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载革命路:廖汉生将军的让官、让衔与辞官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开国将军廖汉生诞辰100周年.虽然他已经去世5年了,但他的许多故事还流传不绝,使人经常怀念这位战功赫赫.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开国将军.一.在战争中迅速成长廖汉生是湖南省桑植县樵子湾人,土家族.桑植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樵子湾与洪家关仅仅是一山之隔.樵子湾,原是樵夫打柴聚集的山湾湾,因此叫"樵子湾".廖汉生祖上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曾经回忆说:"我家祖上几代都是以土为生的种田人,而且都是单传.从我爷爷那代起,为求人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开国将军廖汉生诞辰100周年。虽然他已经去世5年了,但他的许多故事还流传不绝,使人经常怀念这位战功赫赫、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开国将军。

一、在战争中迅速成长

廖汉生是湖南省桑植县樵子湾人,土家族。桑植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樵子湾与洪家关仅仅是一山之隔。樵子湾,原是樵夫打柴聚集的山湾湾,因此叫“樵子湾”。廖汉生祖上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曾经回忆说:“我家祖上几代都是以土为生的种田人,而且都是单传。

从我爷爷那代起,为求人丁兴旺,门第转换,就取了一个颇为吉利的班辈排名:芝兰百世昌。到了我父亲这一辈竟然有了转机。父亲兄弟六人,他最小,排名廖兰湘,字六谦,号茂才。

茂才是秀才的别称。在全家人勤劳耕作的供养下,他以最优等毕业生的资格从桑植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以后,又去省城长沙读书。”廖兰湘毕业湖南广益学校,是樵子湾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读书人,大约也是樵子湾第一个洋学生。

因为他读书多、学问高,所以家乡人又叫他廖茂才。廖兰湘在长沙读书期间,思想进步,与当时著名的革命党人林伯渠相识,并加入了革命党。廖兰湘从湖南长沙广益学校毕业后,回到桑植,在樵子湾邓家坪等地办私塾教授学生。

后来,桑植洪家关人贺龙1916年两把菜刀闹革命,刀砍桑植芭茅溪盐局,拉起了反袁民军的队伍,在湘西北一带声势越来越大。贺龙多次邀请廖兰湘从军。廖兰湘遂改变初衷,入贺龙军中,从事文墨工作,后病逝在贺龙军中。因为贺家与廖家是世交,廖汉生后来与贺龙二姐贺戊姑的女儿萧银银订了婚,成为贺龙的外甥女婿。

廖兰湘去世后,廖汉生一家孤儿寡母生活非常清苦。在贺龙资助下,廖汉生得以先后在桑植高等小学、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廖汉生在常德读书期间,正值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二师学生运动十分活跃。随着孙中山先生逝世,国共两党分裂,二师左右两派学生斗争激烈,最终导致了由国民党右派学生引起了“二师械斗”事件,打死了一个右派学生。

共产党和左派一部分学生跑了,一部分被抓,数十人被校方挂牌开除,首当其冲的是共产党员、湖南麻阳籍学生滕代远(共和国首任铁道部长)。

1927年,风起云涌的湖南农民运动波及到湘西山区。桑植县筹备成立农民协会。廖汉生和同学也在乡里搞农民运动,在樵子湾集上贴标语、喊口号: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大革命失败后,桑植也是一片白色恐怖。廖汉生在家里呆不下去,遂加入贺龙大姐贺民英领导的民军队伍。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占领南昌后迅速撤离,南下潮汕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惨遭失败。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谢绝了党中央派他到苏联学习的决定,回桑植老家拉队伍,重举义旗。

1928年春,贺龙回到桑植,发动桑植起义。作为贺民英游击队的队员,廖汉生参加了桑植起义。在强大的反动势力的进攻面前,工农革命军受挫,被迫撤到桑植、鹤峰交界的崇山峻岭中。

从1928年到1933年,廖汉生一直在贺民英游击队中,在桑鹤交界的四门岩大山区打游击。1933年腊月,廖汉生奉贺民英之命到红军中去找一些粮食。廖汉生找到了红3军第8师,师长是朱胜文、政委谷志标。

朱胜文在红军东下洪湖时还只是贺龙的警卫员,谷志标是廖汉生在桑植高小的校友。一个师长,一个师政委,让廖汉生羡慕得不得了。一次,廖汉生当着贺龙、贺民英、贺戊姑的面就闹开了情绪,说朱胜文原来跟自己差不多,现在都当了师长,自己还只是个游击队员。

