有国外的一些情况发现,如果脑起搏器要想有一个好的结果和方向,通常有下面几个因素:

第一个,诊断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帕金森患者人群在中国有500万的患者,但是有很多的患者类似帕金森病,但是不是帕金森病,有很多。这个怎么判断,要有很多好的水平的医生来判断清楚。因为我们也碰到一些患者,在别的医院看到是帕金森,来到你们医院做手术,但是我们一看这个患者并不是典型的帕金森患者,我们会劝他不要去做了,但是如果病人非要做,做了以后效果不一定好,患者就抱怨,这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并不一定合适。

第二个,手术的技巧。手术的技巧是有一套诊断系统的,在很多地方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来完成的。有些医生认为这项技术并不是很复杂,就自己做了,但是质量控制不是很完善,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出现问题之后就会导致治疗效果并不太好,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技术本身难以推广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具体的细节,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座一些专家他们做得很多很好,而其他一些医院做得不是很好的原因。

第三个因素,传统技术。包括我认识的马尔教授做了很多工作,传动技术的一个应用。

第四个因素,药物的搭配。有些患者只关注脑起搏器,而没有关注药物,使得脑起搏器耗电很多,没有很好地掌控它。

第五个,手术的时机。因为我们知道帕金森病是一个慢病,在哪个阶段做手术是否更好更安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的问题。我们看到有些患者其实已经到了做手术的时机,他就很犹豫。然后到最后他想做了,我们会跟他讲你可能丧失了最佳的时机。

有些人非常想做,但是其实他又没那么重,我们会劝他嫌疑不要做。 因为这个时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一个共识。因为我们知道在治疗领域上其实有很多的经验问题,我喜欢这么用药,别的医生喜欢那么用药。

但是在学术界有一个共识,遵循一个准则。欧盟这个准则是被公认的,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做手术。基本上如果这个患者长期吃药,信号在衰退、在波动,或者出现一些生理障碍,或者出现一些震颤就要做手术,基本上是帕金森病做手术的时机出现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完善的准则,但是其实又是一个很模糊的准则。在什么时间做手术依然不是很明确的。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其实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科学问题,但是也没必要说得那么枯燥。药物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复杂,种类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控制得也不错,就没必要做手术,这是很明确的。

昨天我在医院会诊,那个老先生找我看病,已经有三年的病程,他说这个病让我很难受,我说你什么感觉,他说看报纸的时候,手有点抖。我说平时你干吗,他说平时可以打羽毛球,打网球,踢毽子,我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做手术,他说我想做,我说你没有必要做。

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在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度过了,这个时候就要调药,加种类,加剂量,这个时候有一个进展期,有一个波动。刚才我看到有两个朋友进来这个会场的时候就有这种表现,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就要考虑做手术。

有人会提到一个重点的问题,医生你还能给我调好症状吗,我还可以用药物给你调好症状,但是药物本身副作用很大,所以本身药物和副作用抵消掉了,这个时候做手术的时机已经到了,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是很多年以后做手术,还是结束用药之后做手术呢,这个以前是没有答案的。

刚才看到有三位患者打太极拳,但是这种打太极拳他们已经出现运动障碍加剧的问题,运动障碍加剧是立刻做手术还是几年以后做手术,哪个效果更好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这是很纠结的一个问题。

反过来讲,如果出现了运动波动甚至易动症,你开始可以通过忍耐,后期会出现平衡障碍、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等症状。,做手术效果也不会好的。 所以,如果我们在病人出现运动波动之后,但是还没有出现痴呆、构音障碍,在这个之前做手术才能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你非要去做,包括你的经济条件,你的心理准备好了没有,如果你想做手术了,你应该在出现运动障碍之后,尽早考虑这个事情,一定要在你出现跌倒、构音障碍、认知障碍之前去做手术,否则就丧失了治疗时机。

这是在国外一个团队做得非常深入、非常好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也不需要太深入,这个患者的特点就是有运动波动,但是运动波动并不太重,时间也不太长,这个时间可以小于三年,做手术结果会怎么样呢,装脑起搏器之后呢。

这些病人可能两年之后会发现优于单单吃药的结果,同样都是一样的患者,出现运动波动症了,有的患者装的脑起搏器,有的患者调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装脑起搏器的患者效果会优于调药的患者的。 推荐在严格筛查、平衡治疗之后,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时间窗,帕金森病可能会出现痴呆,你脑子里要有一个理念,这个手术与痴呆发生在赛跑。 还有年龄的分型与手术时机都有影响,但是这是医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还有就是受益以及后期的问题。帕金森病的病情大概也是十几年病情,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好的药物组合,在蜜月期之后进行一个脑起搏器植入,覆盖整个病程都往一个好的生活疗效和生活质量上靠拢。 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一旦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了运动波动和运动症,即使不严重,你应该做好考虑手术的准备工作,如果这个时候做效果会更好,更安全。

一旦出现了痴呆、构音障碍和智障的情况下,手术就不好做了。 所以也希望大家做好手术的时间窗,让大家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使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