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当家,姜花入菜

2019-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夏天走进菜场,入眼皆瓜果豆类,或模样细长,或腹中有子.悉数一番,则丝瓜.毛豆.茄子.刀豆.豇豆云云.叶菜应是很少的,取叶而食的植物,在历经寒

夏天走进菜场,入眼皆瓜果豆类,或模样细长,或腹中有子。悉数一番,则丝瓜、毛豆、茄子、刀豆、豇豆云云。叶菜应是很少的,取叶而食的植物,在历经寒冬霜打之后最是肥美。经春而夏,气温渐渐高起来,叶子也小了,茎也粗了,开花结穗就基本难以入口了。

也有例外的叶菜,比如米苋,正是盛壮时。米苋是个古老的蔬食,宋人的食谱中就记载有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马齿苋六种。苋菜是清热明目之物,煮粥、拌食、调羹、入馅、烙饼、晒干等,都是老祖宗常用的手法。现在吃米苋,清炒和上汤大约多些。尤其红米苋,用蒜炒得吊出鲜味来,紫红色的汤汁往白米饭上一铺,色味俱佳。

不过叶菜终非夏日主角,提过也罢。说豆角吧,算得夏天菜场里最为常见的植物了。豆角的种类很多,我们叫豇豆、刀豆、芸豆的,北方人统统叫做豆角。婆婆从北方来,特别爱吃豆角,说上海的豆角品种多,定要吃个痛快。有一次她问我,那种身子圆滚滚,两头尖尖、约略三寸长的叫什么?样子好似豆角,在北方甚是少见。

她说的是刀豆,我猜想北边有些地方也多吧,那饺子不就有刀豆馅儿的。北方人中不甚爱好烹饪的,有时会将刀豆当芸豆来做,炖肉炖到酥烂,因怕未煮透的豆角吃得拉肚子。其实刀豆不会,即使开水轻轻焯过,尚留几分生脆,也是可以的。清炒刀豆、虎皮刀豆、肉末刀豆等做法,在饭桌上已见得不少。阿青想讲一味陈皮牛肉炒刀豆,试试陈皮的清香是否挑得起沉闷的食欲。

大抵取牛肉三两,刀豆半斤,陈皮四五片,大蒜一瓣。先将陈皮用清水泡软,切丝备用。牛肉切粗丝,用陈皮丝、蚝油或酱油膏、生抽、白胡椒粉略腌十五分钟。刀豆洗摘后斜切成五厘米长段,斜切易入味。大蒜切片。起油锅,将牛油煸炒盛出。蒜片煸香,倒入刀豆翻炒变色,以糖和适量水滚煮五分钟。揭盖倒入牛肉,再添些生抽,翻炒两分钟,即可出锅。下了牛肉切忌再滚,滚则老矣。

题外一句,酱油膏不易买到,却是个好东西,鲜甜滋味,蘸食、凉拌、炒菜皆宜。最好处是味近蚝油,可作素蚝油用。这种以一当数的调料岂不极好。

第二想说的是秋葵。秋葵如今可是当家花旦,到处传说着她神奇的保健功效。日本人喜欢秋葵,天妇罗秋葵、凉拌秋葵、烤秋葵,这些都不错。前阵子在网上看到有专家提醒市民,秋葵凉拌时要煮熟,生吃伤胃。我就纳闷了,秋葵带刺,不焯熟了刺不软,别说入口,就是经手也难受,哪个会去生吃她呀。说这话的略有四体不勤之嫌哦。不过秋葵性寒,每次确实不宜摄入过多。

秋葵此物在中国的食物史上似乎真是不曾出现过。古诗里有“采葵持作羹”的句子,这“葵”当然不是秋葵,汪曾祺先生曾略为考证,这种曾在《齐民要术》里列为蔬菜第一篇的古老植物就是冬苋菜,黏黏滑滑的口感,有些像木耳菜。何以从秋葵想到汪老笔下的葵?都是入口黏黏滑滑的物事,不晓得可有什么共性。

最后聊聊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并不是真的采生姜之花叶入馔,只是阿青爱极了姜味,以为真与鲜花一样芬芳可人。姜是驱寒之物,宜于夏日来食,听着颇有些奇怪。中医的理论阿青说不上来,但古书翻翻,稍知夏日易积聚瘀滞,姜是辛辣发散之物,正宜消夏。冬天宜收纳,夏天需发散,这是个顺应天道自然的理。从生活习惯上来看,夏季为了散热,穿得少、爱吹风、吃冷饮,其实反而更容易让身体吸纳寒气,吃些生姜温暖脾胃也挺有必要。

平时煲汤煮物多用老姜,入菜则可取仔姜,以其嫩、脆、清甜、温和。新鲜仔姜用小刀轻轻刮去皮,抹一层盐静置十五分钟,待得稍稍出水,用清水洗净,切薄片。寻个大小适中的陶瓷或玻璃器皿,一层姜片一层蜂蜜这么重复叠放,最后倒入米醋与姜齐平,封口冷藏浸泡一天。早晨吃粥,取食两三片,真比任何酱菜都美好。

以盐略腌的仔姜切薄了还可以做仔姜白肉。整整齐齐的夹心肉一块,沸水焯过,换水加两片老姜、一勺黄酒、一把葱结,炖煮至肉酥。煮酥的肉在肉汤中浸泡至凉,取出切片。没有一定的刀功切片不易,有什么关系,撕碎都未尝不可。而后一层肉一层仔姜这么摆起来,淋上调味汁就可以。调味汁则以生抽、辣椒油、香油、盐和糖各一小撮、少量香醋、大量蒜末调成。看到此处,是否惊呼,这不就是蒜泥白肉吗?正是八九不离十,算多添个主角罢。

此外,仔姜炒童子鸡、仔姜炒牛肉,都是值得尝试的搭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