考虑到游击队老的老、小的小,贺龙没有同意廖汉生走。贺民英为了照顾廖汉生的情绪,也将他提拔了一下,任命他为湘鄂边游击队文书,掌管图章文书。这一次,是廖汉生一生中唯一一次要官的经历。

1933年,由于叛徒许磺生的出卖,反动民团偷袭湖北鹤峰县洞长湾红军游击队营地,打死贺龙的胞姐贺民英、贺戊姑等人,廖汉生、徐焕然和其他几个游击队员得以幸免。廖汉生、徐焕然向在湖北麻水的贺龙报告了这一惨讯。

一夜之间丧失了两位亲姐姐的贺龙,满怀痛苦又无比坚定地要求廖汉生、徐焕然继续拿起武器、拉起队伍,报仇雪恨,战斗到底。同时,贺龙任命徐焕然、廖汉生为红军鹤峰第4游击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一年后,廖汉生调入红3军军部工作,鹤峰第4游击大队编入红7师21团。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廖汉生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出任红3军军部文书、政治部秘书、7师党委书记、9师政委,红2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4师、6师政委。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长征时,年仅24岁的廖汉生,已经是当时红军二十四个年轻军、师一级干部之一,成为知名的红军将领。

二、“让金如柏当旅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年26岁的廖汉生出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的副团长、政委,率部从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廖汉生与团长贺炳炎一起,首战雁门关,取得雁门关大捷;再战晋西北,收复七城;夜战滑石片,消灭日军一个大队。1938年2月,年仅27岁的廖汉生升任120师独2旅的旅长兼政委。

陈庄战斗后,八路军120师进行整编。由于主力、老部队减少了,各支队扩大了,于是决定将独2旅撤销,编入358旅,张宗逊任旅长,张平化任政委。师政委关向应找廖汉生谈话,要他出任358旅政治部主任。廖汉生认为自己从红军时期一直是政委,没当过政治部主任,没有搞过机关工作,坚辞不就。

关向应不甘就此罢休。谈话进行了三次。最后,关向应问道,你不当政治部主任,谁当?廖汉生回答说,金如柏(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将军之父)当就不错嘛。

关向应问:“金如柏当旅政治部主任,你怎么办,你到哪里去?”廖汉生干脆利落地回答说:“我好办,回716团当政委嘛。”这样,金如柏由下级变成上级,廖汉生则由旅长、旅政委重新变成了团政委。

关向应既关切又不放心地问:“这样行吗?你行吗?”廖汉生爽快地说:“可以,行啊!”于是,廖汉生又回到716团当政委。金如柏有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的经历,1934年红2、6军团会师时,廖汉生任6师政委,金如柏从红6军团调任红6师宣传科科长;抗日战争开始时,金如柏任12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20师开赴冀中前,金如柏任八路军716团政治部主任。廖汉生升任120师独2旅的旅长兼政委后,金如柏接任716团政委。廖汉生将军后来回忆说:“我没有去想什么下级、上级,主要是从工作上来考虑的。那个时候的干部都把个人升迁看得很淡,能上能下。”

三、“我还是在第一军嘛!”

解放战争开始后,廖汉生任晋北野战军副政委,参与指挥晋北战役。1946年11月,廖汉生任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率部开赴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7年3月,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和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清涧等战役。

在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在一纵在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的领导下,战斗到最后。

1947年7月,中央前委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会议。中央决定将西北战场分为前后方两个摊子,由彭德怀、贺龙、习仲勋三人经略。西北野战部队正式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习仲勋任副政委。

贺龙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区地方部队及后方工作。习仲勋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主持地方党的工作。小河会议后,一纵领导成员也有所变动,张宗逊去野战军司令部任职,贺炳炎接任纵队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兼党委书记。

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和指示,进行了新的整编。西北野战军奉命改称第1野战军,各纵队改称军,旅改称师。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委。第一军下辖1、2、3三个师。

第1师,师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第2师,师长王尚荣、政委颜金生;第3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曹光琳。第1纵队被命名为第1军,全军上下都格外珍惜这个命名,团结一致,作战勇敢,在大西北打出了威风。

1949年6月,第1野战军在陕西礼泉县召开前委全体会议。彭德怀在会上宣布: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其他野战军都已经成立了兵团,原华野第18、19兵团也调归1野建制。现在1野也要成立兵团,准备成立第1、第2两个兵团,每个兵团各辖三个军。

