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五次回桑植

2018-03-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79年6月,年近七旬.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第一次回到阔别44年的家乡.这次他是利用休假机会回乡的.廖汉生一行6月5日从南京出发,经南昌.长沙.常德等地于19日回到桑植县.同来的有廖汉生夫人柏林.儿子廖建军.贺龙女儿贺晓明等.家乡群众听说廖汉生回来了,都想来看看他,与他说说话.6月20日上午,廖汉生来到县百货公司门口的十字路口时,一下子围拢了许多群众.廖汉生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用家乡话自我介绍说"乡亲们,你们好!我是廖汉生,桑植桥自弯的人,当年的红军,自1935年从桑植出发长征,离开桑植4

1979年6月,年近七旬、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第一次回到阔别44年的家乡。这次他是利用休假机会回乡的。廖汉生一行6月5日从南京出发,经南昌、长沙、常德等地于19日回到桑植县。同来的有廖汉生夫人柏林、儿子廖建军、贺龙女儿贺晓明等。

家乡群众听说廖汉生回来了,都想来看看他,与他说说话。6月20日上午,廖汉生来到县百货公司门口的十字路口时,一下子围拢了许多群众。廖汉生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用家乡话自我介绍说“乡亲们,你们好!我是廖汉生,桑植桥自弯的人,当年的红军,自1935年从桑植出发长征,离开桑植40多年了,现在回来看看你们,向你们问好!

”说着拉着贺龙女儿贺晓明的手说:“她就是贺龙的女儿贺晓明。你们看,她长得像不像她爸爸?”“像!”群众异口同声地说。群众一下子活跃起来,气氛十分热烈。

随后,廖汉生离开县城,前往烈士陵园瞻仰。在看到历史照片和说明时,廖汉生说:“贺桂儒的‘儒’字不对吧?应是女字着个口字‘如’(贺桂如,红四军一团团长,1929年9月在庄尔坪战斗中牺牲);王丙南的‘丙’字也不对,应该有个火旁。”之后,廖汉生对王炳南大儿子王盛林红军身份确认一事作了指示。

返回县城时,他萌发了涉澧水回城的念头,于是对陪同的县委书记李忠说:“还是当年打仗时涉过这打河,几十年了,想再体会一下。”李忠担心他受不了,廖汉生却说:“别看我年岁大了,当年功夫还有一点,踩水过河没问题。”县领导考虑到柏林、贺晓明涉水有困难,建议他们还是乘车返回县城。

6月20日下午,廖汉生首先来到桑植一中,深入教研室、教室,和师生亲切交谈。他风趣地说:“我跟你们是校友,我大概是1921年、1922年、1923年在这里读了两年半书。1934年、1935年的时候,这里还是红军学校,你们要发扬革命传统,培养人才,把我们中国的新一代培养得更好,把学校办好!”

之后,廖汉生又参加了与桑植老红军座谈会。会上,他告诫老红军说“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强调要解决粮食问题。我们有的人有子女,首先就想找个工作,才有出息,当农民就不行,当农民低人一等,这个思想不对,大家都要吃粮食嘛!现在的青年人要好好教育。”

这天,廖汉生还接见了县委机关各部委办负责同志和局以上领导,对与会同志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桑植人民为革命流了血,流了汗,红军时期参加红军的有1.2万多人哪!现在剩下的人不多了,现在还在工作的,不到10个人。希望各位在桑植县工作的同志,要保持和发扬革命传统。把桑植的生产、建设工作搞得更好。”

6月21日上午,廖汉生一行前往洪家关瞻仰了贺龙同志故居,参观了贺龙生平陈列馆。他在看到贺英的照片时说“贺五妹的‘妹’字要改成‘姐’字,当时游击队员不是都亲切地称她贺五姐吗?她的私章是我管的。”在贺龙桥上与群众谈话时,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面见廖汉生时,问廖汉生还认不认识她,廖汉生风趣地说:“怎么不认识呢?当年你结婚时,我还闹过洞房呢!

