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朱建华 朱建华:新疆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8岁,已经做到新疆媒体行业内很有声望的中层领导,继续往前走,可能会顺风顺水,在一路高歌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选择离开这一切,去一个自己完全陌生,又一片空白的行业呢?估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说不.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有勇气果断放弃,有信心重新开始,开始之后便一往无前,锲而不舍,最终在新的行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传统媒体曾经的主任记者,新疆互联网行业如今的领军人物,朱建华,就是这样一个勇于创新,有着魄力和卓识的人.是他带着天山网从一个只有五六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一个有百名员工,五个语种的八个版

38岁,已经做到新疆媒体行业内很有声望的中层领导,继续往前走,可能会顺风顺水,在一路高歌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选择离开这一切,去一个自己完全陌生,又一片空白的行业呢?估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说不。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有勇气果断放弃,有信心重新开始,开始之后便一往无前,锲而不舍,最终在新的行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传统媒体曾经的主任记者,新疆互联网行业如今的领军人物,朱建华,就是这样一个勇于创新,有着魄力和卓识的人。

是他带着天山网从一个只有五六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一个有百名员工,五个语种的八个版面、日点击量上千万人次的新疆门户网站。在他的领导下,天山网在疆内网络媒体中,建立了第一个维吾尔语新闻网站,第一个开通了手机报业务、第一个开通了微博业务,ALEXA全球网站排名居新疆民语网站之首。而他本人,也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得“地方网站十佳创新领军人物”的称号。

这样的一个人,这一切的成就,是怎么炼成的呢?他有着怎样超常的能力,又是怎么从一个网络世界的菜鸟,变成新疆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呢?

果断放弃 重新开始

2003年,新疆的互联网行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朱建华也还是新疆经济报的一位资深时政记者,每天负责着时政新闻部的日常工作。工作中很少接触网络的他,甚至连用电脑打字都不是很顺畅。第一次“触网”是看一位年轻的同事在聊天室聊天。

他们的神侃夹杂着谩骂,当时,网络并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真正对网络较系统深入了解,是看了李希光教授的《新闻学核心》之后,书中“来自虚拟空间的真实挑战”、“媒体的惟一出路:上网”深深地震撼了他。

当时,已成立了一年多的天山网,仍然还只是一个“小作坊”,五六位员工负责着网页上10多个栏目的简单更新。为把这个“小作坊”做大做强,上级领导要求从传统媒体抽调一位能干、得力的人来负责,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朱建华身上。

是走,还是留?走,前面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空间,但正是这未知对他充满了吸引力;留,会按部就班地在纸媒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但是将失去对新世界的探索的乐趣,失去可能的成功。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这个充满诱惑的新行业。

身体力行 从无到有

来到新的单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自己对电脑、对网络不够熟悉,买书、请教同事,在工作中学习,回家学习,周末、节假日也在学习工作;编辑们不会写稿子,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一点一点地教;员工福利待遇低,他向上级反映提高基本工资,又自己出去拉广告为员工争取福利……提起刚开始那几年,网站的老员工都说忘不了两件事情。

他们说,由于网站刚开始只是转载新闻,编辑们都没有出去采访、自己写过稿子。偶尔有一些活动需要记者出去采访,他们也很为写稿子犯愁。

朱总编来后,不但鼓励他们出去采访、写稿,还亲自为他们修改稿子。不论是写上一句话还是两句话,不论写得多么糟糕,拿到朱总编那里,他都可以耐心地修改。有的人只写了几句话的一个稿子,他也能在问清情况后,与记者一起,一边分析,一边修改,最终改成一篇完整的稿子,并且只署记者的名字。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一些老员工记忆犹新的。网站刚开始工资很低,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福利。朱总编来后,了解到这个情况,马上向上级领导反映了问题,并且自己出去寻找广告客户,希望通过做经营来提高员工们的福利。“天山网的第一个广告客户,我们的第一批福利,都是朱总编给我们带来的。

”天山网的一名老员工说,她现在还记得,当时总编辑拉来了一个牛奶的广告,虽然到最后,广告主是通过抵值的形式支付广告费的,但是那一年,网站员工第一次像别的单位一样,有了自己的福利,虽然只是几箱牛奶,但是他们感觉到了希望,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好领导,知道单位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了。

限于当时的人员技术水平、软硬件环境、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朱建华带领天山网最初选择了走新闻突破之路。在新闻业务建设上,以“快、全、质、特”站稳脚跟。力求快,快是网络的生命;全,就是做成最全的新疆新闻;质,通过独具慧眼的再编辑能力,提高新闻的质量。特,就是立足新疆,办出特色。

经过几年的建设,天山网建立了一支较强的采编队伍,不但转载、集纳新闻,还积极参与新疆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采访报道,疆内发生的事件,不论是时政、经济类,还是突发事件,天山网采编团队都能第一时间采访、发稿,80%的事件,天山网都能当天采访,当天发稿。一些重大的活动,还派出直播团队,进行图文、视频直播,拓宽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让网民不但能够看新闻,还能够听新闻。