接着,彭德怀就兵团如何组成及干部如何配备问题,叫委员们提出具体方案。会议沉默了一阵,没人发言。廖汉生考虑了一下,最先说:“这个问题好办,1、2、7军组成1兵团,兵团司令兼政委王震;3、4、6军组成第2兵团,司令许光达、政委王世泰。

”彭德怀问廖汉生:“你干什么?”廖汉生爽快地回答说:“我还在第1军嘛。”后来,1野就按照这个方案组建了1、2兵团。其实当时西北前敌委员会已经给廖汉生内定了职位:到1兵团给王震当政委,或者到2兵团给许光达当政委。

按照廖汉生的能力和资历,当一个兵团政委完全没有问题。但廖汉生既不愿意给特立独行的王震“添乱”,又不愿意到2兵团出任政委,理由是不熟悉部队,于他又一次放弃了“升官”的机会,仍然当他的第1军政委。

1948年8月,兰州战役打响。根据部署安排,第2兵团和19兵团主攻兰州,19兵团64军向银川警戒宁马集团, 1兵团第7军留驻天水协同在西安至宝鸡一线的18兵团钳制在后面的胡宗南残部,1兵团率1军、2军和18兵团62军挺进临洮、临夏,准备直捣青海,截断青马后路。

第1军在秦安休整一周,8月11日继续西进,12日解放陇西、15日解放渭源、17日解放临洮,21日继2军西渡洮河,23日进驻临夏。临夏古称河州,是青马集团和宁马集团出生和起家的地方。

第1兵团解放临夏,抄了马家军的老窝子,极大地动摇了兰州守敌马步芳的军心。当时第1野战军司令部交代给第1兵团的任务就是,一方面准备渡河进军青海,一方面如果兰州方面有需要,立即调赴攻兰州前线。8月25日、26日,经过两天激战,兰州城被攻克,人民解放军歼灭青马集团3万余人。从此,西北战场大局已定。

兰州解放后,第1兵团奉命进军青海。9月5日,第1军前锋部队进入西宁,宣告青海解放。就在这一天,廖汉生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他特意取名为“涤青”,以纪念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如铁流一般荡涤青海、解放青海。青海解放后,廖汉生任青海军政委员会主任,主持艰苦的建政工作。四、“要我当政治部主任,就把冼恒汉调来当副主任。”

青海解放后,廖汉生先后担任省军政委员会主任、第1军政委兼省军区政委、青海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在领导青海人民建立人民政权、剿匪平叛、民族联谊、筑路生产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1952年5月1日,青海各界群众在西宁市隆重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廖汉生应邀大会讲话,突发胆结石病,只好由省委书记张仲良代为讲话。7月间,廖汉生到北京治病。当时正值朝鲜战争时期。在朝鲜战场,先后经过5次战役,战场形势基本稳定下来。

彭德怀从朝鲜秘密回京治病。在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要求下,中央决定由彭德怀接替周总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同时仍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和西北军区司令员,此事对外保密。

在北京,廖汉生见到了老首长彭德怀。彭德怀对廖汉生说:“准备调你到西北军区当政治部主任。”廖汉生一听坚决推辞,说这半辈子,从来没有干过政治部主任。彭德怀见廖汉生语气坚决,态度也很强硬,坚决要求他政治部主任。廖汉生想想说:“如果一定要我当主任,那就把7军政委冼恒汉调来当政治部副主任。”彭德怀同意了廖汉生的意见。

1952年9月,廖汉生正式调离1军,赴兰州就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军区干部部部长,3个月后又担任军区副政委。当年10月下旬,西北军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廖汉生被选为第五书记。当时前四位书记是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和马明方。

实际上,第一书记彭德怀1950年10月就离开西北,先在朝鲜战场,后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第二书记习仲勋,于1952年9月调进京,任中宣部长、政务院秘书长;第三书记张宗逊,也调到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第四书记马明方,此时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就由廖汉生在兰州全面主持西北军区工作。

1954年,廖汉生作为西北军区的5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彭德怀担任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4年11月,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为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是最后一名副部长也是最年轻的。

在稍后的授衔中,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是大将,萧克、李达是上将,只有廖汉生是中将。在1955年授衔的155位的中将中,当时廖汉生的职务是最高的。