你年轻的时候好漂亮啊!好乖啊!”一席话把那位老大娘逗乐了,在场的人也都笑了。

之后,廖汉生又参观了贺龙中学、敬老院,向贺锦斋烈士墓敬献了花圈。返回乡政府时,他特意走了一段田埂路。柏林不习惯走田埂路,廖汉生便牵着柏林的手,边走边说:“当年这些田埂路我不知走了多少次,像走大路一样。”走着走着,他不禁感慨起来:“在我的印象中,洪家关是个大地方,可这次一看,怎么这么小?现在的洪家关好像比过去的洪家关变小了。”

廖汉生和夫人柏林还前往泉峪向廖汉生的前妻墓敬献了花圈。

中午,廖汉生前往自己的家乡桥自弯看望亲生女儿廖春莲,并在女儿家吃了午饭。廖春莲指着公爹向廖汉生介绍:“这是我爸爸!”廖汉生笑着重复遣“哦!这是我爸爸!这是我爸爸!”在女儿家,他反复嘱咐女儿、外孙等亲友要安心在农村务农,建设好农村,不要向国家伸手,不要为难政府,不要给领导添麻烦。

在桥自弯乡政府,廖汉生听了乡干部的工作汇报,对该乡没有抓好植树造林很不满意,他面对一座又一座光秃秃的山,十分难过,希望家乡的人民要把家乡建设好,把荒山绿化好。在乡政府,廖汉生还接见了本乡的亲朋好友,并一起合影留念。其中有一位姓伍的农民,当时还没有摘掉富农分子的帽子,廖汉生主动提出要和他单独合影,并当场介绍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当初不是他给我通风报信,我廖汉生早就见马克思去了。”

6月21日晚上,县里在县影剧院为廖汉生一行举办了专场晚会,演出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桑植花灯戏。演出结束后,廖汉生接见了演职人员,并向近2000名观众讲了话,赢得了长时间掌声。

6月22日,廖汉生一行前往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瞻仰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开誓师大会的地方――刘家坪,尔后又到瑞塔铺中学、瑞塔铺乡政府等地参观了当年红六军团活动旧址。

6月23日,廖汉生告别亲人离开桑植,前往永顺、鹤峰、恩施等地。

第二次回桑植

1984年11月26日至11月29日,廖汉生第二次回到桑植。

11月2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汉生与夫人柏林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志渊等陪同下,从长沙来到桑植。

到达桑植的当天,廖汉生一行沿着刚修的桑天公路,一路颠簸,经泗南峪,登上天子山。上午11点左右到达天子山第一招待所。天子山上气温较低,山上大雾弥漫,20米远处什么也看不见,招待所工作人员在场部烧了几堆火,首长和工作人员在室内烤火、聊天,一面派人到茶盘塔观景台观察,只要雾一散开,就去观景。上午过去了,雾没有散开;下午2点,大雾仍没有散开。廖汉生一行只得下山回县城,下榻朱家台新建的老干宿舍。

27日上午,在县水电局二楼会议室,县政府在家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尚立润,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廖汉生作了工作汇报。当汇报到计划修建贺龙电站和修通桑慈公路时,廖汉生特别感兴趣。他专门针对桑慈公路说:修通桑慈公路每年节约运费70多万元,是一条效益很高的路,早就应该修,要尽快上马,现在你们自己要到省、州积极争取列入近期计划,先修好桑植范围内这一段,我到省里找找有关领导,帮助你们讲几句话。

县委、县政府为了落实廖汉生的指示,当年就组织资金,开始施工,很快修通了竹叶坪至茅花界的公路。

11月27日下午,廖汉生一行在县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洪家关,看望洪家关完小师生并讲了话,勉励师生们要发扬革命传统,做祖国未来接班人。

