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老公 写给谢涛老师的一封信——“于成龙”观后感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您好!我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学生,祖籍山西临汾,因从小受家人的影响和本地风俗习惯的熏陶,自小就经常被爷爷奶奶领着去看戏,蒲剧.上党梆子.晋剧,一直就被我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后来上了高中,大学到了香港之后接触戏曲的机会便越来越少,第一次现场看老师您的戏是在2013年寒假回老家路过太原的时候,恰逢老师您的<烂柯山下>演出,便兴致勃勃地买票去看了,整场演出一气呵成,看得我激动万分!从此便成了一个真正的涛迷.随后我便开始收集老师您的所有作品,从网上下载,到音像店里购买,从传统戏<三关点帅

您好!我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名学生,祖籍山西临汾,因从小受家人的影响和本地风俗习惯的熏陶,自小就经常被爷爷奶奶领着去看戏,蒲剧、上党梆子、晋剧,一直就被我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后来上了高中,大学到了香港之后接触戏曲的机会便越来越少,第一次现场看老师您的戏是在2013年寒假回老家路过太原的时候,恰逢老师您的《烂柯山下》演出,便兴致勃勃地买票去看了,整场演出一气呵成,看得我激动万分!

从此便成了一个真正的涛迷。

随后我便开始收集老师您的所有作品,从网上下载,到音像店里购买,从传统戏《三关点帅》《齐王拉马》《蝴蝶杯》到后来的《丁果仙》《范进中举》《烂柯山下》《傅山进京》等等,开学后带着您的戏碟到了学校用随身DVD反复的欣赏,一遍又一遍,真是美妙绝伦,越看越喜欢。也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大,从此也便爱上了您。

这次我随我们的老师到西安访学,恰逢中国第11届艺术节在古都西安举办,听当地的媒体报道说老师您的新作《于成龙》在西安参加演出更是兴奋不已,毫不犹豫地邀请我的老师和我一起去看戏,便买了21号晚上的戏票去一睹老师的风采。距离上次亲眼现场看老师的表演已经时隔三年了,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缘分能够在这次西安的学习过程中巧遇。

“我的宝贝”

21号的西安,天阴沉沉的,前一天的大雨洗礼了这座古城,天气变得阴沉、压抑,但却也难掩古城的文化气息……距离晚上7:30开演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和我的老师便早早的来到西安庆华文化宫—也是老师您这次演出的剧场。

之所以来这么早是因为听说昨天《于成龙》演出很热烈、反响特别好,一票难求。怕堵车、怕人太多所以早来了剧场,剧场位置虽然离市区很远,但开演前两小时便有很多观众早早的慕名而来,为了一睹该剧的风采和老师您的表演。闲聊中了解到很多观众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和我们一起走进大门的是一帮从福州赶来的涛迷,也许也和我一样想亲眼目睹老师的现场表演。

开演前剧场前厅外广场上早已密密麻麻、人头窜动,人们纷纷在大幅剧照前合影留念、仔细翻阅着节目单。距离开演还剩不到5分钟,剧场里已座无虚席,满满当当。随着柔和而又熟悉的曲调,戏开始了,您刚一出场便夺得了现场观众的碰头彩,一片叫好声!当您乘着小船慢悠悠地驶出来的时候,当我看到剃了一头秀发的您,我心里不时的酸楚楚的,但看到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于成龙”时心里倒也一阵安慰。

“谢老师我来啦”

因为我是文科学生,平时对文学典故、人物传记比较感兴趣,这次对“于成龙”的好奇心很大,因为在这次巧遇之前《于成龙》的好评早已耳闻,甚至很多香港老师也频频夸赞,您的大名也早已传遍祖国各地。第一次听说《于成龙》好像是在去年该剧参加晋京展演之后,首都各大媒体报刊纷纷赞赏,没想到今日如我所愿现场欣赏。

观看的过程当中,现场所有的观众都被深深地吸引,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舞台上的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该剧作者为把于成龙的形象刻画的完整、丰满,巧妙地运用了很多人物写作的手法,将于成龙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多侧面展示了出来。

该剧的背景也与以往大家所认为的廉吏故事有所不同,很独特的选取了一段于成龙被罢免官职之后又为民请命,拯救一方黎民于水火的故事。把于成龙大义肝胆、诙谐轻松、不为名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该剧的作者真是牛!!!

我还想说说该剧的导演,可以说这部戏是我这些年看过的戏里面最真实的一部戏,虽然用了很多戏曲舞台上的标签手法和戏曲程式化的手段展示,但看该剧也有种看话剧的感觉,所以该剧的导演一定不是一位单纯的戏曲导演,一定有很深的舞台和生活经历,猜不错的话一定也是一位很出色的话剧、舞台剧的导演,导演手法甚嘉,巧妙表现了戏曲又似乎不像戏曲,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高于戏曲。

比如第二场“智赚蠹吏”和第四场“单骑上山”,导演的手法很生活化、很有人情味,不俗不媚、不炫技不炫唱,而是真实表达人物内心,这两场戏真的太棒了,从现场观众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很成功!

能够带观众入戏,立斩捕头时的叫好声,安抚起义百姓时的泪水,这一切都被导演的“抓人心手法”和老师您的“入人心表达”,诠释地出神入化。

“谢老师我来啦”

老师您的这个于成龙不同于其他的于成龙,当今现实意义催生下的“命题作文”大多千篇一律、歌功颂德、惩治腐败、严肃法纪,而老师的这部“于成龙”不是明着表达这些思想,而是渗透到戏里,人物性格里,巧妙地将它转变为人物的情感、作为、内心活动和实际行动,这样更暖心、更直击人心、更触发深思……

最后一段的核心唱段 ,于公依然手持酒壶,一一送别身边亲人,跪地遥喊“娘亲”时,我已哭成了泪人,您把于成龙这个花甲老人宦海沉浮几十年的生活演到了自己心里,那时刻我真把台上那个剃去了一头秀发,贴上头套和胡须的您当成了于成龙。

戏末,一身白衣素服的于成龙依然手不离酒,和眇道长乘舟而去,坦然自得、心怀天下。舞台中间的幕片全部升起的时候,舞台深处波光粼粼的水波,配合两身白衣的于公和眇道长,两束追光向远方,慢慢走去的那种开阔的胸襟、目及远方心系百姓的胸怀,都被诠释的滴水不漏。一同来看戏的寂静仪老师直呼:美哉!大意境!大手笔!好戏!第一次看戏,第一次看的就是这么好的戏!太棒了!

“谢老师我来啦”

我也为我们家乡能有这样的好戏,能有您这样的艺术家,为我们山西文化、为晋剧的发扬光大,而做出的努力而感到钦佩。衷心地希望老师您保重身体,多出好戏,有机会一定带着戏到香港,我一定带着我的同学们去看,也让他们也一同感受你的魅力,戏曲的魅力!最后祝愿《于成龙》在第11届中国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