新疆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做好汉文网站的同时,为适应对外宣传新疆的需要,近几年,天山网加大了多语种建设的力度,开发了维吾尔文版、哈萨克文版软件,实现了阿拉伯文字、斯拉夫文字和拉丁文字的三种维吾尔文字、哈萨克文字网上转换,属疆内首创,使世界各地使用各种文字的维吾尔网民、哈萨克网民都能及时了解新疆信息,加强了互联网上新疆的声音。

此外,天山网还利用多种文字转化优势,着力在完善功能设置、增强兼容性和丰富信息量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集了文字、图片、音视频发布为一体的维吾尔语网络平台。

思维超前 敢想敢做

Web2.0时代,是全民参与网络建设的时代,早在2004年,朱建华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互联网发展的这一趋势。他认为Web2.0改变了用户旁观者的地位,它更强调的是“参与”、“互动”。让网友长久想参与的欲望得以实现,网友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在2006年媒体对他的专访中,他就提出,在网站内容建设的层面,Web2.0的深意是调动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共建内容,构建大众创造的内容——“民生新闻”。

为此,他带领天山网抢抓机遇,陆续开通了论坛、博客、视听频道、微博等互动功能的应用,积极发展手机短信、彩信、WAP等新媒体业务。目前,天山网社区涵盖了论坛、家园、微博、分类、圈子、相册、视觉、户外、图库、博客、贴吧、游戏、充值、彩票、直播等种类繁多的多项应用;《新疆手机报》、《天山手机报》等新介质媒体正在拓宽和延伸报道方式;天山访谈、天山直播等音视频栏目正在丰富网站多媒体内容。

此外,天山网还推出了新疆首张新疆数字报刊;适应3G发展创办了“手机天山网”等新介质媒体;创办《看新疆》电子杂志。

2006年,他曾提出,中国3G市场的启动,将带给整个通信产业链,IT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国际、国内的参与者以巨大的商机。对传统信息的传播将会起到更大的促进,电子书、电子报、网视台等新兴传播手段和工具的出现将会使信息传播更加迅捷。

传统信息提供商也应该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和工具。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带领团队创立了新疆第一份彩信类手机报,也是在全国省级媒体中,最早一批开办彩信手机报的媒体。当时,很多人还不能意识到这样一份以彩信形式,在手机上阅览的“报纸”,能有多大的力量。

在他的指导下,这个刚刚成立的新媒体确定了及时、准确、权威的办报方针,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8点准时将最新鲜的新闻和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及时发送到读者的手机上。很多读者从刚开始的“订阅一份试试看”,变成了“每天早上离不开”,这个新兴的媒体受众,也从最初的几百名免费赠阅用户,发展到现在覆盖全国全疆的30万的用户群体。

慧眼用人 平易近人

朱建华曾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我的职责就是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激情释放出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主政天山网8年多来,他用人不唯亲、不唯谗,不偏听、不偏信,总是能发现每个员工的长处,容忍员工在工作以外的脾气和缺点。

他评价员工只有一个标准:工作做得是否够好。因此在他的影响下,不论是从最初的几个人,还是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天山网整个团队的氛围都很健康向上,没有小报告,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团结一致做好工作的想法。一个任务分配下去,每个人想的都是怎样最好地完成任务。

工作中的“伯乐”,在私下里却是一个低调,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大哥。什么时候跟他打招呼,他都是一副亲切的笑脸;什么事情找到他,他都能为你出谋划策;他的办公室,任何人敲敲门就能进去。他有一个著名的“抻着脖子,可怜巴巴等饭吃”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他和单位员工出去聚餐,在农家乐里,20个人不分领导员工的随意坐了2桌,服务员上菜的时候,先上了离门口近的那一桌,这桌人看到菜上来后,拿起筷子就大吃了起来,完全忘记了他们的领导还在另一个桌子上。

等了半天,第二桌的菜还没用上来,只见朱建华“抻着脖子,两只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快朵颐的另一桌同事”(事后有员工形容道)。“朱总,哈哈,你来我们这边吃吧!”发现这种情况的员工,亲切又“没用眼色”地吆喝道。

兢兢业业 忘我工作

接手天山网的工作后,朱建华每天几乎都是早早到单位,几乎最后一个离开单位。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单位日常内容监控、经营管理、不断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手机报开通后,他还每天早上7点起床审核手机报。每个周末,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也在加班。

“别人说我很敬业,其实我只是热爱这份事业,尽力把它做完美些。我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包括节假日。对此,妻子和孩子也有埋怨,怨我陪他们的时间少,我心里也很愧疚。无奈,上级交给这项任务,互联网发展又日新月异,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研究,搞网络宣传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要时刻盯紧,不敢稍有懈怠。”——这就是他的想法,那么朴素,却又饱含深情。

是的,只是因为热爱,只是因为要做就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