在家乡桥自弯,廖汉生接见了当地群众。他把在群众中的十几位老头、老婆婆叫到他的旧居前,一同合影留念。

11月28日下午,廖汉生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接见了县直副科级以上干 部,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为发展我们的经济,一方面要靠干劲,另一方面要有科学文化知识。怎么干?一靠科学,二靠人才……不管搞工业,还是搞农业,要重视科学技术,重视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最重要的是第九条: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我们各个机关要掌握情况,要有目的地去引进人才。廖汉生鼓励大家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等不靠,把桑植建设好。

这次回桑植,廖汉生还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接受了州、县党史办工作人员的采访,对1928年春贺龙等回桑植人员人数,对1932年发生在桑植的“乌门岩事件”等问题都作了回顾。

第三次回桑植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1986年10月25日至27日,中共桑植县委、县政府举行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落成典礼、天子山贺龙铜像揭幕仪式和贺龙故居挂匾仪式活动。廖汉生与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中顾委委员张平化及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刘正等领导同志参加了这一活动。

10月25日下午2时许,车队从大庸驶入刘家坪,廖汉生、邓力群、张平化、毛致用、刘正等中央、省领导在州委书记杨正午的陪同下步入会场。

廖汉生说,在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纪念碑落成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请允许我以红二方面军老战士的名义,以一个从这里出发的红军战士的名义,对纪念碑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

对已去世的领导长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那些在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烈士表示深切的怀念。对为支援红二方面军长征而作出了极大贡献和牺牲的湘鄂川黔人民特别是桑植县的父老乡亲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10月26日上午,廖汉生与其他中央、省领导同志登上天子山,参加贺龙铜像揭幕式,廖汉生、邓力群、张平化、毛致用等为铜像揭幕。廖汉生在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贺龙元帅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南征北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国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贺龙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贺龙同志的功绩永垂不朽,贺龙同志的精神与世长存。

今天,贺龙元帅的铜像巍然屹立在武陵群峰之巅,再现了贺龙同志生前的威武雄姿,音容笑貌,使人们永远崇敬他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发扬他坚持斗争、勇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发扬他足智多谋的领导才能,发扬他光明磊落、团结同志的崇高品德。

同志们,贺龙元帅离开我们17年了!今天,我们缅怀他的革命业绩,就是要继承他的革命意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拓前进,把老苏区建设好,把贺龙同志的家乡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10月27日上午,廖汉生等前往洪家关,参加了贺龙故居挂匾仪式。在贺龙故居挂匾仪式上,他与贺学安、贺胜妹、李金莲等进行了亲切交谈。27日下午,廖汉生等离开桑植。

第四次回桑植

1993年3月31日,刚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位上退下来的廖汉生,又一次回到桑植,同来的有夫人柏林、秘书李迎选等。

应县委的请求,4月1日他在县委五楼会议室接见县级领导与科级机关负责同志。上午9时15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张家界市人大副主任、桑植县委书记杨泽民、县长黄新明陪同廖汉生走上主席台。廖汉生说“现在,我已不是副委员长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了。

大家知道,全国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我以上一届副委员长的身份列席了开幕式,卸职后仅几天就回家来了。一路上途经湖南常德,重访了母校旧址――原常德省立二师附小,现常德第一中学,然后直接回桑植来了……”

4月2日,廖汉生一行在县委书记杨泽民、县长黄新明的陪同下去洪家关,又一次瞻仰了贺龙故居,视察了贺龙中学,在校长办公室听取了贺龙中学校长王双勤的简要汇报。11时,来到老家桥自弯,在他老家屋后与夫人柏林为父亲廖茂才扫墓。

他父亲廖茂才早年参加了贺龙部队,廖汉生在回忆他父亲时说:“父亲在我10岁时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是儿时伏在他背上沿着山路上私塾读书的情景,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本是一个教书人,在省城长沙读书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后来在贺龙的再三邀请下投笔从戎,直至病逝军中。父亲给我留下的只有跟着贺龙闹革命的这条人生路……”

