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的竹子画-郑板桥的的竹子画的价格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活在清代中叶的扬州画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他出身于寒门,母亲早亡,父亲是教书匠.仕途不顺畅,四十四岁考中进士,最终只当了知县.辞官后,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因为名气响,求画的人多,67岁高龄的郑板桥干脆自定润格,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生活在清代中叶的扬州画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他出身于寒门,母亲早亡,父亲是教书匠。仕途不顺畅,四十四岁考中进士,最终只当了知县。辞官后,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因为名气响,求画的人多,67岁高龄的郑板桥干脆自定润格,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文人羞言阿堵物的时代,敢于做出反潮流的惊人之举,实属出格且大胆。

大幅画价,不过六两白银,便宜还是昂贵,一句话很难说清楚。如果与当时低廉的物价比较,六两纹银的确是较大的一笔资金,当得上普通家庭一年的开支。但与后世直上云霄的画价比,又实在算不上什么。卖画如果遇到识货客,画价自然还要高出不少。郑板桥在考中进士前,雍正十三年(1735)早春时节,到扬州郊外踏青,无意中来到一户人家,看到墙壁上贴着自己的词作。正当他洋洋得意之时,户主大妈拖着她的闺女饶姑娘出来。听说眼前的这位相公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饶姑娘大喜过望,深情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郑板桥大笔一挥,写就《道情十首》,还另外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

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老大妈听说郑板桥丧偶,主动提出将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排行第五的饶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又是自己的铁杆粉丝,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里,我们不妨犯傻来换算一下:乾隆年间一两白银大致可以买到一石大米(约150市斤),1000两白银则可买回15万斤大米,按如今每斤大米2元的市场价计算,就相当于30万元。以30万元的代价,换得郑板桥的几幅书画,成本便宜得很!郑板桥同样值得,用自产书画换来貌美娇妾,不算是赔本生意。这名饶氏,后来果然成为郑板桥晚年生活中的忠实伴侣。再说画价,对照如今天价的《竹石兰蕙图》,区区30万元,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拍卖佣金还不止这些呢!

《竹石兰蕙图》是郑板桥63岁时在扬州卖画期间的作品,为好友刘青藜的母亲八十大寿而作,是友情创作还是付费作品,不详。此时,郑板桥的绘画创作,已臻巅峰状态,笔力雄健,力透纸背。此图为水墨纸本,立轴,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作品中颇为少见,卖出了天价,是当今市场对其后续价值看高的表现。画面上,几丛修竹立于岩石前,下有兰蕙映衬,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竹竿细密却显示力量。仔细欣赏,竹叶、竹干都有板桥六分半书法的笔意,摇曳多姿,清丽的意境中透出画风的老辣。

最后,容我饶舌两句:艺术品收藏是高风险领域,就说郑板桥的画,市场中有大量赝品混杂,非行家难以辨识。涉足该领域,既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支撑,还要有高超的鉴别力为后盾,否则,吃错了药还辨不出是啥子滋味哟!