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华专访 本网专稿:访著名配音艺术家丁建华、乔榛

2017-1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即时播报记者王虎.实习生柳田报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北京的大地,在迎接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5月4日晚,以全新艺术理念打造的多媒体诗歌朗诵会<红色箴言>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台"磨剑"四年.演出逾百场的诗歌朗诵会,对首都观众既是一席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演出之前,作为主创人员,两位杰出的配音艺术家――丁建华和乔榛,在北京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讲述了<红色箴言>的创作故事和他们的心路历程.时代呼唤精神的力量关于<红色箴言>

即时播报记者王虎、实习生柳田报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北京的大地,在迎接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5月4日晚,以全新艺术理念打造的多媒体诗歌朗诵会《红色箴言》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台“磨剑”四年、演出逾百场的诗歌朗诵会,对首都观众既是一席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演出之前,作为主创人员,两位杰出的配音艺术家――丁建华和乔榛,在北京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讲述了《红色箴言》的创作故事和他们的心路历程。

时代呼唤精神的力量

关于《红色箴言》的缘起,乔榛回忆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丁建华和他创作的《天作之合》。当时,他们希望借此创造一种以语言艺术为主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一个新的剧种。为此,他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却因为经费等原因被迫搁浅。

所以,一个课题摆到了面前:高雅的、有深度的艺术形式如何才能让观众和市场接受?经与多方人士反复讨论,决定创作出一台以烈士诗词、遗作为主要内容的朗诵剧,大家认为,这可能比较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方方面面的主创人员从大量的作品中,精选出李大钊、杨开慧、叶挺、方志敏等先烈的十几篇作品,重新编排为启蒙、真爱、曙光等章节,并配之以多媒体等表现形式,《红色箴言》就诞生了。

谈到对“箴言”的理解,丁建华说,先烈们的这些“箴言”常常体现为一种承诺,许多革命先辈往往就是为了一句“叔叔阿姨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而奔赴疆场、慷慨赴死。所以,用“箴言”二字是想表现先烈们的一种情怀、信念和境界。

丁建华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忙碌、对价值的追求也更加多元。这个时候,时代需要呼唤精神的力量、大众需要精神的洗礼。经济发展了,软实力要跟上。艺术家就是要尽可能地用艺术去呼唤雄健的精神、净化人们的心灵。创作《红色箴言》不是想拯救什么,而是希望通过它激励现代人走上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成为真正有文化、有品位、全面发展的人。

主旋律作品同样可以具有艺术魅力

据丁建华、乔榛介绍,为了创作出让观众喜爱主旋律作品,《红色箴言》的主创人员注重把革命先烈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展现他们出于对爱、信仰和人性的不懈追求,而去从事革命事业、实现革命理想。所以很多作品都充满人情味,人物形象丰满。

创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丁建华说,没有政府精神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扶持就没有《红色箴言》。上海市委对《红色箴言》的创作非常重视,大到桥段的表现手法,小到服装设计的细节,有关领导都曾提出过修改意见,要求把“不留遗憾、不留瑕疵”的作品奉献给全国人民。

对主创人员而言,先烈们的高尚情操成为激励他们忘我投入的强大动力。就在今年3月,乔榛突发心肌梗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情况一度十分危险。听说本次演出,他表态“这活动不能不去”,就在病房中开始了这次演出的准备工作。

四年前,《红色箴言》上演之初,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丁建华回忆说。虽然有了著名艺术家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仍不叫座,一开始还需要组织观众观看。没想到的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观众带着疑惑走进剧场、带着激动走出来的现象。

一些年纪大的人说,他们在台下坐不住,很想上台和演员一同朗诵这些震撼心灵的篇目。一些少年儿童也在留言墙上写下:是爷爷奶奶这一辈人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我们以后要学会孝顺,要好好学习知识。

很多观众认为“谁说主旋律作品没人看,只要有艺术魅力,就会有人看”,“《红色箴言》完全可以走向市场”! 观众反响的热烈程度大大增强了创作人员的信心。他们相信在每一个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时刻,都能上演《红色箴言》。

现在,主创团队的打算是做一次“红色之旅”,在今年的9、10月份到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去演。因为那里几乎每个人都可背诵一些先烈的诗作,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和欣赏热情,是特别有人气的地方。最后,丁建华、乔榛表示:实践证明“主旋律作品同样可以有艺术魅力和市场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