四、从战役系学员到南京军事学院院长

1955年,全国军区进行大调整。西北军区正式划分为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张达志、冼恒汉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王恩茂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已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廖汉生借军区调整之机,向中央打报告,要求到南京军事学院读书去。

1954年12月,廖汉生正式调离生活、战斗了二十多年的大西北,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院长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元帅。战役系第1期是著名的“将军系”。战役系的52名学员,都是由中央军委直接选调的,多数是从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领导岗位上抽调来的,还有一批在高级速成系学习的军长转来。

当时志愿军副司令杨得志是学员兼系主任、系党支书记;炮兵司令陈锡联是学员兼第1组组长;国防部副部长廖汉生是学员兼第2组组长;驻外大使谭希林是学员兼第3组组长;总参作战部部长张震是学员兼第4组长。

当时南京军事学院条件非常差,居住条件尚可,但上课的教室非常差,就是用草席子搭起来的大棚子。乍一看,还像是一个牲口棚子。夏天,棚子一晒就透,热得像蒸笼;冬天,西北风一吹,冷得如同冰窖。50多名将军,就在这个牲口棚子一样的教室里,一学就是两年半。

毕业时,杨得志、张震被授予一等奖;廖汉生、吴克华、林浩被授予二等奖;孙继先、左良被授予三等奖。廖汉生在战役系学习期间,全军在开展评定军衔的工作。首先由中央军委对元帅和将军的军衔进行评定在,以此作为下级评定军衔的依据。对此,廖汉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打听,不过问,一切都由组织上来考虑。结果下来后,廖汉生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评定军衔的过程中,许多老革命表示想起参加革命的初衷,想起牺牲的战友们,出现了不少主动让高就低的佳话,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比如许光达坚决不当大将,徐立清坚决不当上将。此后经常有人说,当时受到毛主席表扬的还有廖汉生,说他本来可以授予上将,因主动让衔变成中将。

对这件事,廖汉生未置可否。晚年他在回忆录中说:“毛主席是不是表扬,我不知道;军委评衔的过程,我也不知道。但我始终认为,评衔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我并不符合上将的条件。

”但廖汉生从红军时期的老搭档贺炳炎就被评为上将。毛主席有没有表扬?的确是表扬了。这可以从邓小平的一次谈话中得到佐证。1985年,我军第四次评定军衔,当时除了一批55年授衔的老将军还在位之外,各总部都有一批刚提拔起来的年轻干部。

为了平衡各方,负责评定军衔的总政治部光预备会议就开了几十次。一次,邓小平气得拍了桌子:“当年(55年),那么多老红军、老革命,他们往多高评都不过分。结果人家只要想一想为了胜利,倒在路上的那些烈士们,让衔的让衔,逊职的逊职,像徐海东、廖汉生这些老同志,主席都高度表扬过他们这种无私的革命精神,现在你们这些人,功劳没有多少,却为了芝麻绿豆大的官争来争去,像个什么样子!

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廖汉生打算继续回大西北工作,他向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表明自己的想法,新疆王恩茂任军区司令员、政委兼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一身兼三职,取掉一个职务,由他出任新疆军区司令,王恩茂当政委。

但萧华明确告诉廖汉生,他不能去新疆,要留下来出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一听愣住了,急忙推辞说:“我这个学生一毕业就当院长,哪有这样的事?”萧华问:“为什么不行?”廖汉生忙说:“原来院长是刘伯承元帅当的,要我这个中将去接元帅的位置,行吗?再说,我本身的能力也不行?”廖汉生坚决推辞了萧华的任职意见。

不久,刘伯承带廖汉生到北京为筹建高等军事学院选址。在京期间,彭德怀找廖汉生谈话,说明了军委任职意图,廖汉生直言不讳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军委派他到新疆工作。中办主任杨尚昆也找廖汉生谈话,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萧华第二次找廖汉生谈话,语气非常坚定地说:“要你当院长,你就当,不要管院长是元帅还是中将。”廖汉生知道这是中央军委的决定,再推辞也是枉然,只得遵命出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廖汉生的战役系同学张震出任副院长,原军事学院代理政委钟期光上将担任政委。这样,廖汉生从学员一毕业就当上的南京军事学院的院长。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五、八十二岁卸职去

1960年1月,廖汉生调任北京军区政委。在这个岗位,廖汉生一干就是7年,这也是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在一个单位、一个职务干得最长的一段。“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集团残酷迫害贺龙元帅,要“削其羽翼”。廖汉生作为贺龙的老部下,自然是重点清洗对象,不久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廖汉生被打倒。

