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康普顿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访谈菲利普·罗斯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美国作家.她成长于纽约郊区的工人阶级家庭,1963发表首部作品,自此之后发表了5部长篇小说.她的小说<他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Black Water (1992), What I Lived For (1994), 和 Blonde (2000)被提名普利策奖.欧茨以多产而闻名,被认为是19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3.19-),美国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曾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美国作家。她成长于纽约郊区的工人阶级家庭,1963发表首部作品,自此之后发表了5部长篇小说。她的小说《他们》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Black Water (1992), What I Lived For (1994), 和 Blonde (2000)被提名普利策奖。

欧茨以多产而闻名,被认为是19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3.19—),美国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1959)一举成名(该书获1966年美国全国图书奖)。

两位文坛大师的对话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访谈菲利普·罗斯

金万锋 译

【译者前言】《安大略评论》( Ontario Review) 1974 年创刊号上刊登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菲利普·罗斯的一次访谈,就罗斯的自我认识、与其他作家和批评界的关系、创作主题、对女性的看法、创作态度( 彻底的游戏状态与致命的严肃关怀) 等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两位文坛大师的这次对话对于我们理解罗斯的前期创作,甚至是整个创作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深入探究罗斯作品魅力的一把钥匙。

欧茨: 您的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于1960年获得了美国文学界最具盛名的奖项——国家图书奖,当时您只有二十七岁。几年后,您的第四部作品《波特诺的怨诉》在获得批评界和读者高度认可的同时,也给您带来了恶名,我想这一定改变了您的个人生活,改变了您对自己作为具有强大公众“影响力”作家的认识。

您是否认为您的声望加深了你对生活的阅历感、反讽性与深刻性的认识? 抑或促使您了解了更多的人情世事? 抑或忍受来自其他人的怪异投射( bizarre projections) 有时已经超出了您的承受范围?

罗斯: 我的声望——与对我作品的赞誉相反——是我设法敬而远之的东西。当然,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滥觞于《波特诺的怨诉》,掺杂着由其“自白式”叙事策略所引起的种种幻想,同时也导源于它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仅此而已,因为我除了出版作品外,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公众”生活而言。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牺牲,因为我从来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我也没有那份闲情逸致——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我会从事小说创作( 而不是表演行业,我读大学时曾一度对它很痴迷) ,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作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这一事实。

我享受独处的乐趣,就像我的一些朋友喜欢参加宴会一样。它给了我极大的个人自由和对存在的切肤体验——当然,它也为我提供了安静的氛围和休憩的场所来开动想象力,以便完成工作。成为陌生人幻想的对象对我毫无乐趣可言,而那恰恰是你所说的名望中所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