从桥自弯返回桑植途中,廖汉生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贺龙水库、水电站,听取了指挥长覃章厚的汇报。然后在澧水与玉泉河交汇处的延咙桥头亲自栽下了两棵长青松柏树。

4月3日上午,廖汉生在烈士贺满姑纪念亭为贺满姑烈士扫墓,又到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然后又去新建的贺龙体育场参观。在贺龙体育场,廖汉生远眺梅家山,看到梅家山过去的茅草山已经不见踪影了,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回顾了1929年梅家山为赤溪河大捷指挥所的历史。

当杨泽民书记介绍县体委主任钟家爱时,廖汉生当即问道:“你是哪里钟家的?”钟家爱说:“车家峪的。”廖汉生又问道:“车家峪有个钟觉儒你知道吗?他是我小学时的同学呢!

”钟家爱说“知道,他的儿子钟以楚就在这里修贺龙体育场。”黄新明县长说“家爱,快把钟以楚叫来。”钟以楚来到廖汉生面前,钟家爱介绍说:“这就是钟觉儒的儿子,他名叫钟以楚。”廖汉生主动与钟以楚握手后说:“小时,我与你父亲是同学呢,在县城读的书,有几年时间呢!交往很深,后来毕业了,就各走各的路了,也互相不知道了。”廖汉生还问了钟以楚一些家庭情况。

接着,廖汉生一行驱车来到桑植一中,看望桑植一中的师生,接见了部分学生并鼓励师生们说:“你们这里是红军大学所在地,你们要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为革命接好班。”

3日下午3时,在政府招待所二楼会议室,廖汉生参加了桑植老红军座谈会,与肖瑞林、熊金成,彭俊民、许和清、王盛林、罗朝湘等10多位桑植籍老红军共同回顾了艰苦战斗的岁月。

第二天早上6点钟,廖汉生应邀题写了“澧源大市场”、“贺龙图书馆”、“桑植县人大常委会”等10多幅字。

4月4日上午,廖汉生登上了天子山,瞻仰天子山贺龙铜像。廖汉生在自己亲自题写的“贺龙元帅精神永存”的石碑前满意地说:“刻出来的效果还可以。”

4月5日,廖汉生离开桑植去龙山、鹤峰等地。

廖汉生这次回乡回顾了从18岁投身革命到82岁卸职回家所走过的道路,写下了《八二抒怀》:

五十四年着戎装,参政又是十年忙:

六十四载革命路,征程步步党导航;

人非圣贤孰无过,且喜矢志贯衷肠:

八十二岁卸职去,本是人民一儿郎;

今日清居何所事,永葆本色晚节香;

读书健身心系国,天下风云放眼望。

第五次回桑植

1996年3月25日上午,纪念贺龙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在贺龙的故乡洪家关新落成的贺龙纪念馆广场举行。上午9时30分,张万年、廖汉生、贺龙夫人薛明及其家人、伍绍祖等步入会场时,会场顿时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是廖汉生第五次回乡。3月24日,他与张万年、薛明、钱树根、伍绍祖等乘专机抵达张家界。3月25日清早从张家界前往桑植。

在参观贺龙生平陈列室时,廖汉生看得非常仔细。在第四展室,他在他本人与贺龙、习仲勋及西北军区领导人的一张合影前立足辨认,他看到照片中的一个小孩后问:“这不就是鹏飞吗?”工作人员立刻回答:“是。”

廖汉生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建设。在这次回乡过程中,他了解到家乡领导干部特别是县领导班子换得过于频繁,他把这个问题向省、市主要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廖汉生的建议,引起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廖汉生回忆此事时说:“不久前,新任的陈县长出差到北京,来家里看我,我开门见山地问他,你到桑植县工作,是准备当长工还是打短工?陈县长回答,给桑植人民当长工,不改变桑植贫困面貌,我不离开。

他果然说到做到,深入乡镇和农户,在调查研究和总结前任经验的基础上,带领干部群众开拓脱贫致富的路子,在县级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八年,赢得了老百姓的普遍信任和称赞,桑植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