文革中,廖汉生被批斗、关押长达5年之久。“9.13事件”,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折戟沉沙。林彪集团覆灭后,毛主席几次提出要为贺龙元帅平反,廖汉生得以重返自由。

1972年7月,经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廖汉生被释放,1973年12月重新工作,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75年2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政委。在南京军区政委任上,廖汉生坚决执行邓小平、叶剑英的指示,坚决抵制“四人帮”集团的倒行逆施,为稳定当时的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10月下旬,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军委副秘书长兼副总参谋长杨勇来南京视察工作。王震、杨勇都是廖汉生的老领导、老战友。他们向廖汉生透露,中央军委要他到沈阳军区任职。得到这个消息,廖汉生很不安,他认为自己快68岁了,身体精力大不如前了,再调到沈阳军区,实在不利于工作,于是向中央递交了请求退下来的报告。

但中央没有同意廖汉生的请求。1980年8月14日,中共南京军区党委召开六届全体会议,廖汉生主持开幕式并讲话。

中午12点,廖汉生接到中央军委调令,调任沈阳军区第一政委。中央军委的命令已下,廖汉生知道再推辞也是枉然。12天后,廖汉生赴沈阳军区,任军区第一政委。沈阳军区,是当时最大的军区,司令员是李德生。

在沈阳军区,廖汉生与李德生团结共事、配合默契,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1980年代,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陈云大声疾呼要成千山万地提拔年轻干部。廖汉生感到干部年轻化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从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计,他决以身作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廖汉生多次向胡耀邦、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宋任穷当面要求退下来,并积极推荐年轻同志接任军区领导职务。

听说廖汉生要退下来,他的老战友们倒不同意了。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渭汉、北京军区政委秦基伟跑过来劝说。秦基伟还到杨尚昆那里,希望杨尚昆说服廖汉生继续留在军队工作。廖汉生非常感谢战友们的好意,但仍坚持己见。他自己早就打算好了,退下来以后就到南京去,在老伴白林住的小院再修上三间房子,休息养老。

中央不同意廖汉生退下来,而是要他当总政治部主任或国防大学校长。最后,廖汉生直接把电话要到邓小平那里,坚决要求退下来。邓小平一思考,还是让他退不下来,进了人大。

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彭真当选为委员长,陈丕显等20人当选为副委员长。在这20名副委员长中,从军队转入人大常委会的有原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部部长耿飚、原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原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原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

前四位都是1955年的上将,只有廖汉生是中将。在全国人大,廖汉生连续当选为第六、七届副委员长,主管民族和外事工作。在人大期间,廖汉生副委员长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对普法工作和法律实施工作情况的调研和视察,潜心研究代表联络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兼任外事委员会主任期间,积极推动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之间的交往,为维护祖国尊严做了大量工作。彭真委员长曾经高度评价说:“汉生同志还是井冈山作风、老八路作风、延安作风。”

到1992年,廖汉生已经连续两届、十年的人大副委员长,已经是82岁高龄的人了。但党组织还是不想让他退下来,连续三次找他谈话,要他出任国家副主席。这次廖汉生态度是异常的坚定,说什么都不干了,坚决要求彻底退下来,回家颐养天年。

1993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廖汉生出席了开幕式,结束后就回到了家中。这次会议上,廖汉生的同事、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几天后,廖汉生和夫人白林启程湖南老家。他先是从长沙到常德,重访母校原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常德市第一中学)。然后从常德回桑植。4月2日,廖汉生与夫人白林一行回到樵子湾老家,祭扫了他父亲的坟墓,并到樵子湾学校看望学校师生。

当时一位中学生请廖老给学校栽两棵松树,老将军很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今年是廖汉生老将军百年诞辰,当年他亲手植下的两棵松树也已经枝叶婆娑、高过四层楼顶了。5日,廖汉生告别故乡桑植,先后到了龙山、来凤、鹤峰、石门、津市、安乡、南县、华容等地。

后来,廖汉生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我从3月24日离京到4月20日返回,前后28天,跑了十几个县、市。在绵绵春雨中,我一路回首往事,一路祭奠先烈。恰恰应了那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革命的征程就是这样一路牺牲、一路艰苦奋斗开拓出来的。” 在回乡的路上,老将军思绪万千,写成了一首诗:《八二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